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籍中国航天员中心科技工作者的一封家书

□何新星(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科技工作者)

今天,是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执行第二次出舱任务的日子,作为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我的心情正如同奥运会冠军领奖台上的中国运动员,在太空再度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就是我们永远的勋章,恰好益阳市科协的老同学希望我给家乡的科技工作者写一封家书,我诚惶诚恐。

何新星在北大红楼留影。

三十三年前,我从益阳市一中考入北京大学,后来在中科院博士毕业,那个时候,家乡在我的心中,只有寒暑没有春秋,但我依然可以品尝到桃花仑路边的白粒丸、赫山庙小巷中的油碗糕,还有三里桥香喷喷的宽米粉……,那个年代,没有乡愁,有的是改革开放后家乡人民渐渐富足的生活带来的满街的烟火味,还有梓山湖边、会龙山上和老同学聚会肆意飞扬的青春。

二十五年前,我进入中国航天员中心工作,从此,我从前辈身上学会了把稳妥可靠融化成血脉,把万无一失发酵为担当,把完美回还凝聚成责任,从年神舟一号腾空到今年神舟十二号成功飞天,我见证了中国載人航天从无到有、从借鉴模仿到自主创新、从成功走向成功,将来还要走向更深更远的星空。一路走来,成功的喜悦和酸涩的泪水悄然剥蚀了我们青涩的外表,把智慧和沧桑写在了脸上,也把干练和坚强种在了心田。

这些年负重前行,很少有时间思索人生的意义,为人子女,承载着父母沉甸甸的爱,回报理所应当;为人父母,既然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就有义务让她更健康快乐成长;为事业,责任来自习惯,担当源于信任。如今,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成型,到了稍有资格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不后悔抵御了上世纪90年代商品经济的大潮投身于祖国航天科技事业,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但这件事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进步紧密结合了起来,这就是我个人小小的家国情怀。

近几年,我回过几趟家乡,看到了家乡的巨变,梓山村高楼林立,资江上四桥飞架,城市里霓虹不夜,不再有儿时记忆中的泥泞和乡音的沿街叫卖,但是我很开心,明清的古巷还在,蓬勃的生机勃发。铭记着故乡劳动者辛苦的耕耘,更有家乡的科技工作者多年默默的贡献。

实话讲,我没有资格对家乡的科技工作者提任何建议,倒是想对青年学子们说几句,如今的中华民族站立在了世界之巅,就科技进步而言,跟随模仿已经成为过去,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成为必然,创新的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オ,需要我们从小夯实科学文化基础,努力提升自己的科技、文化、管理知识和实践能力,将来才有机会在大国竞争相关领域的胜出中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其次要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名学生,对社会对人生或多或少还处于懵懂状态,提升自己服务社会的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尽快参与。如果能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实现社会价值、创造国家利益更多的结合起来,你会倍感幸福,相信我!

最后这首小诗,我们共勉。

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

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

把无穷无尽握于手掌,

永恒无非是刹那时光。

.8.20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