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高效阅读,有人可能会疑惑,不就是快速阅读吗?有什么可谈的?完全不然。阅读是科研人员每天最常做的事情之一,非常值得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构建完整的阅读和创新能力。
阅读分为三种,包括消遣阅读、学习阅读、创新阅读。消遣阅读是所有人每天都在做的,无论是阅读纸质书籍、电子文档还是手机网页。它是以轻松娱乐或开阔眼界为目的的阅读,基本没有创新性压力。因此,消遣阅读一般是读过就扔,不做记录,记忆力好的人吸收的东西多一些。
学习阅读比消遣阅读更为严肃认真,但是一般来讲仍然没有创新性压力。它是以增加自身修养为目的,无论是人格修养还是业务修养。有些注重学习的人会在这类书籍或论文上划线或撰写批注(尤其在过去使用纸质书时),甚至反复读很多遍,直至把读到的知识和思想全部消化吸收,融会贯通。不以创新为目的的学校里的学习和毕业后从事本职工作时的专业学习也基本属于学习阅读。它们是为了增加专业知识或修养,而非创新。
创新阅读的目的是产生创新成果,它可以是一篇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或者是一篇科学博客文章。创新阅读的副产品是学习掌握或开拓创造的知识点体系。所谓高效阅读文献讲的就是如何快速构建知识点体系和产生创新成果。很多高校在本科生和研究生阶段均开设文献阅读课程,目的是教授学生如何检索文献、阅读文献和提炼文献,达到开阔专业视野和确定论文选题的作用。
高效创新阅读的第一个操作要点是按照知识点构建文献库
在版权许可条件下分类存放电子书籍和论文。对于给定的阅读课题,首先需要去中外数据库按照关键词或作者等信息查找和下载书籍、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等。这种查找是一个反复补充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在后续的知识点文件夹构建过程和文献阅读过程中会发现遗漏。然后,需要在电脑上构建自己的知识点文件夹结构。这个构建过程是带有系统性和创新性的,就好比在构建一本专著的三级目录(章、节、子节)。只有这样,文献资料才能有序存放和快速查取。下面以“论科学素养”这个阅读课题为例,展示知识点体系对应的文件夹,包括简历求职和留学文书、科技写作、论文投稿、科研方法、科研经费和学术能力这五大部分。在每部分中,又包括若干个用竖线隔开的知识点即文件夹,如下所示。这些文件夹大体代表了查找文献的关键词。
简历求职和留学文书:简历和求职信写作
2.个人陈述和学业计划写作
3.推荐信写作
4.选择学校和奖学金
科技写作:学位论文写作
6.科技论文写作
7.科技专利写作
8.专著和教科书写作
9.科技报告写作
10.项目申报书写作
11.国基金申请撰写
12.引用参考文献
13.英文科技写作
14.中译英技巧
15.商务英语
16.在线翻译科技词典语料库
论文投稿:投稿选刊策略和信函
18.核心期刊论文
19.SCI源期刊论文
20.EI源期刊论文
21.ISTP会议论文
22.ESI高被引
23.论文审稿拒稿撤稿
24.翻译润色编辑校对
25.学术出版工作
26.学术出版动态
27.学术道德
28.作者署名
29.图表版权
30.论文查重
31.论文书籍专利发表费用
32.期刊评价
33.学术会议和远程交流
科研方法:科研方法与系统工程
35.攻读学位和做博士后
36.文献检索方法
37.文献计量学
38.数据处理Excel和MATLAB
39.Word和pdf文档
40.学术图表
41.学术会议海报
42.学术汇报演讲和PowerPoint
43.学术视频
44.同行关系
45.科学素养
科研经费和学术能力:科研经费来源
47.科研经费管理
48.提升引用率和影响力
49.学术能力评价和职业发展
50.单位的学术竞争力
从上述“论科学素养”这个阅读课题例子,可以看到,如果不想让创新阅读流于肤浅,首先必须认真用系统性创新思维构造知识点,分类搜集文献,大规模快速有序地建设自身知识基础;而这个自身的学习基础往往会通过系统化的构建演变成为对整个学科方向做出贡献的学科基础,被后人所认可。然后,在知识点体系(即学习暨科研提纲)的修订和文献阅读的过程中,了解现状、发现缺失、产生创新性贡献。简而言之,高效阅读的第一个秘诀是阅读要留下知识点体系。
高效创新阅读的第二个操作要点是在阅读过程中勤做笔记
包括使用pdf文件划线标记、屏幕截屏拷贝、打字记录心得等方式,随时记录重要内容,并注意搜集记录可能要引注的文献内容。写笔记的过程本身就是创新写作的过程,因为会按照“先学习、后创新”的写作思路对记录内容反复进行顺序调整及合并删减。如果在读完几十篇文献后,笔记也记录了几十页甚至上百页,这种阅读就是有目的的高效阅读,而非漫无边际的盲目阅读。在文献中所标划的重点也便于将来反复温习。简而言之,高效阅读的第二个秘诀是阅读要留下重点痕迹,并区分泛读和精读。
高效创新阅读的第三个操作要点是写出自己的创新文章
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笔记就好比一盘大菜的几十种食材,现在都在锅里,要进行翻炒。抄袭是令人不齿的行为,简单的顺序堆砌不是综述的目的,更不是创新的目的。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创新阅读的最终目的是经过思考和提炼,形成自己的先进观点,著书立说,做出原创性贡献
易辑编译SCI-全球科研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