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社会历史最基本的学术思想和哲学命题。从远古时期,古代人民就开始探索大自然的运行规则,崇拜上天,敬畏天地,祭祀祖先。天人合一的思想蕴涵着先贤的聪明才智和深刻的哲理,从天地自然观到国家治理观,再到格物致知观,天人合一之道成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成为社会发展的轨迹和规则。今天我们就结合《宇宙编年史-真理之书》的学习,来探讨一下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轨迹和内涵。
天人合一思想发展轨迹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先秦、西汉初年和宋明时期。
“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溯源于商代的占卜。《礼记·表记》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殷人把有意志的神(“帝”或“天帝”)看成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万事求卜,凡遇征战、田猎、疾病、行止等等,都要求卜于神,以测吉凶祸福。这种天人关系实际上是神人关系,殷人与神之间基本上采取了一种无所作为、盲目屈从于神的形式。
西周继承了商代的思想,天人关系仍是一种神人关系,但西周时期的天命观明显地赋予神(即周人的“天”)以“敬德保民”的道德属性:“天”之好恶与人之好恶一致,“天命”与“人事”息息相通。人服从天命,是一种道德行为,天就会赏赐人,否则,天就会降罚于人。周公提出的“以德配天”,更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明确表达。
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人为“神之主”的观点。天人关系的重心已不是讲人与有意志的神之间的关系,“天”已经开始从神的地位下降到了现实世界。这种转化在中国传统的本土文化中表现为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天人合一”观。儒家所讲的“天”一直保存了西周时期“天”具有的道德属性;道家所讲的“天”则是指自然,不具有道德含义。儒家的“天人合一”大体上就是讲的人与义理之天、道德之天的合一;道家的“天人合一”就是讲人与自然之天的合一。
儒家的“天人合一”以孟子为倡导者,孟子的“天”极少有神的含义,它有时指人力所无可奈何的命运,但主要是指道德之天,是人与义理之天的合一。“天人合一”在孟子这里就是指人性、人心以天为本。”仁义礼智四者,人皆有之,他把它们称为“四端”,人心有四端,所以人性本善。人之善性既“天之所与我者”,是天给的,又是“我固有之”者,是我本身固有的,所以天与人合一。这样孟子就明确地奠定了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
老庄的“天人合一”思想不同于孔孟。老庄思想中的天,无论是指自然而然之“道”还是指自然本身,都没有人伦道德的含义,故老庄的“天人合一”思想所强调的是贬抑人为,提倡不要以人灭天。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在老子这里表现为与“道”为一,与道为一则“无为”,“无为”即听任万物之自然。人能顺乎“道”,顺乎自然之常就是“无为”,而“无为”就能做到“无不为”。庄子在老子道论的基础上,更多地讲人的精神境界。他在《庄子·齐物论》中所说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就是他所明确界定的一种“天人合一”境界。这里的“天”就是指自然,人与天地万物之自然合为一体,人与我、人与物的分别,都已经不存在。他的“蝴蝶梦”就是其“天人合一”境界的最典型、最生动的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深厚的审美意蕴主要源于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
到了汉代的董仲舒,把孟子的“义理之天”的“义理”向宗教神学的方向推进,认为天有意志、有主宰人间吉凶赏罚的属性。“人之(为)人本于天。”(《春秋繁露·为人者天》)所以人的一切言行都应当遵循“天”意,凡有不合天意而异常者,则“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董仲舒认为,天与人交相感应,所以人的道德或不道德都会从天那里得到赏或罚。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到宋明时期发展到了顶峰。在宋代道学家中,程颢第一个明确提出了“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论断,仁者浑然与物同体,凡保有“仁”之天性者,皆能与天地万物密切相干而为一体,故能爱人爱物,如同爱己。程颐和朱熹认为,万物的本根为“理”,而理在事先,人禀受形而上的理以为性,所以理与人相通。这样,“天人合一”思想就具体地表现为“与理为一”。
与程朱理学不同的是,陆王心学强调理不在心外,心即是理。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程颢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思想,成了中国哲学史上“天人合一”说之集大成者。他认为人与天地万物一气流通,“原是一体”,天地万物的“发窍之最精处”即是“人心一点灵明”(《传习录》下),人心即是天地万物之心,是人心使天地万物“发窍”而具有意义,离开了人心,天地万物虽然存在,却没有开窍,没有意义。王阳明的“天人合一”思想使人与天地万物之间达到更加融合无间的地步。
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
从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轨迹来看,天人合一在整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所覆盖的内涵范围从对天的崇拜基础上不断扩大,主体上主要包含了天人相应,天人感应以及天人和谐等要点。而这些内容,在《宇宙编年史-真理之书》中也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
“天人相应”认为人身是一个小宇宙,宇宙是一个大人体,这是古代天人合一哲学观的自然核心部分。《黄帝内经》认为人与自然界无论是在结构形态还是在生理功能上都有着相通相应的关系,以自然界的形态来比拟人体的形态,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黄帝内经》在脏腑、经络、气血、病因、论治和养生等方面,全方位地体现了天人相应的思想,顺之则生,逆之则死,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现代哲学认为整个宇宙万物具有统一性,整个物质世界从极小的微观领域到极大的宇宙领域都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和同构性。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发现人体内许多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含量有明显的一致性。
《宇宙编年史-真理之书》进一步阐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宇宙是一个无主观意识的生命精微体,各维生物共生于宇宙母体之中,自身存亡皆与宇宙息息相关。因此,各维生命精微体均是宇宙的全息缩影,藉生命维洞与宇宙各维空间相互沟通。宇宙大环境与生命息息相关,一切孤立地看待生命的科学终不会长久。宇宙同为大的宿主生命体,研究宇宙大生命与个体小生命彼此关系的学说,即为天人合一的思想。
“天人感应“内涵为宇宙是一个无穷大的天体,星球万物,都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宇宙间发射出各种信息,而人的本身受到感应也会向大自然发出物质的、精神的各种信息,成为宇宙信息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就是天意与人事的交感互应,称为天人感应。上古之世,“天人感应”之学开始由巫师掌握着,后来帝王变成最大的巫师,“帝王之事莫大于承天之序”。古代统治者则把这种天人感应运用到国家治理上,以为政通人和,上天就会降下祥瑞;违背天意,则会出现灾难异端。真正发挥天人感应理论的,是汉代大儒董仲舒。他把“天”塑造成至高无上的神,强调“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应“法天”,行“德政”,“为政而宜于民”,使“天人感应”成为古代天人合一哲学观中的政治核心部分。
关于天人感应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唐朝有个僧人叫僧一行,有一年,有个老太太的儿子被判了死刑,老太太去找僧一行请他救儿子。僧一行对她说,你明天中午到哪里哪里去,见到七只小狗在那儿玩耍就把它们捉到袋子里,带来给我不要告诉任何人。老太太就把狗娃子捉了,带去给僧一行。当天,皇家的天文台就发现北斗七星不见了,赶紧报告皇帝。皇帝找到僧一行问怎么回事?僧一行告诉皇帝,天文出现异常,您必须大赦天下,才能防止灾难。于是皇帝马上大赦天下,老太太的儿子就被赦免了。这时,僧一行才放走那七个狗娃子,北斗七星就出现了,这故事是不是有趣的描述了天人感应?
《宇宙编年史-真理之书》则从根本上说明了天人感应的实质,各维度生物皆是宇宙大生命体内的寄生生物,他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等宿命也都是由宇宙这个大环境所主导的。生命是宇宙能量的假合体,众生是无法孤立地看待生命的。某一物种生命的感知能力、科技文明程度和祸福健康等,均由他所在的宇宙大环境所决定的。如果能够提高生命能级,生物对宇宙能量的掌控也就越强就能提高对宇宙大环境的了解,从而知晓和这利用宇宙能量在低唯度空间轻松完成自己的意愿。
“天人和谐”是古代天人合一哲学观中的最有价值的核心部分。它指的是万物一体,整个世界处于一种中和融通、和谐统一的状态,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存。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谓之天人和谐。王阳明心学讲“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之“一体”,是靠“心之仁”联系起来的有机整体,就是“一体之仁”。没有“一体之仁”的博爱思想,人与天地万物之间彼此就会麻木不仁、痛痒无关。这种“一体之仁”的基本观点,强调了王阳明“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答顾东桥书》)和“满街都是圣人”(《传习录》下)的正能量思想。
《素问·保命全形论》说:“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人的生命活动取决于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人也应该主动地去顺应天地自然的变化规律,体现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生命智慧。
《宇宙编年史-真理之书》中对天人和谐的解读更为详尽,生命是假合的,它同时存在于众多宇宙维度空间之中,各维度生物做为宇宙大生命体内的寄生生物,宿命都是由宇宙大环境所主导,众生是无法孤立地看待生命的。以人类为主的诸多低维生物受限于所在星球维度时空的有限性,从而坐井观天,将自身与天地隔绝。例如人类在探讨自身种族健康疾病、周围生存大环境时,往往彻底忽略地球所在的宇宙大背景环境而孤立地看待生命。在人类三维感知下,人体自身客观存在的疾病或肿瘤等,在高维生物眼中则一切不尽相同。人类对当下疾病几乎一无所知,其根源便在于此。众疾病的起因本就源于高维,其治则也必将求助于高维,这才是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宇宙生灭周而复始,当宇宙处于膨胀期时,各维度空间不断膨胀扩张,地球上的物种寿命相对缩短;而当宇宙转入回缩期时,天地逆转,宇宙同比例倒放回归,逝去的一切终将回归。如此宇宙大环境变动下,人类试图通过自身科技创新从而实现人类永生、星际穿越和文明持久性进步等的意愿是不可能实现的。任何生物都只有顺应天地变化规律,成功破译能量密码,开敢高维生命维洞,才能获取到宇宙高级能量,从而进一步感知宇宙高能信息。此时,生命试图与宇宙合而为一,出现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人类也才能真正实现永生。
实修体验
跟师走入修行后,有幸在师门课程里,通过内观海底轮,聆听带功师兄的气咒,来接收能量从而尝试联接阿卡西,体验天人合一的感觉。在此过程中,跟随师兄的气咒,感觉随着全身气感的增强,自己似乎在能够置身于浩瀚星空,能够看到星辰,并且能够穿越一个个黑洞漩涡,进入不同色彩的空间中。这印证了能量提升并开启灵洞联接阿卡西后,可感知宇宙信息,从而体验到天人合一中的天人感应。
通过对《宇宙编年史-能量之书》的学习,我们对天人合一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从内涵中探寻了人与宇宙之间的关联性,以及能级提升对真正实现天人合一的意义,宇宙能量学说的传播,必将指引人类修行提升能级实践天人合一的和谐,推动人类持续进步,实现真正的永生。
本文原始素材来自贤济华先生的《宇宙编年史-真理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