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80年前的图纸揭开合众图书馆面纱看

北京知名湿疹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14675.html
02:33

很少有人知道,长乐路富民路路口这座低调的建筑(现为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办公地),曾经是一座图书馆。

它的名字叫合众图书馆,作为私立图书馆,合众仅存在14年,但它背后的意义远超过一座图书馆的概念。

时间回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日军侵华,一场中华文明的浩劫随之而来。“世界第三、远东第一”的东方图书馆和商务印书馆被炸毁,46万册藏书片纸不留。时任东方图书馆馆长、商务印书馆董事长的张元济先生痛心疾首,联合了爱国人士叶景葵、陈陶遗,建立了合众图书馆,力邀了当时还在燕京大学图书馆工作的顾廷龙先生南下担任馆长(后为上海图书馆首位馆长)。

合众,取“众擎易举”之意,希望合众人之力,能够在乱世中给流离失所的历史文献一个相对安稳的家。作为私立图书馆,合众藏书大部分来自于个人捐赠,其中最多的是创始人叶景葵,多达10万多册;图书馆也不对外开放,只有熟人介绍才能来看书。馆长顾廷龙之子,两院院士、“歼八之父”顾诵芬回忆,当时来的最多的人,是钱钟书。

另一位耳熟能详的常客,是胡适。合众原干事沈燮元老先生说,当时胡适痴迷于研究《水经注》,所有的版本他都要看,偏偏有好几种只有合众有。后来胡适临去美国前,给馆内几乎所有工作人员都留了墨宝纪念。

从年筹备,到年捐赠给国家,合众图书馆共收集24万多册历史文献,奠定了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收藏的基础。但是这座年建成的建筑本身,原先的内部结构如何?怎么设计建造的?留存于世的资料几乎没有。“合众图书馆是我们上图的前身,所以我对它的历史、它的收藏很清楚。但是从建筑的角度,我对合众一无所知。”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副研究馆员陈雷这样说。

不过,两张年建筑图纸的出现,终于打破了这个空白,揭开了80年前合众图书馆的面纱!

就在昨晚播出的《下一站》节目中,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童明,将自己手中的两张年合众图书馆原始建筑图纸,亲自送到了合众旧址,送给了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

这是童明教授第一次走进合众图书馆旧址,他对里面的格局却比内部工作人员都熟悉:“我们家有一本大的相册里面珍藏着我祖父所保留下来的,就关于他们华盖建筑事务所在以往几十年期间做的多个建筑项目的作品,那么其中就是有合众图书馆。”

原来,合众图书馆的设计师陈植,是中国第一批留学回国的建筑师之一。他回国后创立的建筑事务所,正是华盖建筑事务所。而童老师的祖父童寯,也是一起创立华盖的三位创始人之一。这两张图纸是由当时华盖建筑事务所的建筑师毛梓尧绘制,也收录于《新中国著名建筑师——毛梓尧》一书。

图纸上不但结构布局一清二楚,还保留有当时法租界工总局的法文批复。从图纸可见,当时合众图书馆的一层,大部分为馆长的住所;二层至三层为书库和阅览室。哪些部分保留了原貌,哪些部分经过了加建改造,童明教授都在现场一一指出。

站在专业建筑师的角度,童老师说合众图书馆在华盖的设计作品中非常特别:“这个是在跟华盖在30年代初期的时候,大量的建筑作品是不太一样的;然后也跟他们后期的抗战胜利之后光复上海,以及在南京做的很多项目也不太一样,这还是非常独特的。反映到它的外观上来看的话,它似乎好像面无表情,它是体现在那种很静默的,但是又非常凝练而有分量的那么一种质感。所以我们每次从这栋楼的周边走过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角度特别安静,你好像不太注意到合众图书馆的存在。”

这种低调隐蔽的建筑设计,正是当时身处特殊年代的合众图书馆需要的。“可以查的资料太少了,我们只能从看到的结果来推断。”童老师感慨:“如果说我们把这栋楼放在年代来看的话,这是一个杰作,这真是一个大师的杰作。”

“建筑图纸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副研究馆员陈雷说。因为上海图书馆正在计划将合众图书馆旧址改建为上图的家谱馆,重新作为图书馆的样态对公众开放。上海图书馆也一直在寻找原始建筑图纸看是否可以恢复建筑原貌,或者以3D模型的方式展示出来,童明教授的图纸可以说正中下怀,也是对于这座孤岛烽火中图书馆最好的纪念!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昱实习编辑:骆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