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背景下的中文科技

编者按

《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指出,“突出专业化导向优化提升中文科技期刊”是我国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武汉大学科技期刊中心曹启花课题组于年围绕“中文科技期刊的能力建设和创新发展”主题,以中文科技期刊建设中最为关键的“内容生产能力建设”为切入点展开系统研究,研究成果获中科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年课题项目一等奖,相关论文发表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年第5期,并获得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年优秀论著金笔奖。在此,我们邀请曹启花编审与读者分享基于上述研究的主要成果,以及她对我国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下中文科技期刊能力提升的思考。

作者:曹启花

作者简介:曹启花,编审,环境科学博士,《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主编助理,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E、CSSCI、CSCD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和中科院自然科学期刊研究课题3项,主持中科院科技期刊参考文献专项审读,独著及合著专著2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中文科技期刊约占我国科技期刊总量的90%,是我国科研成果发布、交流、展示的重要载体和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中文科技期刊的整体发展明显滞后于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未能充分发挥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支撑作用。

中文科技期刊的现状既与政策环境、评价体系以及国际科技期刊竞争的外部环境等因素相关,也与期刊本身改革创新不足有关。本课题组通过对种期刊的问卷调研、种SCIE或EI收录期刊出版单位署名的相关文献调研和2家刊社的实地调研,对其内容生产过程进行系统研究,从内容质量控制、生产周期控制和内容显示控制三个视角,总结、提炼了高水平中文科技期刊提升内容生产能力的9项核心策略(包括但不限于):组约优质稿件、提升初审质量、提升同行评议质量、提升编校质量、优化生产流程、采用网络首发和预印本、拓展内容的数字化制式、提高主题部分的质量和显示度、提供英文译文,希望助推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能力建设和创新发展进程。

一、内容生产质量控制

1、组约优质稿件

优质稿源的遴选,是科技期刊内容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是编辑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调研显示专栏/专辑/专题组约稿占了很大的比重(占77.78%);其次是主编/编委组约稿(占61.99%);再次是承办会议组稿(占26.32%)(每年承办1~2次学术会议的期刊占37%,承办3次以上的学术会议的期刊占2%),采取外聘(学科主编)的方式组约稿占10.53%。主要举措有:1)通过组织/承办或参加学术活动、针对国家重大科研基金项目、精准学术调研和紧跟新兴热点,以常设栏目与精品栏目、特色栏目相结合组约优质稿件;2)利用数据平台、可视化文献计量软件,分析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科学指导选题和栏目设置,精准定位相关领域影响力大、活跃度高的专家群。

2、提升初审质量

初审是“三审”中第一个环节,其质量控制直接关系着科技期刊的整体质量,但初审阶段也是“三审”中最易被忽视的环节。在初审阶段增加更多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可以有效减轻审稿专家的负荷,同时降低不合格稿件进入编辑工作流程造成的资源浪费。主要举措有:1)在初审阶段加强论文内容学术诚信的审查,维护学术诚信、防范学术不端;2)在初审阶段加强学术性、逻辑性、规范性审查,通过提供示例、详细说明等方式帮助作者提升论文的学术性和规范性,避免外审时影响审稿专家对论文的评价。

3、提升同行评议质量

同行评议在学术期刊的质量评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主要通过同行评议来控制。建立稳定、高质且高效的审稿专家团队,健全审稿专家同行评议质量的评价体系,是保障审稿质量与效率的有效举措。主要举措有:1)通过数据平台遴选相关研究的审稿专家,并设置学术活跃度、审稿积极性等指标评价其审稿效率和学术质量,建立稳定、高质且高效的审稿专家群;2)引入开放评审、先发后审、群审、第三方平台(PeerageofScience、Publons、TheWinnower)评审等创新审稿模式,以保障同行评议质量和效率。

4、提升编校质量

科技期刊的编校质量主要由编辑部控制。而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和编辑部的编校制度建设直接决定着科技期刊的整体编校质量。提升编校质量的主要举措有:1)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学术论文、浏览专业网站、积极参加相关领域学术会议、与行业内专家学者加强交流,申报或参与相关领域科研项目等活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通过参加岗位培训、加强学习与交流、主动学习新技术,不断提升编辑队伍的业务能力;2)建立严格的编校工作制度,加强薄弱环节的质量控制。

二、内容生产周期控制

通过控制内容生产周期想方设法缩短科技期刊的出版周期,有助于期刊抢占首发权,提升时效性。数字出版时代具有比传统出版时代更快的传播速度、更强的时效性、更广泛的传播范围、更多样化的出版形式。利用数字化出版技术对现有的出版流程进行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可以极大地发挥数字化出版的优势,全面提升科技期刊的工作效率、缩短出版周期。

5、优化生产流程

利用创新的采编平台优化内容生产流程,对影响出版周期的各环节进行严格的时间控制,将初审周期、复审周期、综合审稿周期、录用周期、网络出版周期等环节的时间单位精准设置到“天”,可以有效缩短出版周期、提升作者体验。

6、采用网络首发和预印本

网络首发和预印本方式能够缩短期刊或单篇论文的出版时滞,推动科研成果第一时间在公共预印本平台上公布,帮助期刊抢占首发权。参加调研的期刊中,采用单篇优先发表(网络首发)的期刊占66.71%,采用整期优先出版(早于纸质)的期刊占78.58%,采用增强出版的期刊占15.21%。

三、内容显示质量控制

7、拓展内容的数字化制式

科技期刊目前正处于纸质出版、PC终端出版、移动终端出版大融合的新时期,数字化阅读正在替代传统的阅读方式而成为主流的阅读方式,用户体验与内容提升到同样重要的地位。调研发现,出版PDF文件格式的期刊已经占到98.25%,其次是HTML文件格式(占45.61%),CAJ文件格式占21.64%,XML文件格式占19.30%,txt文件的期刊占4.09%,值得注意的是出版论文相关流媒体文件(音频、视频等)的期刊占12.30%。图形摘要、附加资料(Supplementalmaterials)、视频摘要(Videoabstract)、延伸资料等多种期刊范式和内容制式正在成为提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8、提高主题部分的质量和显示度

中文科技期刊论文在国际数据平台上的显示多以主题部分为主,因此,提高主题部分的内容质量,扩大知识容量,并利用各种平台提高中文优秀论文的国际显示度,能够有效提升单篇论文以及所在期刊的传播和显示效率。主要举措有:1)采用信息量更大、层次更清晰的结构式中英文长摘要、选择能够突出论文创新性的关键词等方式,提升主题部分的内容质量;2)利用国际性的内容推荐平台提升主题部分的国际显示度,使期刊优秀论文更容易被发现、被阅读、被传播,提升主题部分的显示效果。

9、提供英文译文

随着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云计算和大规模平行语料库等新技术的兴起,人工智能翻译平台也正在飞速发展。Google、Facebook、微软、百度等国际知名互联网公司,以及中国知网先后推出自己的在线翻译平台,为中文科技论文的在线即时翻译提供了可能,可望成为帮助中文科技期刊走向国际舞台的利器。

概括起来,上述提升策略呈现如下主要特征:1.期刊生产流程的优化和再造使内容生产能力的提升策略丰富多样、作用机制各异;2.科学家精准注力办刊过程是助力内容质量提升的最大动力引擎;3.新技术和新模式汇聚的生产过程应是内容生产效率和显示质量增长的时代要求。

四、结语

ABC(AI、BigData,Cloud)时代与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新时代相遇,中文科技期刊已经全面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智慧的科技期刊人还在不断创新和丰富能力提升策略的新内容,所以有关中文科技期刊的内容生产能力提升策略调研是一个可以长期进行下去的课题。中文科技期刊只有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加大力度快速提升内容质量,紧跟科技发展步伐,才能与英文科技期刊共同构建结构完善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体系,支撑中国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建设。

参考文献:

[1]曹启花,谭辉,阮剑,黄瑱,李蕾,胡小洋.中文科技期刊内容生产能力提升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31(5):-.

[2]刘天星,武文,任胜利,胡升华,程维红,刘雪立,吴晨,杜鹏,安瑞,韩丽,王艳辉,全元,高福.中文科技期刊的现状与困境:问卷调查分析的启示[J].中国科学院院刊,,34(6),-.

[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M].北京:科学出版社,.

来源

科技期刊项目服务处供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