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不该禁的2本古书,清朝因此走下坡路,日本却靠它们富强
清朝文字狱时期,稍有不慎,就会触犯统治阶级,轻则充军流放,重则满门抄斩。以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例,在当时,这是一本“怨世骂时”的书,遭到了不少的猜忌,后“批阅两载,增删五次”,才有幸和世人见面。但并不是哪本书都像《红楼梦》这么幸运,当时有两本书名列“禁书”之中,但让人惊讶的是,这两本书传到日本后,竟然起到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甚至萌发了日本的维新运动,反观当时清王朝不断下降的国力,两下对比,就不得不让人深思了。
《天工开物》
书名取自《易.系辞》中“天工人其代之”及“开物成务”,意即自然形成物,由人开发利用,强调的是自然力(天)人力(工)的配合,表现的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思想。
这种科学思想的核心意义是以“天”补“工”开万物,或者是借助于自然力和人力的协调,通过技术从自然界中开发万物。
《天工开物》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工农业各有关生产过程,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是研究我国古代科技的宝贵资料。
《天工开物》分上、中、下三卷,共十八章。篇目次序依照“贵五谷而贱金玉”的观点排列,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重农思想。
十七世纪末,此书传入日本,被广为传抄,公元年大阪出现了和刻本,从此成为江户时代日本各界广为重视和征引的读物。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思想刺激了“开物之学”在日本的兴起。二十世纪时此书又被译成现代日本语,至今仍畅销。
正如日本研究科技史的学者薮内清所说:“此书在整个德川时代,曾被多数人阅读,尤其技术方面,成为一般学者的良好参考书”,“明末刊行的《天工开物》,在中国,自刊行后,除曾被二三本书籍所引用外,完全遗失。而在日本,却反而有莫大的影响”。后来中国人研究《天工开物》,竟然要反求于日本。
《海国图志》
这本书,主要介绍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等情况,是一部当时关于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作者魏源在序言中明确表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然而问世后,中国人却少有问津。在腐败的清政府眼中,《海国图志》更是一本大逆不道的书。因此《海国图志》在国内影响极其有限。
据统计,当时中国有能力阅读这本书的人达三百多万,而《海国图志》在国内却只印刷了千册左右。在日本,它却激起了一场掀天巨浪,而且它是被当做违禁品传到日本去的。
年,一艘中国商船驶入日本长崎港,日本海关官员在对这艘船例行检查时,从船上翻出几本《海国图志》。此书令他们大开眼界,被日本官员和学者如获至宝地买去了。《海国图志》翻印后在日本广泛传播,深受有识之士的欢迎。
当时日本著名的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利用《海国图志》提供的世界知识,结合日本实际,提出了维新改革主张,拉开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序幕。
虽然当时两国的差距不能完全用这两本书来归结,但是从对待这两本书的态度上,也足以能说明一些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