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突发奇想,发了一条朋友圈,问大家二刷过的书有哪些?答案五花八门,号称飞行员里最会设计飞机的张驰说-「在线」。是啊,如果问我刷过次数最多的书,恐怕非「在线」莫属了,单单是几个版本的校对就逐字逐句地读了N多遍。今天,是时候补上一篇读后感了。
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这可能是王坚博士从微软到阿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不但思考,还撸起袖子自己干。
过去10年间,有不少人著书立说探讨互联网的本质,其中就包括克里斯.安德森所写的《长尾理论》和《免费》,这些理论给人以启发,但放在更久远的视角,似乎更像现象的总结而非本质的挖掘。
“在线”,是博士经过多年的思考和实践,给出的答案。
这本书简体版发行后,很多人包括马老师在内都问了博士一个同样的问题,为什么用这样一个简直已经有些过时的词作为标题,而没有创造一个焕然一新的概念。事实上,博士在撰写这本书的4年里做了很多尝试,但始终没有办法找到一个词,能够比“在线”这个词更精准地诠释他心中互联网的本质。
几乎所有人都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在博士看来,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个技术的革命意义,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数字时代的延伸,而是一个独立的新时代。尽管互联网已经出现近半个世纪,但正如火和电的发明,它对人类的久远影响才刚刚开始。
新旧时代的交替,充满困惑和纠结,关于互联网层出不穷的观点,对计算和数据花样百出的定义,也恰恰折射了这个“史前时期”的混沌,例如互联网的意义不在于免费,云计算不该被分为公有和私有,数据也不是因为大才有价值。
从“离线”到“在线”,人类踏出了从旧世界到新大陆的脚印。今天在中国最偏远的省份,即使没有国家电网,也能找到移动信号,互联网已经成为跟公路、电网一样重要的基础设施。互联网之前的信息革命,完成了原子的比特化,而互联网的出现,则要完成比特的在线化。鼠标点击这个毫不起眼的动作,有了互联网之后被谷歌变成了重要的财富,这就是从数字到在线的进化。
云栖博悟馆藏品-点击
从信息到数据,是互联网催生的另一个进化。年博士在一次分享中提到,大数据这三个字叫错了,当时《大数据时代》的作者维克托也在场,事实上大不重要,在线才重要。大家都把大数据当作金矿,想要掘金,但真正厉害的是把能够在互联网上自由流动的数据,像沙子那样变成硅。
互联网同样解放了计算机,在线把计算的能力彻底从一个箱子里释放出来,成为新的公共服务,这就是云计算。19世纪末在纽约建一个纺织厂,必须自己建一个发电站,因为当时的美国还没有公共电网。仅仅在几年前,科技公司筹备的第一件事就是租用自用的数据中心或服务器机柜,如今,《财富》杂志发布的全球独角兽名单中,35家中国公司中有一半使用了阿里云。
移动互联网风卷残云,物联网又来势汹汹,扰乱了很多从业者的心神,互联网已经成为过去式了吗?新的方向在哪里?其实互联网“在线”的本质从来没有变化,只不过“在线”的设备从PC扩展到了手机,而到了IoT时代,就真的是万物皆可在线了,互联网拥有不断自我进化的能力。最后一个在线的物会是什么呢?人类的大脑吗?
博士常常说他是个既得利益者,因为他非常幸运赶上了时代的机遇,创办了阿里云和YunOS操作系统,在技术研发和商业实践中不断验证对互联网未来的思考。年阿里云从通用计算操作系统“飞天”开始的时候,只有极少的人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更没有人相信阿里能做成这件事,包括不少同事。
财年财报显示,阿里云已经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营收及规模都位列前三。IDC报告将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阿里云列为全球前三大公共云服务商。今年5月,创造了这一切的年青人团聚在,庆祝飞天十年。
飞天十年重聚
“有许多公司有更优越的条件,但最后顽强坚持下来并且真正占有市场份额的只有我们,因为我们对这件事富有热情和执着,因为相信它对社会有价值。一片沃土摆在大家面前,却只有农民种出了庄稼,其他人不是看不到,而是不相信。”博士在书里的这段话最好的总结了阿里云的坚持。
今天云栖大会已经成了一个符号,年在杭州云栖小镇举行的云栖大会有6万人参加,来自67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超过万人通过网络收看直播。从年的人,到年的6万人,云栖大会见证了计算为年青人的创业创新带来的巨大能量。
“云栖小镇”不是镇,就像“硅谷”不是谷,它们都是一个是时代的符号,正如年前爱迪生所在的门洛公园。
回顾王坚博士过去几年的公开演讲,你会发现互联网、数据、计算这三件事一直在他心中推演。最终,他在书里做了这样的总结:在线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本能,让互联网变成了最具渗透力的基础设施,数据变成了最具共享性的生产资料,计算变成了随时随地的公共服务。互联网、数据和计算在这个时代聚合在一起,就是计算经济。
很多人担心摩尔定律何时失效,事实上在博士看来,这个问题已经不再重要了。带动未来50年发展的,已经不再是摩尔定律,而是全新的在线定律了:
第一,每一个比特都在互联网上,比特是不是在互联网上比是不是“大”更重要;
第二,每一个比特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流动,正如锁在保险箱里的钱没有价值,比特也只有在互联网自由流动才有价值;
第三,比特所代表的每个对象在互联网上都是可以计算的,从传统相机到数码相机再到智能手机,一张照片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数字进化和在线进化。
互联网+数据+计算对人类社会的持久影响力,丝毫不亚于火+新大陆+电的出现。他们给了人类史无前例的巨大能力,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未知,挑战着人类的自信。技术革命带来的不是生物进化,而是社会进化,所有人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却宛如到了完全陌生的环境。
还好历史总能给人们力量,在最后一章里,博士分享了攀登珠峰、阿波罗计划和波音的诞生三个故事,他感动于人类面对未知表现出来的巨大自信。他也向所有技术人提了一个很难的问题,对技术的热爱就像农夫和蛇,你愿意用胸口把这条蛇捂热吗?哪怕它醒来会咬你一口。
对这个问题,一贯乐观的博士有他的答案,“无论如何,我们已经走到前所未有的技术创新之路上了,目的地见!”
不久前,继繁体版之后,这本书的简体修订版也问世了,大约新增了十分之一内容,王坚博士补充了他在过去两年对城市大脑的思考和实践。你准备二刷吗?
点击原文,浏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