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昔日天禄琳琅今成百姓寻常

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三甲吗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在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室,古籍修复师正在小心翼翼地修复一张西夏文残页。成静/摄

本报记者

成静

古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文化传承的主要形式。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古籍,特别是珍贵的善本非常重视,不仅希望阅读古籍,并且常常通过题跋古籍、珍藏名墨的方式来达到保护和传承古籍的目的。“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体现了古人对阅读重要性的看法。然而,由于历经数代再加上条件所限,存世的古籍很多都受到了损坏。品相较好的古籍更是异常珍贵的文物,无法供今天的广大读者随意查阅。于是,许多古籍都被妥善存放在图书馆或者博物馆中,大多数读者无缘一见。

然而,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古籍修复技术、缩微技术等,一大批“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古籍得以在网络上一展风采,从“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知识。日前,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表示:“国家图书馆对‘中华古籍资源库’成果进行整合,能够统一检索国图藏珍贵古籍和与外界共建古籍资源,总数达到10万部件。通过提速、免注册登录、改进浏览器配置,使古籍珍本随时出现在案头并且进行阅读不再是难事,极大地促进了古籍阅览服务。”

古籍数字化:古代文字遇上现代科技

“不用花钱购买权限,不用电脑挂VPN,只需要在网页里登录一下账号,便可坐拥万千古籍,实在是信息化时代下史学研究者的‘神助攻’。最近发现国图又推出了免登录账号的服务,这可谓是‘便上加便’了。”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博士生高航在谈到“中华古籍资源库”的使用体验时,兴奋地表示。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苏品红告诉记者,为了解决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国家图书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开始进行数字资源建设工作,自年起,开始有计划地将珍贵特色馆藏进行数字化,并陆续建成“数字方志”“宋人文集”“碑帖菁华”“甲骨世界”等专题资源库,通过国家图书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