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年概念规划蓝图
图年现状图(谷歌地图)
之后,虽然经过年、年、年对版概念规划的修订,但整体空间结构一直延续稳定(图3)。
图3历版概念规划
年,是新加坡年概念计划制定50周年。经过50年的发展,新加坡环形的城市空间蓝图基本实现。对比年概念规划蓝图和年现状图(图1和图2),我们能清晰看到:快速路和地铁(新加坡称为MassRapidTransit,简称MRT)骨干交通网络、东部樟宜国际机场、西部港口工业区等重大设施已建成,50年前规划者所设想的空间蓝图基本实现。图4新加坡滨海湾
50多年时间,新加坡从贫穷落后的小岛建设成为知名的国际化大都市,完成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城市化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典型的城市发展历史缩影。新加坡土地资源紧张,但环境优美,宜居舒适,是国际知名的花园城市,探索出了一条高密度发展的宜居城市之路,为中国集约化发展的城镇化道路提供了借鉴。
二研究背景及实践年青岛蓝谷科技城建设初期,新加坡雅思柏设计事务所与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新加坡著名国际城市规划大师刘太格先生主持编制完成青岛蓝谷科技城概念规划。规划借鉴新加坡“新镇”规划模式,将新加坡先进经验与中国本土实际情况相结合,为蓝谷城市发展确定了远景发展蓝图。可以说,青岛蓝谷成为新加坡“新镇”发展模式在中国的实验室。三内容简介本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系统阐述了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具体包括:新加坡城市规划概况、新加坡城市规划编制历程及特征、新加坡新镇规划建设、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公共住房、城市公共交通、公园和绿化规划建设、海岸带生态建设。第二部分结合青岛蓝谷科技城建设,介绍了基于“新镇”模式的规划实践,并对“新镇”规划在中国的实践进行了总结评价。四图书鉴赏本书出版前刘太格先生亲自进行审阅,并撰写序言。段义猛博士结合实践,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作为访问学者期间,对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与建设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学习、研究。
规划不难,难的是如何管理和建设实施,正如本书的一个盲审专家指出:“检讨蓝谷的开发建设模式是本书对中国新城规划建设的重要贡献”。本书既有学术价值,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希望能对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
作者简介段义猛,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现任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青岛市城乡规划协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编制和研究工作,主持编制了数十项重大规划项目,其中10余项荣获国家、省、市级嘉奖。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参编专著一部。王天青,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总监、总规划师,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青岛市城乡规划学会海域海岸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山东建筑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校外合作硕士生导师,获得“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高永波,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专业硕士研究生,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小城镇规划建设等,主持和参与多个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项目。图书购买百度百科:借鉴与创新新加坡城市规划与青岛蓝谷科技城规划实践
致谢多年来,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新加坡刘太格先生、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张烨助理教授、新加坡雅思柏设计事务所、新加坡宜居城市研究中心进行了密切的合作与交流,以上专家和机构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及建议,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自蓝谷成立以来,蓝谷管理局一直给予大力的支持,在此深表感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