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脑,改变人生考试脑科学读后

大脑,如深海一般神秘的存在,人类对其的探索仍在继续。生活、工作、情感……只要活着它就一刻也不停歇。

人们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而大脑正是其主体。在这个倡导终生学习的社会里,无论是升学考试还是增加技能,都需要学习的能力。如何令大脑更快速,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脑科学家们在这条路上可谓是前赴后继。

这本《考试脑科学:脑科学中的高效记忆法》的作者日本东京大学药学系研究科教授,脑科学研究者池谷裕二先生也奔赴在这条大道上。

作者提出的观点有一部分已经得到证实,也有一部分有待证实,但诚如作者所言“搜集完整的科学证据可能需要数十年,如果在这期间只能耐心等待,那么很人就可能错失自己人生中的机会。所以,最大限度地应用当下已经证实的科学知识,去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又有何不可呢?”所以,针对作者提供的建议我们也可选择性尝试,由此发掘出适合自己大脑的学习方式,在人生的道路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让自己的选择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充分发挥大脑的能力之前,首先要了解大脑的运作机制。这就好比在游戏前理解游戏规则才能拿到更高的分数。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是记忆。”那么,记忆究竟是什么呢?在脑科学来看,记忆就是新神经回路的形成。

人脑中的神经元如同一栋栋住宅,通过道路般的“神经纤维”连接在一起形成类似城市结构的“神经回路”。“神经信号”在其中来回奔走、传递,大脑以此来处理信息,它将接收到的信息储存起来,这就形成了记忆。

有时候我们调用信息时会有遗忘的情况出现,这是因为有的信息只储存在“短期记忆”里,只有那些储存在“长期记忆”里的信息才能被真正记住。而哪些信息被归类为短期记忆,哪些信息又被分类为长期记忆这取决于脑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区——海马体。

海马体就像一个质检员,只有被它判定为“必要”的信息才会成为长期记忆。但就现在的生存环境来看,我们觉得重要的信息往往不易通过海马体的审核。例如:考试中出现的英语单词,历史年表等。

海马体的审核标准是“该信息对生存而言,是否不可或缺。”那么相比较英语单词“吃了腐烂的食物可能会死”这种信息就很容易通过审核。这也是人类这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出现的对自身的保护机制,所以不要过于纠结自己为啥记不住,遗忘本身也是大家共同要面对的问题。

知道了大脑的运作机制后就该针对其特性制定策略了。在研究遗忘这个课题时有一个人是怎么都绕不过去的,他就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现在很多关于记忆的书籍都会提到他,可见他的研究确实证实了人脑的运作机制。

简单来说就是大脑不是匀速忘记信息的,在记住信息的20分钟后就开始遗忘了,剩余的记忆是逐渐被忘记的,而且这是人类共有的特性。如果我们使用了错误的记忆方式,那样既记不住想要记住的信息,还令自己倍感辛苦,丧失信心。好在有无数经验揭示,只有复习可以降低我们忘记知识的速度。

复习,说来简单,做起来可不简单。作者总结了复习时需要注意的三点。

复习的时机。根据遗忘曲线我们可以在学习了新知识后的第二天,一个星期后,两个星期后,一个月后分次进行复习。持续向海马体输入相同的信息,让它注意到这些信息的出现频率,从而使它认为这些信息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复习的内容。复习时一定要选择同样的内容,哪怕是换一本参考书都不可取。只有内容相同时,复习才会产生提高记忆力的效果。

输出大于输入。在我们反复调用这个信息时,会令海马体产生错觉,从而让它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必须要记住。所以在复习时,多做几遍习题集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海马体对记忆的重要使得科学家们对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