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一个国家的强弱并不是单单依靠军事力量来决定的。宋代中国,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水平成就了他的地位,宋朝,是世所公认的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宋代的中国文化不单单受到了周边国家尊重和模仿,那些与她远隔万里的欧洲国家也被宋代中国文化的魅力所折服,五百年后的年法国,宋慈编纂的《洗冤集录》被翻译出版,欧洲人不得不为那个时代中国人所表现出的理性和智慧所赞叹。
然而,宋哲宗元祐八年(公元年),正当高丽朝贡使节团购买了中国历史和制度相关的书籍,还有《太平圣惠方》(宋代官修医术)准备带回国内时,被苏东坡老先生阻止了。随即苏轼上奏朝廷,希望采取措施禁止相关书籍的对外出口,尽可能避免当时中国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无偿外流。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在中国人的心中,一直是古代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块丰碑。他性格独特,即随和又高冷,诗词双绝书画两碧,在宋代党争激烈之时因为没有采取站队思维而被排挤打压。许多人把苏轼称为文化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人,在他的一首词里曾这样写道: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正是苏轼对自己人生态度的最好写照,但苏东坡老先生阻止文化无偿外流的举动或许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他,也许历史真的可以造人,甚至可以造神吧!
我认为苏东坡在阻止书籍出口高丽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就像现在欧美大国所掌握的核心科学技术一样,当时宋代所掌握的科学技术同样能冠绝群芳,甚至可以让一些国家的文化技术水平迈上一个台阶。那么,高丽人仅仅用购买书本的价格就向国内引进了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这种美事但凡有点爱国心的宋代人都不会答应。第二,当时宋辽在北方区域的关系十分微妙,虽然彼此和平共处了很长时间,但彼此内心深处还是存在戒备心理的,而高丽当时却采取蛇鼠两端的外交政策,游走于两个大国之间谋取利益。这让宋朝政府也感觉到了不舒服。苏东坡老先生作为北宋政坛的刺头青肯定是要站出来喊两句的。
值得我们玩味的是,除了高丽外,当时的日本也是进口中国文化的主要国家之一。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毋庸置疑,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中国由于军事动乱,社会变迁使得许多文化科技类书籍散失,而日本却将那些珍贵的以前进口自中国的书籍完好的保存了下来,例如《黄帝内经太素》等几种医术,到后来反而是中国要花费巨资向日本进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