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主编了影响几代人的书,55岁赴美学习,

北京看白癜风的费用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都道他聪明才干,他却说勤能补拙,

严谨治学、自律独立就是他的代名词,

为追赶国际科研发展,

55岁远赴美国研究学习。

他就是我国著名细胞生物学家——翟中和。

漫漫求学路

年,翟中和出生在江苏省的一个农村水乡。七岁时,他开始在乡间初级小学接受教育,学校只有一位先生向教室里初小一至四年级共几十名学生共同授课,每节课60分钟,先生只能给每个年级的学生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就要靠学生自学。

之后的求学路更为坎坷,初小四年级,10岁的翟中和独自一人到离家六里远的小学继续读书。时局动荡不安,四处兵荒马乱,他辗转多地求学。

由于家庭成员多数是文盲,从开始上学翟中和就知道不可能指望家庭的帮助。艰苦的环境下,他养成了独立学习与独立思考的习惯,这对他今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翟中和说:“我是和农民一起长大的,学习农学我也很乐意。”就这样,在考大学前,他做出了大学要进生物系学习的重要决定。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

年,翟中和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前往苏联学习。至今,他仍记得出发前,党领导对他们的嘱托:“新中国刚建立,现在国家还很穷,打仗、打天下是我们老一辈的责任,你们的责任就是建设祖国,所以在苏联学习要尽量考5分。”

为此,在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生物系读书的日子里,他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除了一门历史唯物主义考了4分,其他的44门课程全部考了5分。

从最初完全不懂俄语,到后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到北大访问时,翟中和给他当翻译。这一路他付出了的努力可想而知。

潜精研思发展细胞生物学

年,26岁的翟中和带着优秀毕业生的荣誉回国。经组织分配,他到北大生物系任教,并从事遗传学和放射生物学的研究。

后来,翟中和再次前往苏联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进修,主攻电子显微镜技术和生物电子显微学。当时,应用电子显微镜研究细胞超微结构是很先进的技术,翟中和将电子显微镜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在细胞生物学方面做了很多系统而有特色的工作,成为我国生物电子显微学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那个时候的中国,一穷二白,科研条件极其简陋,加之政治运动不断,很多科学研究工作停滞不前。翟中和却能以一种“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积极态度,克服科研工作中的重重困难。

他利用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病毒与细胞关系”这一基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多种致病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装配及其与细胞超微结构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后来成立的细胞生物学专业打下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随着DNA结构的发现,分子生物学在国际上发展迅猛。翟中和意识到我国的生命科学发展已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当时已经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的他,在年届55岁时,决定远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细胞核骨架及其与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学习。

他说:“只有不断调整方向与步伐才能跟上形势。选择先进的、有理论意义的又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科研课题,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关键问题。”

忘我的工作让翟中和付出了健康的代价,长期的饮食失调使他患上了糖尿病,但他仅仅依靠一些药物缓解病情,从未因此中断科研与学习。

“我并不聪明,我最大的优势就是勤奋。我相信勤能补拙。”这是翟中和认为自己能在专业领域取得成绩最重要的原因。

当时,有关核骨架与核纤层是否存在学界一直存有争议,然而这一问题的研究对解释细胞核与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至关重要。于是,归国后,翟中和决定选择“细胞核骨架—核纤层-中间纤维体系”的研究作为主攻方向之一。

翟中和与他的五、六届研究生经历了十多年的艰苦奋战,将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真正做到了与世界接轨。

教学相长师生情浓

从年开始招收第一批硕士研究生,年成为博士生导师,三十多年里,翟中和共指导了80余名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他培养起来的学生现在“已经不是一支队伍,而是一个阵营了”。

年,翟中和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时的翟中和仍以科研和教学为重,他坚持亲自指导学生,在实验室做论文的本科生的工作,他都要过问,并亲自帮他们修改论文、听预答辩。

多年的科研与教学生涯,让翟中和知道,要当好老师,必须做科研;只有搞好科研,才能更好地服务教学。翟中和一直有一个理想,也是他的教学理念,就是:把教学工作做好,并最终把教学经验积累起来,写几本能够影响一两代人的教科书。

年,这个想法得以实现。翟中和主编撰写了《细胞生物学》一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印刷了9万多册。如今,《细胞生物学》已经再版了四次,平均每年销售5万册,有多个学校相关专业的学生都在使用这本教材,是国内同类书籍中影响最大的之一。

翟中和不仅在学业上给予学生指导,在生活中也处处关心着他们。据他的学生焦仁杰回忆,研究生的第一年因为身体原因他休学一年,回实验室后,翟老师见面后的第一句话是问他身体怎么样,然后才是工作上的事。

年,70岁的翟中和仍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后因身医院,经医生诊断患脑血栓。这之后的两年,他又因同样的病症先后住院两次。

如今,年迈的翟中和已经不能在一线参加科研工作了,但我国还有千千万万个像他一样的科学工作者正为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默默付出和奉献,向他们致敬。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报《我相信“勤能补拙”——记我国著名细胞生物学家翟中和院士》

[2]王丽媛.翟中和:勤奋为学,淡泊处世[J].今日科苑,(09):36-40.

[3]翟中和细胞生物学家[J].中国科技信息,(09):6-7.

[4]仇方迎.还孩子以天性──访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翟中和[J].北京教育,(Z2):1.

[5]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6]本文图片来源于采集工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