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书”,许多经典付之一炬,是古代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劫难。而秦始皇也因此暴行,历来遭到世人诟病。
但是,秦始皇焚书,也并非一股脑的全烧,有三种书,他是不烧的。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年,秦朝宰相向秦始皇建议焚书,但他提出,有三种书不能烧:“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原来,在臭名昭著的焚书行动中,“医药、卜筮、种树”者三类属,是不能烧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首先,医药与种树之书,乃是科技实用之书。
在春秋战国时期,秦人非常重视医学、农业等实用科学技术,并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
这也非常好理解,在古代,医学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而农业则直接决定了人们能否吃饱穿暖。“民以食为天”,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才不会出幺蛾子。而人吃五谷杂粮,不可能不生病,这个时候就需要医学来化解疾病、减轻痛苦。这两种书不烧,这是十分理智的行为。
其次,如果前两种书关乎物质,那么卜筮之书就是精神方面的问题了。
刚才说到,医药与种树之书属于“有用”之书,因而逃脱了被焚的厄运,而卜筮之书又起到了哪些作用,它为何能够幸免于难呢?
卜筮,是古代民间通过占卜而预测吉凶的一种方法。“卜”用的是龟甲为材料,而“筮”用的则是蓍草(一种样子类似于菊花的植物)。通过卜筮,人们能够得到的是“神灵”的启示与告诫。
对于当时的秦人来说,他们是非常迷信这种卜筮之书的。从秦国的历史来看,卜筮等迷信活动,对秦人的政事、军事、经济,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凡是遇有重大决策,秦人均需求神问卜或者观天视日。
而在秦朝的历史上,像北伐匈奴、四处巡行、焚书坑儒,包括后来陈胜在大泽乡的“鱼腹丹书”,几乎无一不与迷信卜筮有关。
不但如此,秦朝还在朝廷的九卿之一“奉常”下面,专门设了一个属官——太卜官,他们的作用就是为了卜筮。而朝廷中还专门养了三百多人,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占星术、观天象。
可见,秦朝对卜筮之书是有多么的的重视。
另外,既然卜筮之书如此受宠,那么它们的代表作是什么呢?
在年发掘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就出土了秦朝时期著名的卜筮之书——《日书》。而同这部书一起出土的,还有记载了秦朝律令之类内容的竹简。
卜筮之书与法律书籍一块出现的现象,后来在不同的秦朝官员墓葬中也普遍存在,这也表明:在当时,像《日书》这种卜筮之书与法律书籍一样,都是那个时代官员为政的必备工具书之一。
用卜筮之书去帮助官吏处理行政事务,这种现象现在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在当时那个时代,却是存在着合理性的。
尽管在当时,秦朝的法律条款已经相当细密了。但是,仅凭律令和官吏的个人理性判断,有时候还是不能完全解决世间纷繁复杂的各类问题。
于是,借助一些占卜手段,就成为了官吏们断案解疑的重要方法。而像军队出征这种大事,更是需要占卜一番,以作为重大决策的依据。
秦始皇为何不烧卜筮之书的谜团,也就迎刃而解了。在秦朝,卜筮之书跟医药、种树之书一样,也是一种重要的工具书。
参考资料:《“焚书坑儒”问题再论》韩玉德
《剑桥中国秦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