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出版社力荐的两本骨科好书

彭洋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05/9276648.html
Yi壹1基本信息

书名:肩关节运动损伤

出版时间:.08

定价:.00元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内容介绍

本书引进自世界知名的Springer出版社,是一部新颖、独特、全面的肩关节运动损伤参考书。全书共13章,先对肩关节的临床解剖与生物力学进行了概述性介绍,然后从基本解剖结构、病理生理学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并发症处理及预后等方面对各种类型的肩关节运动损伤进行了阐述,最后简明总结了运动康复的基本原则。书中各章章首均列有学习要点,章末设有问答题,有助于读者了解及掌握书中内容。本书内容翔实,图表丰富,可供骨科医师、运动员康复理疗师日常工作中阅读参考,也可作为初入临床的骨科医学生的学习指导用书。

著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13章介绍了肩关节运动损伤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最新进展。第1章介绍了肩关节运动临床解剖与生物力学相关基础知识。第2~3章介绍了过顶运动员肩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及对抗性运动员的肩部损伤的诊断,包括病因、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治疗原则等。第4~12章则分别介绍了肩胛骨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员肩袖损伤和运动员盂唇损伤、运动员肩胛盂骨缺损、肩锁关节损伤及胸锁关节损伤、锁骨骨折、运动员盂肱关节炎、胸大肌断裂等内容。第13章则介绍了运动专项康复的原则。

3目录及样章试读Er贰1基本信息

书名:脊柱矢状位平衡

主译:海涌李利李危石郑召民

出版时间:-10

出版社:中国科学出版社

定价:元

2内容介绍本书引进自世界知名的Thieme出版社,是一部深入浅出介绍脊柱矢状位平衡相关理论和临床诊疗应用的专业参考书。书中所述包括脊柱矢状位平衡的概述、脊柱生物力学、个体差异的标准值、脊柱病理生理学、非脊柱侧凸的脊柱失平衡、青少年脊柱侧凸和成人脊柱侧凸等内容,涵盖了近年来有关脊柱矢状位平衡的最新研究进展,根据“从生理到病理”的概念,采用逆向思维方式,切实解决了“从病理到生理”的临床问题。本书内容系统,深入浅出,图表明晰,旨在为脊柱外科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了解脊柱矢状位平衡领域的历史发展、最新进展、临床诊治等提供重要考。3目录及样章试读第一篇矢状位平衡第1章脊柱矢状位平衡的历史背景一、概述二、古印度时期三、古希腊时期四、罗马帝国时代五、中世纪时期(公元—年)六、15—17世纪时期七、18—19世纪时期八、20世纪时期九、总结第2章人类直立行走的获得一、概述二、四足动物、类人猿和原始人类轴向骨架的解剖学比较三、原始人类化石的说明四、总结第二篇矢状位平衡的生物学机制第3章从头至足:人体站立位解剖一、动物的发生二、脊柱的退变过程三、站立姿势的评价分析四、行走评估第4章脊柱建模一、概述二、个体化的脊柱和内固定生物力学建模三、脊柱矢状位平衡及生物力学模型的选择性应用四、讨论五、总结第5章矢状位平衡的主要参数一、概述二、参数测量方法三、骨盆入射角的变异对骨盆倾斜角和骶骨倾斜角的影响四、脊柱矢状位局部参数:脊柱参数五、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和远端脊柱前凸之间的关系六、矢状位平衡的整体评估七、总结八、结论第6章脊柱曲度分界与腰椎前凸分类一、概述二、经典脊柱分界:后凸和前凸三、脊柱的功能性分界四、骨盆参数与脊柱参数的关系五、注释六、确定曲度分界的必要性七、下脊柱前凸(腰椎前凸)的理论分型八、骨盆入射角的作用及前倾类型的定义九、病理状态下正常脊柱曲线的意义十、总结第三篇随年龄和人口变化的正常值第7章儿童和成人矢状位平衡的正常值一、概述二、矢状位平衡参数三、正常矢状位平衡的基本概念四、正常儿童矢状位平衡五、正常成人矢状位平衡六、结论第8章老年人矢状位平衡一、概述二、经典的脊柱老化模式:骨盆后倾,高骨盆入射角三、脊柱老化与骨盆入射角的关系四、结论第四篇脊柱的矢状位平衡在病理学中的应用第9章局部应力:腰背痛与退行性变的节段机制,以及脊柱定向应力(接触力理论)一、概述二、历史回顾三、脊柱功能单位和正常运动范围四、起重机原理和接触力五、正常脊柱的压力和剪切力六、生物力学原理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七、结论第10章根据脊柱骨盆形态学的脊柱退变机制一、概述二、远端脊柱前凸和骨盆入射角是脊柱平衡的调节因素三、远端脊柱前凸的几何学分析四、腰椎前凸和胸椎后凸角五、接触力:重力和肌肉力量的合力六、矢状位力线平衡在局部椎体间退变的影响七、脊柱后方结构形态八、特征样章试读

两本骨科好书,您值得拥有!

扫描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6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