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子书或电子出版在国外渐渐风行,疫情期间,电子书阅读更有增长之势,这难免引发人们对相关问题的思考:电子书与纸质书各有什么优势?电子书渐成潮流,纸质书会被替代吗?纸质书阅读与电子书阅读能并行吗?二者能否共存?电子书模式是书刊阅读的新模式。随着现在电子书得到普遍的认识,对电子书有兴趣的读者增加。尤其是在冠病疫情期间,电子书特别受欢迎。”目前,在下载数量方面,相对来说较“畅销”的大多是免费电子书。学校课外阅读构建线上阅读社区。电子书线上阅读配套结合入传统的校园阅读活动中,而不是取代纸本书。陈妙华就说:“在电子业这么发达的时代,电子书的好处是可以让更多人读到,而且不分时间和区域。不过也有缺点,既是如果你没有电子设备,如手机和电脑,你就无法接触到它。所以我觉得纸质书终究还是需要的。”丁云说:“电子书的好处是没有了地域感。而且不会牺牲太多树木。的确,印一本书,又不见得是旷世巨作,浪费的树木实在可怕。但电子书未必能完全取代纸质书,因为小众的诗集,乡土性的题材,仍然有纸质书的生存空间。”作家辛羽说:“电子书的好处明显,它不占据实际空间,储存在电脑或智能手机里,携带和阅读都比纸质书便利;售价也比纸质书便宜;它依靠搜索引擎检索,方便找出相关书本;内容的包含量更大,理论上声音、图片、影像都能更好与文字配合;它无需纸张,有利于环保。”辛羽说:“由于数码化趋势,现在一些图书馆已增设电子书部门,收存及出借,因此作家的文集做成电子书,有利于流传散布。”伍木说:“对于推广阅读和深化研究,这肯定是好事。电子书的好处在于能够涵盖不同的地域,便于携带,快速获得。纸质书的好处在于方便视觉不良的人士阅读,而且不会受限制于科技设备,更能流传久远。”在成本、销售等方面,电子书和纸质书还是有所不同。冯婉明说:“电子书无须印刷,且不必考虑仓库贮存问题,成本较低。而纸质书有印刷、仓存、寄送的成本,对出版社来说纸质书比电子书投资风险较大。但至今我们的读者还是比较偏向于购入纸质书,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书本销量还是以纸质书为多。”林得楠则认为,表面上看,“电子书与纸质书的成本有着‘印刷’与‘非印刷’的区别,但印刷只是出版的一部分成本,而电子书还涉及持续、长期的维持,平台佣金等,因此说出版电子书比出版纸质书成本低并不一定对,我们还要考虑一本书的专业成本,包括编务、设计与宣传等。另外,若自己发展平台,也涉及平台的发展与维持成本。至于销售方面,目前来说,电子书虽然少了印刷费,少了书店销售的抽佣,但第三方电子书平台都有高达50%的抽佣,加上一般上读者还无法接受价格高于纸本书的电子书,因此电子书在定价方面往往偏低,所以即使销售本电子书,收入也是远低于销售本纸质书。”纸质书会被电子书取代吗?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林得楠说:“电子书并未取代纸质书,而是取代部分专业纸本书,例如取代纸本词典或百科全书,或是取代某种阅读需要,例如图书馆借阅,或校园阅读。因此我认为,电子书只是取代了部分纸质书,尤其是专业领域的参考书。此外,冠病疫情虽然冲击了出版业和书业,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疫情像是突然为出版业踩下了加速器,电子书、‘线上阅读’与网购书籍在本地的发展已见加速,我们也必须作出反应,但并不是准备以电子书取代纸质书,而是追求以电子书辅助纸质书的推广,或相辅相成,目标是继续推广阅读风气。童书方面,图画书和绘本的优势在于其‘纸本’,加上传统教育方式并不倾向于让孩子过早接触电子器材,因此,儿童书尤其是绘本、图画书至少在10年内不会被电子书取代。”在辛羽看来,纸质书不会消亡,因为“阅读不仅是一种文化消费,更是一种文化生活,除了便捷,快速,也须要缓慢、静思。或许以后纸质书印刷数量减少,却会越臻精美,与电子书相互补充。”丁云说:“我个人偏爱纸质书,正所谓‘书香’,电子书何来香味?最好是一半一半,各占半壁江山。”伍木则认为:“在可预见的至少20年内,电子书只能够逐渐扩大市场,不可能完全取代纸质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