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璀璨的星空浩瀚的宇宙中,人类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渺若尘埃,人的一生也只不过是刹那间的事情。然而,人类产生的文明确实始终贯穿着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艺术与科学看似泾渭分明,了不相属,实际上却又息息相通。
《名画在左科学在右》这本书,从美术史到画家生平,从各种画派到名画解读,以科学视角图文并茂地分析了一位位艺术大师和他们创作每一幅画成为世界名画所存在的关系和缘由,让我们能以客观和辩证的态度去看待每一幅名画后面形成的缘由、存在的意义和成名的必然性,也解剖了其背后的科学元素,这种极其独特的视角简直是凤毛麟角,非艺术与科学兼通之士不能为之也,也正是林凤先生扎实的艺术修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辽阔的科学视野,让这本涉及众多学科的书变得通俗生动,让每一位看过的读者,对于那些眼熟的大师之作,必然会有全新的认识。
曾试想,梵高的《星空》来自他自己某种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传达着一种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也传达出梵.高内心的苦闷和忧郁,如果当时科学医疗技术发达,对于精神方面的疾病的治疗和科学知识的推广普及,他的孤僻,他的疾病以及不被周围人所认同这些事情也许就不再存在,那他是否还能画出如此夸张的流动线条和如此璀璨的星空呢?如果通过科学治疗,借助科学手段,科学绘画,让梵.高被当时的世人所接受和认可,那《麦田上的鸦群》会是他最后的作品吗?
书中谈到了影响画家创作的主要疾病因素:一方面是色盲或者是视力衰退,如印象派大师莫奈,患有白内障的他后来又患上了黄视症,已经分不清颜色,导致后来他的画中少了许多紫蓝色,据记载他是通过颜料管上的标签来辨认颜色的,虽经历过二次手术,但也不得不配了一副黄色滤镜才能看清东西。另一方面是大脑的损伤。如抽象表现主义大师德库宁,晚年患上阿尔茨海默症,至此他后期的作品再也没有那种令人赏心悦目的流畅线条的感觉了。
林凤先生在书中帮助我们深入浅出地解读名画中的每一个科学元素,以“科学”之眼来看名画,查特吉教授曾经说过,艺术是一扇窗口,在人类的健康这个意义上来说,它能够展现当下的特征、记录历史的真相,甚至能够治愈特定的病症。事实上,在很久之前,人类已经开始利用病人手绘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症状从而开展精神疾病的治疗。所以,到底是谁成就了谁?是谁升华了一切事物?是根。
《名画在左科学在右》还涉及了医学、物理学、化学等方方面面其他领域,该书兼容并蓄,全面介绍,若不是作者的功力深厚,思想独特新颖,融会贯通各个领域,那么这本书也不能公布于世,名声大噪。
能让一切了不相属的事物脉脉相连的,归根到底是——人。
作者:黄千校(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吴波
由市直工委和广州日报主办的“我抒我读”继续推荐好书,欢迎大家写下读书心得,踊跃投稿。
投稿方式:woshuwod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