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中国天眼

3月10日,《科技日报》刊发报道《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中国天眼”出大成果》。年2月5日,贵州贵阳。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天眼”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骨干时,点题“科技自立自强”,宣示了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决心和信心。如今,一年过去,“中国天眼”有什么重大原创突破?牢记嘱托和肩负使命的科技人员,又有什么话想对习近平总书记说?具体报道如下:

在贵州大山深处的大窝凼,从一个大胆到有些突兀的设想,到建成举世瞩目的“中国天眼”,科技的自立自强,在这里有了最为生动的诠释。

年2月5日,贵州贵阳。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天眼”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骨干时,点题“科技自立自强”,宣示了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决心和信心。

如今,一年过去,“中国天眼”有什么重大原创突破?牢记嘱托和肩负使命的科技人员,又有什么话想对习近平总书记说?

温暖的回忆:总书记来了

“刚开始有点紧张。”时隔一年,FAST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回忆,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微笑着逐个和大家打招呼。当中科院领导介绍姜鹏时,习近平总书记说了句“很年轻嘛”,一下子打消了他的紧张情绪。

视频连线时,总控室工程师孙纯汇报了总控室的功能模块及正在进行的观测任务,测量组工程师宋本宁则站在观景台上,通过视频介绍了“中国天眼”的全貌和构造。他们代表团队表态:“请总书记放心,我们有信心把‘中国天眼’运维好!”

孙纯回忆,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到了南仁东,希望年轻一辈科技工作者能继承和弘扬南仁东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精神。

让姜鹏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殷殷关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科技为先,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

“这对我们科技工作者是很精准的指导思想。”姜鹏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我们在很多领域还被“卡脖子”,只有科技强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要求我们每一个科技工作者都能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深情的牵挂:寄语“出大成果”

作为中国科技创新颇具代表性的“名片”,“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也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国重器。从落成到运行,“中国天眼”一直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