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培杰从人类学习简史看未来学校学习方式

一切都在快速变化中,未来学校和学习方式将会是怎样的?这是很多教育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让我们在回顾过去的学习、审视现在的学习的基础上,畅想一下未来的学习,思考一下学习方式的变革趋势。

在学校出现之前,人是如何学习的?

现在的学习大部分都是在学校发生,但在学校出现之前,人是如何学习的?

在原始社会,儿童学习就是对成人行为进行无意识模仿。这种学习是非常低效的,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原始社会的生产力长时间停滞不前。

到了农业社会,印刷术和造纸术出现,知识传播的范围得到了极大拓展,先进经验可以通过书本广泛共享,学习形态实现了飞跃,通过记忆和背诵,使教育脱离了低水平的重复。

进入工业社会,人们开始强化记忆和背诵,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于是,现代学校以特有的集约化、标准化组织优势,以及专业高效的运行模式登上历史舞台。按年龄分班、统一课表、规范教学、定期考试,达到标准后升入更高年级……

这种传统教育观包含了一个隐藏理念:在学校我们就应该学习抽象知识,这些知识是永恒的真理,只要学会就能够应付万事万物。因此,学校把阅读和听讲视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这在知识更新速度相对缓慢的社会是适用的,强调学习前人经验来应对挑战也是明智的。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学习越来越呈现出实践性、情境性、个性化的特征。

人工智能时代,学校应该重视什么?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仅靠死记硬背就可以掌握的能力逐渐失去价值,学习方式即将出现重大转型。过去,我们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基本是围绕“学以致用”展开的——在学校里认真听讲,进入社会后再应用所学知识。未来,学习方式将变成“用以致学”,越来越强调在实践中学习的重要价值。

为什么?一方面,因为以前的知识不见得能够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有人统计过,大学本科四年毕业的时候,所学的知识75%已经过时。大数据分析师、物流分析师、AI算法工程师……这些职业都是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在我上大学时根本就不存在。

另一方面,近年教育领域比较热的词,STEM教育、创客教育、研学旅行……共同点都是注重学习的实践性和情景性。这种学习不是发生在坐着不动的课堂,它有可能发生在博物馆、科技馆,发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或者研学的旅途中。这些学习方式已经开始传递学习方式转型的信息。

那么,面向未来,学校应该开始重视哪些学习方式?

注重思维的深度学习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以死记硬背为特征的传统教学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学再多的知识也不如建立一套自己的思维方式,注重思维的深度学习将成为重要趋势。比如,今年高考题出来以后,很多人说数学太难了。为什么大家感觉难?因为我们的学生习惯了固定的考试题型,适应了确定的问题条件。如断臂维纳斯的身高这道题,考的知识点不变,但是换一种题型就把很多学生考蒙了。

我个人觉得,今年的高考是一个信号,未来的高考、中考一定会从知识本位转向思维本位。这就需要,未来的学习方式从死记硬背中脱离出来,更加注重深度学习,在知识学习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应对未知挑战的能力。

面向真实的体验学习

有一年,我去参加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一个小学语文老师讲《山雨》。在听课过程中,我不经意间瞅了一眼窗外,发现学校就在一座小山旁边,那天恰好在下小雨,窗外的场景跟课文描绘的场景基本上一模一样。我甚至在想,作者可能就是看到这样一幅场景,所以写下了《山雨》这篇文章,后来又恰好被选入教材。但是很遗憾,一旦知识进入了教材,教学似乎就跟鲜活的实践没有任何关系了。课后我跟老师提议,有没有可能压缩课堂时间,哪怕五分钟都行,这五分钟不是学生听老师讲,而是老师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走到小山上面,看一看雨后山林翠绿的景象,或许学生能得到更多收获。

实际上,任何知识都是来自于实践的,靠空想出来的都是虚假的知识。所以,一定要把知识学习和鲜活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建立起内在的必然联系。

强调融通的跨学科学习

有个常见的说法,哲学是所有学科之母,所有的学科往前追溯都是哲学。文艺复兴以后,科学以理性的姿态从哲学母体里独立出来了,变成了独立的知识领域,之后不断分化,有了数学、物理、生物、地理、化学等等学科。

今天,学校所设科目跟学科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而最近的二三十年,学科发展出现了一个新趋势:不仅强调学科分化,更加强调学科融合,跨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渠道。

因此,未来学校要在分科教学的基础上,再建构起来一种跨学科模式。比如STEM教育就是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个领域,其本质就是跨学科。但是,现在一些学校实践中存在一些误区。去年我到一所学校考察,这所学校的STEM课开了20多门,学校老师还专门围绕课程开发了配套的教材,猛一看特别好。但是一听课,我发现了一些问题。我听了一节无人机课,内容是老师带学生开无人机,怎么飞得更高、飞得更平稳,怎样能航拍出更有视觉冲击力的视频。

如果这是一所职业学校,无人机课这样上没问题。对于普通中小学来说,只有技能训练而不涉及多学科的知识融通,那就有问题了。实际上,通过无人机课可以将空气动力学与物理、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联系起来。不管是无人机课、机器人课,还是手工课、劳技课,学生的作品精美与否并不重要,哪怕作品最后做失败了,但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发生了有意义学习,那就是一种成功。

基于数据的精准学习

现在很多学校非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