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书陷入了困惑期,正好也有小伙伴来问我怎么读书,索性今天就来谈谈读书这件事。
(以下都是个人想法,不一定全对,大家挑有用的、适合自己的就好)
1
对于读书这件事,没有绝对的必读书单。
可能很多人以为我是读过很多书才开始写作的,其实恰恰相反,我是从大学开始写作之后,才意识到自己的匮乏,认真开始读书的。
那时候听读书群的小伙伴们讲书,我什么也理解不了;听他们聊《百年孤独》、《红楼梦》、《三体》,我就像听天书,完全插不上话。
所以我把他们谈到的书籍,都加入了自己的书单。完全盲目地因为自己没听过,就把所有的书都记下来,可给当时的我增加了不小的压力。
虽然我很好学,早起晚睡恶补,但更多时候都是读得很费劲,而且经常是手头的书还没有读完,就会被大家的下一波节奏打乱。
书越读越多,也越读越乱,就会感到焦虑,就像是积攒食物的小松鼠,只知道囤食物,却不知道怎么消化。
尤其是在现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必读本书、3分钟读懂×××、朋友圈刷屏推荐,很容易让我们迷失。
很多书不读也没有损失,这是真的。从人生的长远来看,读书是习惯,而不是刻意的完美选择。
适合别人的,不一定也同样适合你。
2
同理,读书的方法也不必相同。我记得自己有一次分享了读书做笔记的方法,是用了三种不同颜色的笔,代表三种不同的思路。
之后就有小伙伴来问,这种笔为什么是做这个的呢?没有这种颜色的笔,要不要单独买一个?
我只是提供千百种读书方法的一种,自己用着舒服、方便,所以推荐,大家也可以探索自己喜欢的方式标记,能够看懂就可以。
3
事实证明,白岩松老师的《对白》之为什么读书里的一段话很对:一定要多读书,不论当下有什么困惑,换一个时代背景,前人早就研究明白了,尽管去看。
没有什么是比读书成本更低、收益更大的投资。
独立看书,与智者对话,就是沿着正确的方向,遇见到更好的自己。
4
读再多书,不会用也是白费。
看了书也许你觉得懂了,就放在一边了。其实还不够,真正的懂了,应该是能够改变你的行为,如果真的明白一个知识背后的益处,就一定会亲自实践,用来改变自己的现状,这样才能够摆脱的困境。
5
读难书,也是一件好事。
真的是一打开就头疼,但是没办法,每周都要读,最近还要领读,不读明白没办法讲。
于是我就去图书馆借了很多类似讲解的书籍,搭配着看,看了几周,现在也慢慢能够静下心来,咂摸出点东西了。
读书,不能太习惯自己的熟悉领域,每次总要有突破,从简单的励志青春文,到科技艺术,再到经济学、法学、哲学,不断拓宽自己的读书范围,心愈静,愈能坐住冷板凳,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6
读书日常化,不贪多,每天可以就半个小时,但是要像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
合理利用的半个小时(大概的时间),拿起手头的书,不必一定要求读出什么价值来,就是给自己一种召唤,随便看上一会儿,这些都是以后人生中最大的财富。
7
尝试每次看完一本书,在朋友圈推荐一下。
什么最吸引你,你就把它记录下来,分享给朋友们,简单评价往往是高度的凝练,一次两次可能没什么反馈,坚持多了,自己就会有底气,更想读书。
8
一本好书,值得反复阅读。在不同的时间点,会有不同的感悟。
有些不懂的书,可以放放,也许现在是自己的阅历还不够,晚一点遇见,也许会更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