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详解法律史:华政考研法律史华政唯一的国家级学科复习内容少
一
法史是华政最重点学科,没有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雄厚绵长的教学科研力量。
拥有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8人,8人次当选全国性学术团体会长、副会长。
法律史教研室成立于年。主讲课程:《外国法制史》(国家精品课程)、《中国法制史》(国家精品课程)等课程。科研基地(成果):国家重点学科、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市社科创新基地。
注意,以上标注、二字的,分量是非常非常足的!是在学界可以抖一抖、扭一扭,大家都要夸一夸的档次!
1、华政法律史是华政所有专业中唯一的一个国家级学科:国家级学科是什么概念?基本可以这样理解,但凡一个学校有这么一个国家级学科的,那这个专业在全国的档次基本就属于第一流甚至超一流。
2、华政法律史同样是复习内容最少的专业:基本是最少的专业之一了。原来还有其他小专业可以和法律史比一比谁的复习内容少,但随着当前考研热点、跟踪时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法史作为以“史”为“内容”的学科,本身的内容体系却很稳定,很难改变、拓展或增加,所以,现在法史的复习量,基本可以说是华政所有学科中最少的之一。
、华政法律史也是华政难度最低的专业之一。虽然有以上两大优势,但是,从总体来看,法史的难度在华政也是最低的一批之一,当然,个别年份也会有所起伏,但整体来看,他仍然是华政最简单的专业之一!
4、华政法史是缺乏热点,相对来说,复习也好、出题套路也好非常固定的一个学科。首先,说他的复习固定,是说他的知识点基本是不变的!这点对复习来说是非常友好的!其次,说他出题套路固定,是因为,历年来,法史专业课的题目都是简答4题,论述4题,题目来源基本都是笔记上的标题或小标题~相对来说,非常好复习,当然,每年也会有个别题目属于综合性的题目,需要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或者对细节知识点的辨别能力,毕竟这是一门选拔性考试!
5、华政法史是一门给分比较宽松的学科。历年来看,法史老师给分都是比较宽松的,比如,2届法史专业课单科平均分达到了分,这个分数一点都不低了!
6、华政法史的就业相对来说比较“低调”。这个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法史主攻研究,当然也不排斥你之后做律师等实务工作,包括一些单位的档案部门、文稿部门可能也有相对应的岗位需求,但整体还是就业“低估”的。所以,选择这个方向的同学,可能主要是出于兴趣或者考上难度低,如果是奔着就业去的,这个专业并不适合哈。
总体来说,华政法史有利有弊,无论如何,学姐还是欢迎考生成为我们法史大家庭的一员哦!
二
导师
简介(乱序排列,导师介绍顺序不代表导师本身实力或评价)
王立民(组长)
王立民,年生,浙江宁波市人,法学硕士、史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二级)、功勋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校务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国法制史”负责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法制史”首席专家。当代中国法学名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多次被中国法学创新网(CLSCI)评为高产作者。首届“上海高校教学名师”,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上海市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优秀校长。多次被学生评为“我心目中的十佳教师”。
曾任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德国帕桑大学和日本青山学院大学的客座教授。曾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司法考试协调委员会协调委员、中国监狱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现兼任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法学会法理法史研究会会长与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出版个人著作《上海法制史》《唐律新探》《古代东方法研究》《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中国法制与法学教育》《中国租界法制初探》、《法律史与法治建设》和《上海租界法制史话》等。主编《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与社会》《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历史上的法律与社会发展》《法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海租界法制研究》《中国法制史研究70年》等0余部著作,参编近0部著作。《唐律新探》被翻译成韩文在韩国印行。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学术月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00余篇,其中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红旗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转载、转摘。主编“中国法律史研究”与“地方法制史研究”两套丛书。曾主编《知识产权法研究》(以书代刊)。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租界法制文献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省部级研究项目10项,其他项目1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论文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学术、教育成果奖项10余项。
王老师是中法史方面的大牛,被誉为“唐律大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复试时他一般会问你,“除了考研教材,还看过哪些中法史方面的书”,这时你如果知道一些学界大牛及其作品,将为你增色不少,如果你知道王老师的一些专著那就更好了。王老师带研究生实行放养式,大牛平时都很忙,几乎没有时间管学生。王老师身材高大挺拔,气质儒雅,待人温和有礼,一直位列华政老牌帅哥榜单。
但是目前王老师已经退休,不带研究生,也不带博士生了!
陈灵海
很可惜,陈老师已经去了外校,没法带华政同学了~
陈灵海,年生,浙江海盐人,法学博士(年)。英国牛津大学访学学者(年)。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访问学者(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年)。现为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法律史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任华东政法大学法律与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出版专著《唐代刑部研究》(法律出版社年)。在《法学研究》、《学术月刊》等发表《国家图书馆藏周字51号文书辨疑与唐格复原》、《中国古代獬豸神判的观念构造》等学术论文。获“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博士后研究报告”等奖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法律文明史》等课题研究。目前专注于中国古代法律文献、法律形式相关问题研究。
陈老师脾气很温和,上课中规中矩,但是不乏自己的独特观点。开学之初,就给了学生不少阅读书目,是一位治学严谨、要求严格的老师。过去的一两年里,陈老师一直负责“世界古代法律文明的互动与变迁”系列讲座,深受学生欢迎。
龚汝富
龚汝富,男,年生,江西省宜丰县人。先后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政教系、北京大学历史系、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获得教育学学士、史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民间法律文献和地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工作,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经济史研究》、《清史研究》、《法律科学》、《比较法研究》、《法商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主持完成《明清讼师秘本研究》、《中国古代讼学研究》等两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出版专著及整理文献《清代江西财经讼案研究》、《明清讼学研究》、《明清讼师秘本八种汇刊》等三部;获得省部级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
龚老师以前在江西财经大学,12年调入华政。其研究重点为民国,经常让自己的学生跑档案馆。龚老师很少来学校,做他的学生一定要自己主动,不难看出这又是一自由散养的老师,不过龚老师会请学生去自己家吃饭,对学生很好。
洪佳期
洪佳期,女,法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的教学工作,学术研究兴趣主要是明清法律史、近代法律史等,曾在《政治与法律》、《法商研究》、台湾《法制史研究》、韩国《中国史研究》等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点校著作数部。参与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司法部研究项目数个,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后期项目1个。
主要学术兴趣为明清法律史、近代法律史等。洪老师会给学生推荐书目,定期开读书会,但任务不是很繁重。
洪老师与高询老师关系很好,有时会实行共带研究生,就像高老师在国外,洪老师就会为高老师的学生提供指导。这就印了法史学科一向的观点,大家都是一家,不分你我。洪老师还会和学生拉家常,聊生活,是一个很会和学生沟通的老师。
王捷
王捷,男,法学博士,助理研究员。现为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专职研究人员。曾在《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法制史研究》(台)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校点《中华民国宪法史》、《大清新法令》等。参与编着《中国法制史》、《案例与图表:中国法制史教程》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法律史。
高询
高老师之前从英国访学回来,在英国的那一年让自己的学生定期给她发读书笔记,可见是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之前高老师除了给本科生上中法史的课程、带研究生外,还担任教务处副处长一职,是一个学术、行政全面开花的老师。去年从英国回来后,带领学生读《大清律例》,并让学生参与翻译从英国带回来的材料。
但目前还在国外~两届没带研究生了。
王沛
王沛,男,年10月生,陕西西安人,法学博士,现任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法制史教研室主任、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国法律史学会法律古籍整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研究领域为先秦、秦汉法制史,尤其侧重利用金文、简帛等出土资料探究古代法律制度、法律思想、法律文化。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出土法律文献精读”等课程。在《历史研究》、《法学》等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篇,出版《黄老“法”理论源流考》、《金文法律资料考释》等专著,曾获第二届中国博士后基金会特别资助,主持并结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早期中国的法秩序——以金文资料为主的研究”。
王老师,一张娃娃脸,看上去特年轻,不过实际年龄也不大了,不过王老师却有一个有外表不相符的称号,“沛公”。经常在校园里碰到他,背着个书包,就像是在读的博士生。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