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稻盛和夫自传的读书笔记,老先生被称为日本的经营之圣,但是这本书讲述的是老先生的日常轨迹,如果想学经营之道,这本书并不合适.
稻盛和夫老先生无疑是日本著名,甚至世界著名的企业家,一般的企业家就是创建一家伟大的企业就已经是巨大的成就,但是老先生在27岁创办京瓷,52岁创办第二电信,而这两家公司都进入世界强,足以说明老先生在企业经营上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的.这种成功和老先生的经营哲学和处世之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本书并没有过多的阐述这方面的内容,而是描述老先生的这一辈的成长轨迹.至于想了解老先生的经营哲学和处世之道可以阅读干法,和活法等书籍.
这一本书阅读下来对其人生经历还是有一些想法的,下面纯属读书中的所想,并未验证,如有不实,纯属臆想.
1.老先生的出生其实并不是很差,至少不是那种穷苦人家的小孩,家里有个经商的父亲多多少少都会遗传一点经商的因子.只是老先生的性格比他的父亲更适合经商的环境,从小时候赚钱的经历就可以看出来,不是简单的一个人.而且能够成为孩子王至少领袖气质是有的.还可能是天生的.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很多企业家的出身都不是很差,马化腾,马云,比尔盖茨,虽然说不上身世显赫,但是绝不是一穷二白的角色,在这样的家庭生活应该是有更多的见识的机会,这样的环境下多少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格局,亦或是对人脉的建立也有一定的帮助.现在真正白手起家的人不多了,不要说富二代用自己的钱创业成功就是白手起家,那就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标签.
2.在书中老先生前期并没有描述自己很厉害的样子,但是很多出场的人物对于他是很看好,有几个人物甚至是初次见面,就弄得久仰大名一样,这感觉就有点像武侠小说了,但是关键点是如果老先生真像书中说的很厉害的话,那么不至于找工作很困难.我更倾向于老先生本身就很厉害,只是把第一份工作说得如此不堪而已,或者有什么其他原因并未写入这本书.
3.老先生刚入职场的时候很拼命,这种拼命作者说是源于无路可退的窘境.但恰恰是无选择的时候才是最好的选择,有时候选择多了反而不容易成事.老先生刚创业的时候也是很拼命,所以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要要努力,如果随随便便的成功,最后会稀里糊涂的失败.是否日本很多的工匠精神是源自于无选择的结果,只能自己逼自己精益求精.同样在国内,外部的诱惑太多了,频繁的跳槽造就的是内心的浮躁,没办法沉下心去研究技术,最后就会产生更多的技术就是拼凑技术.
4.企业对员工是残酷的,老板喜欢拼命干活的,老先生更是喜欢用鸡汤文化给员工打鸡血,这在前期很重要,前期没有钱的情况下,就是用希望在支撑着未来.马云也是如此.可能老先生的鸡汤更浓郁,而且自己也是第一个尝鸡汤的人,个人我很不喜欢.至少我觉得现在的中国应该不适合这种鸡汤,年轻人不吃这一套.
5.企业多元化的发展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后必不可少的自我突破的途径,这就说明董明珠为什么要造车了,路是没选错,但是时间早了点.对于京瓷,老先生的多元化,是基于本企业的技术,向外延扩展,这个不是盲目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是有技术的传承的,能成功地概率比较大,而跨界的多元化很多时候都是以失败结束.而对于第二电信,我个人认为更像是一种资源集成的创业,老先生负责整合,而且也有个强大的资金做后盾,无太多后顾之忧.
6.成功的人在对金钱没有追求的时候就会去做一些和名利相关的事情,也会去回馈社会.我发现老先生很喜欢宣扬自己的经营理念,并将其传授给年轻的企业家,而且还有专门的学塾来传播这种经营理念,不过有一点,我感觉到现在日本也没有新出现更多伟大的企业,我一直认为成功只是偶然,失败才是必然,我更多的喜欢看别人失败的案例,这样就知道错在哪,当所有的错误都避免的话,那么就只剩下成功了.我也不赞成对自己的成功过度宣扬,这个对别人的作用不大,就好比现在再给更多的启动资金,马云也不可能再创建一个阿里了,这种成功就是偶然性居多.
最后总结一下,稻盛和夫老先生在人生和商场上都有一套自己的哲学体系,这套哲学体系能够真正体会的人不多.这本书更多的讲述的是老先生的生活轨迹,老先生是通过不断努力和奋斗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个和日本的体制也有关系,如果当时的情况放在现在的普通员工身上,早就跳槽不干了.加之老先生没有选择(也许是对选择其他工作没有尽心),所以最终变成了一种"不服就干,生死看淡"的态度.在当下,只要方向正确,努力做一件事情,迟早会有收获的.所以对于事业就是选对方向,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