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广东省佛山市图书馆主导研发的家藏图书共享P2P网络平台——“易本书”小程序上线试运行,这是目前国内首个实现家藏图书、公共图书馆馆藏全社会流通的公益性、综合性资源共享平台,也是文化治理的又一创新实践,旨在让家庭藏书和公共图书馆藏书一起流动,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佛山市图书馆以家藏图书共享平台研发为契机,初步探索了智能技术应用、构建智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路径,是技术赋能文旅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实践,拓展了区块链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应用。该馆正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家藏图书云流通平台研究”为题开展理论研究与探索实践,申请“易本书”的软件著作权、发明专利、设计专利,希望通过该项目的系统化运作,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社会治理,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之路。
宗旨:实现家庭藏书的共享与流通
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十三五”期间,佛山市围绕“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的总体目标,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邻里图书馆”项目获得年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国际营销奖第一名。
面对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服务供需对接不充分、资源配置及使用率有待提高、数字服务能力发展不平衡等制约图书馆发展的普遍问题,佛山市积极利用智慧服务技术延伸公共服务触角,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强化智慧“云”服务,提高公共服务专业化、群众化、协同化、社会化、常态化水平,推动新时代公共文化普惠性、高质量、创新发展。
佛山家庭阅读氛围浓厚,民间藏书资源丰富。但是如何处理家藏图书的更新、淘汰、共享问题,成为市民的难题。如何盘活市民的藏书资源,实现家藏图书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成为佛山研究探索的新课题。早在年,佛山市图书馆就提出了建设家藏图书“云”流通平台的构想。经过充分研究论证后,佛山市图书馆于年初开始研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家藏图书流通平台——“易本书”,实现全社会家庭藏书的共享与流通。
功能:四种模式提高图书获取效率
“易本书”由“一本书”演变而来。“易”取“交换”之意,并援引“容易”之解,明确了该平台通过图书交换、分享家庭藏书的核心理念,以及图书馆为读者提供轻松便捷服务的宗旨。“易本书”也可称为“E本书”,体现出通过互联网数字化平台提供线上服务的特征。该项目的口号“易本书,一起读”朗朗上口,让人联想到“一本书,一起读”的美好意境,体现多人共读带来的愉悦之感。
在“易本书”平台上,市民可以上传家中闲置的图书供他人借阅,也可以借阅别人上传的藏书。上传的图书可以选择多种流通模式:一是限期借阅,借阅者在收到图书后60天内须归还图书;二是可漂流,图书可在不同用户间漂流,除非上传者召回图书,否则无需归还;三是可赠送,下单者可获得该图书的所有权;四是可以做展示用途,不对外借阅。
该平台在服务模式上定位于“网络平台、公益运作、盘活资源、服务佛山”,既是实体图书馆的线上延伸,又突破了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时空限制,提高图书获取效率,满足了市民阅读需求。
创新:形成去中心化的自我服务模式
在服务理念上,“易本书”平台增加了社会可用图书资源总量。目前佛山市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不足1.5册,家庭藏书参与流通将会大大增加可用于流通的书籍文献数量,丰富图书流通资源的种类,缓解公共图书资源不足的问题。
在服务模式上,“易本书”平台是集图书交换、图书借阅于一体的公益性、综合性平台,通过多种激励机制让市民的闲置图书重新流动起来,市民通过手机一键下单即可获取所需图书,更可以获取别人私藏的珍稀图书、地方文献等。
在运行机制上,“易本书”平台借助线上线下智能交互、高效物流支撑,实现家藏图书在市民间无障碍转借。通过“用户—用户”的全流通模式,改善以公共图书馆为中心的流转模式下业务复杂、流转延时、流转成本高的问题,提高流通效率,节约社会成本。
在技术应用上,“易本书”平台凭借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记账、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优势,保障家藏图书安全可信地进入社会文化资源领域,解决服务主体与对象之间的约束机制、信用安全等问题,形成与图书馆中心化服务模式并行的、去中心化的全社会自我服务模式。
运营推广:利用社交分享裂变提升影响力
“易本书”平台是一个构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