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简史科技的进步,是因为有聪明的懒

皮鞋的出现,是因为用牛皮铺一条路太耗费人力物力,不如用牛皮把脚包起来简单高效;洗衣机的出现,是因为洗衣服既无趣又劳累,想要解放双手;电话的出现,是我们想要及时了解信息,又不想跑马拉松力竭而亡……

一切的进步,都是我们想要更简单高效,于是我们想法设法改变。就像这四十年我们追赶西方先进国家的步伐。

远古时候,我们是最棒的;中途,我们停滞了,被反超了;如今,我们赶上来了。这句话,可以用来讲述中华民族史,可以用来描述我们的科技发展史,当然也能用来形容计算机的发展史。

《聪明简史》,就是一本绘本版的计算机发展简史。

它用14个知识点串起主线,通过清晰的时间线,宏观的视角,孩子很快就了解了计算机的发展。

由中国古代的算筹开始,到宋代算盘的普及,然后科技停滞,一千多年后西方国家人们借助计算尺、加法器、打孔卡制表机大大减轻了繁重的计算任务,再到机电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颠覆了人们对科技的认知,智能手机、人工智能遍地开花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每个知识点有相关人物拓展,封面图可以和孩子玩“猜猜这是谁”的小游戏,人物贴纸搭配聪明人时间线玩,有料也有趣。

通过“问题来了”转换场景,正是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推动了科技的发展,文明的进步。

我很喜欢这种“怎么办?哦,原来可以这样”的科普书籍。看了《聪明简史》,我才知道小小的算筹是为了进行大数运算发明的,它更是祖冲之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7位的好助手。与“筹”有关的成语更是来源于算筹。

我看到“帕斯卡”这个熟悉的名字,跟压强单位的“帕斯卡”是同一个人吗?一百度,果然。这个跟达芬奇一样全能的天才,精通数学、物理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看到父亲被税务所繁重的工作压得透不过气,于是发明了加法器减轻父亲的负担。他16岁写成《圆锥曲线论》,其中论证的几何学定理至今仍称作帕斯卡定理;19岁时制作能够进行百位加法运算的计算器,就是《聪明简史》里提到的这个加法器;23岁时制作了水银气压计,总结出帕斯卡定律,他的名字被确定为国际单位制中的压强单位;他的哲学文章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经典之一,真是让人仰望到骨折的存在。

战争更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催化剂。17世纪时,为了帮助法国士兵计算“炮弹的落点”问题,计算尺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了计算美军发射炮弹的弹道,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了。

为了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人类发挥了无穷的创造力。

《聪明简史》的后半部分,对于80后农村长大的我,是一场感慨万千的回忆杀。

高中,我的第一堂电脑课,是对着一台电脑敲下长长的代码,蓝色屏幕上出现一条短短的白线,这用惯智能手机的孩子无法理解的事情。其实那时富裕家庭已经有能上网的win95系统的电脑了,只是农村来的我不知道而已。

那时上网是用电话线,56k的龟速,怎么能想象如今动辄上百兆的家庭网络带宽。

我对互联网极其陌生。大学的第一节电脑课,老师留的作业是发一个邮件,好不容易弄懂如何操作的我又卡在打字输入这块。我无法通过输入我的乡土普通话来让电脑屏幕出现我需要的字,最终无奈的我求别人帮忙才完成了这次作业。

最牛的诺基亚手机也只有打电话和发短信息功能,当时的我囊中羞涩,喜欢那款有收音机功能的,最后还是舍不得买。然而运气不好,别人的诺基亚手机强韧得能砸核桃,我的轻轻一摔就得送去维修店。儿子十分好奇地听着我的讲述,像听天方奇谭。没有那些立志改变世界的牛人,怎能有如今舒适便捷的现代化。

《聪明简史》看上去只是一本低幼版的历史科普书,涉及计算机知识都是很简单的,但是多翻看几次,就发现了不少可以跟儿子闲聊的素材。

例如,看到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除了快速计算炮弹弹道外,还能进行天气预报,我想起了科幻小说家刘慈欣的《混沌蝴蝶》。《混沌蝴蝶》假设了一个可能性:利用数学方程设计一个模拟自然界的天气系统,通过输入坐标点的原始数据可以计算改变某个地点的温度,进而改变千里之外另一个地方的天气虽然作者说从物理学和数学的本质上是不可能,跟孩子聊聊一个好玩的脑洞也是不错的。

《球状闪电》这本书中就继续用了这个创意,为了捕获球状闪电而设计的空气监测系统,还可以监测出龙卷风的形成,提前人工干预破坏就根除龙卷风这类恶劣天气。但是遗憾的是,敌人了解了这个技术,反过来制造了一场巨型龙卷风把我军一艘航母给毁了。

今天又把《聪明简史》翻了一遍,我想,下一次有空,是跟孩子聊算盘在中国从古代到上世纪80年代的重要性呢,还是聊二进制与《三体》里的“秦1.0版”人列计算机呢,或者聊量子计算机与《超人总动员》里小小超人杰杰会分身?话说,出品《超人总动员》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老板,也是那个改变了世界的聪明人乔布斯。

史书的好处,在于能跟着前人的脚步追溯世界的源头,《聪明简史》亦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