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堡雕版印刷前世之宝后世宝之

北京白癜风研究所 http://www.csjkc.com/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

中国是世界印刷业的故乡,曾远传亚非各国的雕版印刷,更是开世界印刷术之先河。中国雕版印刷技术,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明清时期,连城县四堡乡作为我国民间雕版印刷四大基地之一,现拥有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雕版印刷遗址。最盛时,四堡所印书籍不仅享誉江南、行销全国,还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东南亚国家,成为古老海丝路上的中华文化“使者”,为中华文明的南传作出重大贡献。

四堡位于福建连城县最北端,地处连城、长汀、清流、宁化四县交界。人们不禁要问,四堡印书的魅力何在?这样的一个偏僻乡镇是凭借什么样的优势,成为明清时期名噪一时的民间雕版印刷基地之一?

所印书籍精致且具巧思

据连城县史料记载,四堡雕版印刷技艺“起源于宋,发展于明,鼎盛于清”。明万历八年(年),时任浙江杭州仓大史的邹学圣辞官回乡,将苏杭先进的印刷技术带回四堡,并让子孙以此为业,创办书坊,带动四堡印刷业走向规模化发展。

四堡雕版印刷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所印的书籍精美且具有巧思。四堡雕版印刷的书籍不仅纸质优良,字体镌刻美观,而且斋号、堂号清晰明确,内容校对精良。

其中,堪称出版史上罕见的珍本比比皆是。《康熙字典》这样清代读书人必备工具书在这样的穷乡僻壤间刊刻发行,并销售全国;《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同载一本书上,每页上半页刊《三国演义》,下半页刊《水浒传》,这也是四堡刻书家们独特刊刻印刷思维的真实写照;《梁山伯与祝英台》上部为图画,下部是叙述文字,图文并茂,别出心裁;这里还印袖珍藏本《论语》,纸长15厘米(刊印对折后每页长7.5厘米),框高5厘米,每页有多个字,经典古籍被做成类似现在的小电话本似的微型书籍,字迹如蚂蚁却清晰可辨,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连城四堡雕版印刷技艺具有家族传承性、制作精巧性、手工操作性等特征。传统印刷技艺流程极为复杂,现流传的制作技艺大致可以分为坯版勾描、雕刻打磨、刷油上墨、平扫压印、揭纸成型等步骤,凝聚着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优秀传统工艺,是我国雕版印刷技艺的杰出代表。

以家为单位的商业模式

就四堡印刷业生产经营来说,明、清两代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使得四堡地区生产的书籍有广阔的市场。恰逢福建竹纸制造技艺成熟,闽西地区造纸业迅速繁盛起来,四堡可根据书籍的定位选择不同的纸材。同时,四堡处在闽浙赣三省交界之处,较便捷的水路交通为四堡刻书的销售提供了便利。

各家书坊以家族为纽带,以家庭为单位,选定蓝本、誊写书样、雕刻、印刷、装订、运售……四堡所印书籍种类繁多,囊括历代经典之作和民间实用畅销书籍。

在雕版印刷这个大产业的支撑下,四堡书商络绎,逐步形成了连城当地一个产业链条完善的主导产业——从造纸、墨汁制造等原料供应,到选题策划、反文誊写、雕版、印刷、裁切、装订的生产过程,到物流、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而且,四堡雕版印刷文化还萌发较早的版权保护理念。新刻书籍的封面张贴出来公之于众,其他书坊不得开刻同类书版,只能租印,而且租印时需采用原书坊的堂号、封面、颜色、装订形式等,不得另有标记。如现存的《四书典要辨讹》封面版,就刻有“本斋藏版,翻刻必究”字样,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版权页实物之一。

“活化石”的传承延续

随着近代以来出版技术的革新,四堡雕版印刷业无可奈何地走向衰落。年,四堡最后一间书坊关门歇业,四堡雕版、古籍开始流失。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民众逐渐意识到雕版的文化价值,开始自发保护祖传下来的雕版和书坊。如今,四堡雕版文化的保护备受重视,连城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进四堡雕版印刷文化遗址的整体保护利用,出台一系列保护措施,开展书坊抢救性维护,建设雕版印刷陈列馆、流程馆和技艺传习中心,让四堡雕版这个“前世之宝”,真正实现“后世宝之”。

四堡今天依然保存着大量年代久远、保存完善、举世罕见的印坊、雕版、印刷工具和古籍等珍贵文物,依然传承着完整的雕版印刷技艺,被称为世界印刷与出版史上的“活化石”。

1年,四堡古书坊建筑群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年2月,雕版印刷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年,四堡被列为首批中国印刷博物馆福建印刷文化保护基地。

雕版印刷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马力,是四堡雕版工艺第十六代传人。10多年来,马力对四堡雕版工艺不断探索和钻研,花大气力恢复了明清时期四堡雕版工艺的制作流程,在传承传统雕版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创新。

在潜心做好雕版工艺钻研的同时,马力也不忘做好它的传承发展。他不仅开设了雕版工艺体验馆,把雕版工艺带进校园,在连城县四堡中学和小学举办四堡雕版技艺培训班,还把自己学到的技艺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对该技艺的兴趣,从中培养传承人。

“世事越是纷繁,我们越需要一种永恒的精神去引领时代,这种精神就蕴含在传统文化记忆和工艺精神当中。希望传统雕版工艺能够在服务社会需求的创新发展中,更好地传承下去。”马力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8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