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每天读书、跑步、写作为什么可以改变一个人,让一个人幸福?
什么是福?能读书者便是。古人将读书看作幸福,喜好读书确实可以让自己内心充实、心情愉悦,而且有成就感。闲暇之余,手捧一卷,一杯清茶,品味人生,幸福无比。
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我思考了良久,能读书便是幸福的人生。每天与伟大的古今中外圣贤哲人交流,怎能不快活?人以类比,物以群分,长期和伟人交流,自己也会变的伟大起来,气质也会跟着改变。
古人讲:“智者不惑、仁者不忧,智者劳,而仁者寿。”人生很多事看不透,遇到挫折困难很多,多读书便可以解心忧。
俞敏洪30岁从北大出来,创立新东方,大学时期的肺结核,休学一年,读了大量的书,而且北大是崇尚读书的,他的人生轨迹变化和成功,归结到底还是读书。
樊登也是这样,他善于解说书籍,从央视著名主持到创办樊登读书,一心想让全中国人喜欢上读书,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读书、说书,解读书籍非常成功,而且能把自己的观点和书中的观点一并和大家分享交流,我感觉非常成功。
另一位就是罗振宇,《逻辑思维》的作者,自媒体达人,也是一名主持人出身,思维观点都很新颖,见解很独到,最大的优点也是将读书交流作为工具,吸引了一大批粉丝跟着学习交流讨论。
以上这三位都是当今读书读得非常成功的人士,他们的著作非常容易懂,我想这和他们善于演讲是分不开的。书籍就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正如现场说话一样,如果说的话别人能听懂,感觉有价值,别人就愿意听,如果说话说的晦涩难懂,东一句西一句,或者说的话没有价值、没有趣味,别人怎么愿意听下去。
俞敏洪、樊登、罗振宇三人都是演讲高手,所以写的书籍也和他们演讲一样,引人入胜。我也是当过教师的,教师的工作基本靠嘴讲,口才好的教师,学生特别喜欢,所以演讲的能力,就是说话的最高境界,表达的是思想,他和书籍语言是相通的。
俞敏洪、樊登、罗振宇三人都依靠读书赚取了大量财富,而且获得的精神财富更多。现在的时代信息泛滥,能运用读书开辟出一条致富途径,相当厉害,这是很多人应该学习的地方。
读书可以让心情愉悦、充实,还能赚取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正如《士兵突击》许三多说的:“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既然是有意义的事,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除此之外,我认为人生有意义的还有以下两件事。
什么是福?能跑步者便是。我是33岁开始跑步的,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一样,刚开始是为了减肥,因为从21岁大学毕业到30岁,基本没重视过锻炼身体,闲余时间基本都耗在玩电子游戏上面了,所以大肚子油腻大叔的身材凸显了出来。
别人对我的称呼也变了,那个胖子、那个胖娃,在单位基本就成了标志性建筑。尤其是别人介绍之时说你们单位比较胖的那个,所以胖成了负担,影响自己在单位立足。虽然自己胖根本不由自己,但是身体体能不足、精力不足就出现了。
自己下决心跑步的决心,一方面是由于担心肥胖引起健康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自己妻子跟自己离婚,自己内心极度痛苦,想通过运动改善,而且时常想着自己以后一个人生活了,如果自己生病,或者身体垮掉,没人在身边照顾自己,自己还是让自己身体强壮点好,如果到老了,也不会拖累别人,毕竟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是本钱。如果将本钱花了,自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就这样,自己从33岁开始,拖着笨重的身体开始跑起来,刚开始跑一公里、两公里都气喘吁吁,而且跑后脚后跟疼,觉得简单的跑步为什么都这么难?
渐渐发现,跑步也是有规律地,而且跑步要科学,于是运用软件keep助跑,渐渐适应了,跑步确实需要学习实践,根据自己体质掌握呼吸、步伐、拉伸等技巧,跑了一年后,自己跑量增加了,基本每天5公里左右,原计划每天跑6公里,感觉有点过度,而且脚后跟疼,因为自己右脚骨折过,有旧伤,所以避免运动过度,还是5公里最合适。
在从年开始的跑步过程中,到现在年,每天跑步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除过下雨,有时候身体极度疲乏之外,自己每天都坚持跑步。与其说是坚持,还不如说是享受跑步,因为每次跑步好似经历一次人生,刚开始的一年跑步身体有临界点,也就是跑步到一定程度,就到了拐点,随后是身轻舒爽。到第二年跑步拐点消失了,跑6公里或7公里基本很轻松,跑步后身体很舒服,特别是无论多大的怨恨和忧愁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身心的舒爽和愉悦。
我把自己的跑步计划定为10年,也就是自己从33岁开始跑步到43岁,到43岁后如果还能跑动,继续跑,跑不动的话,练习打太极拳之类锻炼方式。
那么跑步这三年我有哪些收获呢?
一是体重减轻。体重减轻不是很明显,刚开始的三个月减肥近10公斤,后面反弹,从斤到斤,又到斤左右,基本在斤左右徘徊,给别人的感觉是我瘦了,脸不肥大了。
二是体质变好。感觉自己的心脏和肺活量都强壮起来,身体也精神了,精力也充沛了,睡眠相对好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