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会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人们建立了许多法规来保证社会的稳定,如果有人违反了法律,就会被处以严重的惩罚,受到法律的制裁。而在现代法律中,最严重的刑罚则是死刑,但是一般会采用安乐死的方式进行,不让犯人在生前承受很多的痛苦。
但是古代,是有许多残酷的刑罚等待着囚牢里的犯人,甚至有些比死刑还要可怕。在古代,有一些刑罚十分残酷,比如五马分尸、凌迟处死。之所以这些刑罚如此残酷是为了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防止更多的人违反法规。
而那些凌迟处死的人都是罪大恶极的人,在古代,其实还有一种罪名叫做”采生折割”。那到底什么是采生折割呢?
残酷的刑法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国家定制的法规都会在社会中有个相应的例子。在古代中,有许多无家可归的人,这些人主要四处讨饭为生。而且在古代有的乞丐,甚至达到每日可以温饱的状态。不仅能吃到饭,还能够通过乞讨钱财攒下一些财富。
而古代有心的人,却利用了这个方法去谋财。这些人在古代称为人贩子,他们把拐卖过来的不知道出处的人,打伤打残,命令他们去大街上乞讨,以获得相应的财宝和银钱,这些人在大街上乞讨时受到了许多人的同情。而这些人贩子的做法,却并不能令人认可。
他们让健康的人受到伤害去乞讨,这是十分没有人性的行为。他们通常是直接把健康的人拐卖过来,用一些十分痛苦的方式将他们折磨成为残疾。利用一些刀子、斧子,在没有任何保护处理措施下,去砍下他们的手脚或者是器官。甚至还会将他们的眼睛戳瞎,将舌头割掉等等十分耸人听闻的手段。
甚至,他们还会对人的内部器官进行处理,将一些动物的器官缝合在人的身上,让乞丐变得更加可怜,凄惨,这样就能够收获到更多的同情。他们利用这些残疾人用来获取财富,但这些乞讨的人,却仅仅只能迫于他人的威胁,乞讨过来的钱财和粮食全都到了人贩子手中。
相关书籍的记载
在近代清朝史书中,有这样一件事被记载,在长沙街头出现了一个像人但又不是人,像狗但又不是狗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形容呢?因为他能够说人话,也能够听懂人的话语,但是身体却十分像巨大的狗的形状,身上也长了许多狗毛。
而当时的县令正在出街寻访,正好听闻了此事,赶到那里一看,确实如此。于是他就想调查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当他赶到,看到路中间似狗似人的动物,他就派人将涉事人员一同带回去审问。由于这个东西,他会说人话,于是县令询问了一些事情,想要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
而这个似人似狗的东西,回答说自己也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当他有了意识的时候,就是和自己的主人住在一起的。主人对待他十分不好,经常把他锁在屋子里虐待。只有在上街乞讨的时候才可以出门,平时就只是呆在小黑屋里。县令也觉得十分奇怪,动物怎么会说人话呢?
人贩子被处死,凌迟处死
随后,县令就对这个似人似狗的东西的主人进行了严刑拷打。最终,他终于说出了实情。原来这个东西竟然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其主人用刀子将他的皮肤一点点刮去,再将狗毛粘在了孩子的身上。后来,随着孩子长大,伤口渐渐愈合,狗毛也永远长在了孩子的皮肤上。
在孩子逐渐长大的时候,人贩子训练他们趴着行走,用训练狗的方式去训练这些孩子,所以他们的行为和认知都与狗十分相似。县令随后派人去实地走访调查,发现竟然还有十几个这样大的孩子,遭受了十分严重的伤害。
而人贩子在县令的拷问下,也交代出了这件事情的真相,说这些孩子都是被拐卖来的。人贩子砍去他们的双手双脚,一方面让他们上街去博取同情,换取更多的钱财,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他们逃跑。而他们逃跑的话,没有人贩子的照看也根本活不了多久。
县令了解了事情的真相非常生气,直接命人将这些人贩子凌迟处死。他们的行为十分恶劣,用普通的刑罚是无法遏制这类事情发生。所以凌迟处死才能够最好的杀鸡儆猴,遏制这种事情的发生。
虽然现在的社会法治为上,依法治国,但人贩子或者说拐卖孩子的情况依然十分多。他们做这种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换取钱财,甚至不惜进行一些器官买卖等残酷的黑心的买卖。
总结:
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摄像头遍布了大街小巷。通过这些监控,让这些人贩子出手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但是,即便如此,家长也应该仔细注意自己的孩子,教导他们遇到危险要找警察,教给他们如何保护自己。家长在平时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动向,以免被坏人趁虚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