一、学习记录及补充
1.国家提倡阅读,时代需要阅读
补: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读“整本的书”,始于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实验稿课程标准”)。但是,实验稿课程标准颁布近20年,整本书的阅读并没有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性内容。归结起来原因主要有:就课程标准来说,整本书的阅读只是“教学建议”;就教科书来说,整本书的阅读并没有进入教科书——教科书还只是一篇篇课文;就教师而言,并不是所有教师都具备教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教课文尚在“教什么”与“怎么教”或“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摇摆。
“整本书阅读”的提出,即是针对文选型教材的局限性,去做出尝试和突破,但其最终的落脚点其实跟文选型教材是一致的,都是要基于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是整本书阅读,对于阅读兴趣的激发,有更多的优势。
2.阅读的四个层面渐进掌握
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主题书阅读
补:“主题阅读”:由于某个问题或疑惑激发你强烈的好奇,而同时阅读许多种书籍,参考许多资料,有能力找出一个答案。
3.整本书时间来源
去掉繁琐的课文分析;
去掉课堂上大量的无谓阅读;
去掉枯燥无味的语文作业;
去掉实际作用不大的语文活动;
启用其他闲暇时间。
4.整本书推荐要点
适合学生年龄;
图书种类要多;
把握图书质量,尽量选择经典作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