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载于《科技与出版》年第2期
P04-09。如果您喜欢,欢迎订购我刊。
邮发代号:82-
摘要近年来,欧美科技图书出版面临来自开放知识浪潮的、日益强烈的冲击。文章聚焦于科技图书出版与开放知识浪潮之间的对立与融合,梳理年欧美学术专著、大中专教材和专业图书出版领域的发展动态,分析开放运动对商业化出版的挑战,介绍最新的开放图书创新及问题,并探讨商业出版在开放知识环境中创新求变的策略。
关键词科技图书;数字出版;开放获取;商业模式;教材
年,虽然来自数字出版和互联网的冲击依旧强烈,欧美传统图书业总体上呈现回暖趋势—纸本书销售稳中有升;电子书销量持续下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书业的寒冬行将结束;面对数字知识传播,出版业的产业模式与未来前景并不清晰。科技图书出版领域,包括学术专著、大中专教材和专业出版,一直是出版业收入最稳定、利润最丰厚的部分。面向机构市场的商业模式,使这一领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数字革命带来的大起大落。但是,最近5年左右,欧美科技图书出版面临来自开放知识浪潮的、日益强烈的冲击。以开放获取出版、开放教育资源、开源软件和知识共享授权为基础的开放知识运动席卷全球,正在颠覆包括科技出版在内的、封闭的传统传播体系。年,在法兰克福书展的图书出版论坛上,英国资深出版人弗兰西斯?品特断言,“封闭模式的商业图书出版行将就木”,这让在场的各国出版人唏嘘不已。可以说,科技图书出版,尤其是商业出版,必须认真思考来自开放知识浪潮的挑战,寻求在开放环境中的新定位与新策略。
本文聚焦于科技图书出版与开放知识浪潮之间的对立与融合,梳理年欧美学术专著、大中专教材和专业图书出版领域的发展动态,分析开放运动对商业化出版的挑战,介绍最新的开放图书创新及问题,并探讨商业出版在开放知识环境中创新求变的策略。
1
开放知识浪潮与出版环境的变迁
一直以来,立足于专业机构市场的欧美科技图书出版享受着稳定的收入、丰厚的利润以及常年积累的垄断地位。形成这一良性商业体系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二战”后欧美大学和科研教育市场的持续增长;完善的版权立法与严格的版权保护;欧美大学在学术传播和学术评价方面对商业出版的依赖[1]。但是,最近10年左右,造就科技图书商业成功的三大要素都在发生变化。
欧美本土高等教育市场日渐萎缩,生源越来越依赖海外留学生,尤其是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学生;在金融危机后,无论美国还是欧盟,其公共财政对科研经费和图书馆经费的投入一直处于削减的状态。总体市场规模和经济来源的缩减,直接冲击着学术图书产业的规模效应;随之而来的,科技图书的商业模式向着高定价、低销量的恶性循环发展。根据美国劳工部年8月发布的统计报告,大中专教材的价格在过去10年上涨了81%,其涨幅超过了所有其他商品,包括房地产(涨幅为51%)。这只是教材在近半个世纪价格持续上涨趋势的延续。[2]年同期发布的另一份报告显示,昂贵的教材价格对学生学习产生强大的负面影响:66.6%的学生因此没有购买所需教材,在这些没有教材的学生中,37.6%取得了低分,19.8%不及格。[3]不客气地讲,欧美教材出版市场看似繁荣,其经济可持续性却面临严峻挑战。
版权环境的变化是另一个影响科技图书出版的因素。在印刷时代,欧美出版业一直受益于其完善严格的版权保护体系。但在数字传播时代,这一体系受到来自数字侵权和版权革新的双重挑战。从技术层面讲,虽然出版商为电子出版物DRM技术支付了巨额研发使用费用,但实践中,普通读者只需安装一个插件就可以轻松移除数字版权约束—DRM成了“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摆设。从立法层面讲,全球数字版权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其核心诉求是:在数字时代,由于复制传播成本下降趋零,版权立法应更加倾向于保障公众获取知识的权利,而不是维系出版商的暴利,将商业利益置于公众利益之上。全球范围内促进版权开放变革的运动此起彼伏,比如国际开放获取周,国际开放教育周,国际公平使用(FairUse)周,等等,这些活动获得了越来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