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生。
去过图书馆的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某个陈列的书架上,有一处位置独属于《中国植物志》。如果你从远处观摩,绿色封面皮纸包装一排又一排呈现在眼前,这种视觉冲击足以令人感到震撼。
据说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种类最丰富的一部巨著。全书一共80卷册,多万字,记载着我国科属种植物,内容涵盖到科学名称、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地理分布、经济用途和物候期等。
这本书是由中国科传统筹编研的,年出版。当时中国科传靠着这本书荣获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除了《中国植物志》之外,其实中国科传还在《物理改变世界》、《好玩的数学》、《“天”生与“人”生——生殖与克隆》以及《生命奥秘丛书》等12项图书及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从上面看,这家公司似乎在科技出版领域有着独特的个人之处,但真实情况究竟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中国科传。
01、科技图书出版“国家队”
公司的前身是严幼芝创办的龙门书局,其诞生于年,是北洋政府时期思想大解放的产物。然后在建国之初,年改造成科学出版社。在一系列改革之下,年,科学出版社股份改制为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也即是现在的中国科传。
年,中国科传挂牌上市,成为中央出版集团上市第一股。
中科院可以说是中国科传的亲爹,目前共持股74.4%。多年来,中国科传便是通过以中科院为依托,积累起丰厚的内容资源和强大的资源获取能力,并在科技出版的核心内容资源方面形成了独到优势。
现在中国科传已累计出版图书品种超过5万种,出版领域涉及科学、技术、医学、教育、人文社科多个学科,是国内学科分布最全、出版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被誉为中国科技出版的“国家队”。
目前。中国科传拥有四大业务板块,包括图书出版业务、期刊业务、出版物进口业务和知识服务等其他业务。年这四类业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2亿元、1.7亿元、11.7亿元、0.25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5%、7%、47%、1%。
从各项业务看,出版业务包括教材教辅出版、一般图书出版。其中教材教辅出版业务主要面向学校。一般图书出版业务主要是指研究型科学著作、基本资料、科技工具书、国内智库研究报告等图书,面向在科学、技术、医学、社科等领域的本科级以上、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群体以及相关科研人员,此外还有一些面向一般读者的科普读物。
期刊业务以《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为代表,二者是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里权威性的学术期刊,主要面向大学及科研单位图书馆。
图书进口业务主要从事图书、期刊及相关数字出版物的进出口。
知识服务业务是公司近年积极推进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化服务转型的新业务,目前集中在专业学科知识库、数字教育云服务、医疗健康大数据三大方向上进行布局。
02、市场面临两大机遇
近年来国内出版业市场面临两大机遇:一是科技兴国战略下人们对科技类图书的需求在迅速增加;二是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用户的阅读习惯,推动传统阅读向数字化阅读转型。
具体从数据上看,-年十年间全国出版科技类图书品种从7.11万种增加到12.16万种,年均增长6.1%,定价总金额从.55亿元增加到.08亿元,年均增长7%。
在数字阅读方面,-年,我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已经由.6亿元快速增至.6亿元。
此背景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表现极具活力。比如,数字出版产业在年营业收入突破亿元后,持续保持着大幅增长态势,平均2.5年翻一番。年至年间,数字出版营业收入在千亿量级上保持每年增长的势头。尽管年受到疫情冲击,但产业规模已经接近万亿。
03、出版优势明显
对于中国科传而言,在新业态带来的新活力下,叠加科技类图书市场规模的稳健增长,公司迎来了发展机遇。
虽然疫情导致出版行业增速整体呈现下滑,但是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4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4.37%。
公司在科技出版的经济规模实力排名第二,其专业壁垒和品牌壁垒足够高,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行业龙头地位会更加凸显。
数字出版方面,公司早早进行数字化转型,自年起就明确了从传统出版向知识服务转型升级的总体发展战略,积极布局专业学科知识库、数字教育综合服务、医疗健康大数据三大创新业务。
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多个项目取得突破,目前开发上线了“科学文库”“科学智库”“中国生物志库”“中国古生物地层知识库”“细胞生物学3D模型和3D动画教学资源库”“中科云教育平台”“爱医课”“安徽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中科医库”“康复医学云平台”等一系列数字产品或知识服务平台。
上述这些数字产品或知识服务平台,不仅加速推动公司实现业务转型和融合发展,还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文章来源于:解析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