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
一棒子打趴下后,起来继续做
《我的第一本物理启蒙书》是编创与项目团队在一次次试错中不断改进的结果,项目团队在整个过程中多次想要放弃,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年3月,在策划《酷酷的机械书》时,我们见到了科普作者冰河。冰河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曾经在首都师范大学任化学系教授、系副主任。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他非常擅长把抽象、枯燥的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地讲出来。在少儿原创科普图书出版比较艰难的当时,能遇到专业性强,又能做到了解读者、表达晓畅的作者,真的是一件令人喜出望外的事情。当他拿出初步的画稿之后,我们的第一感觉是——这书一定能成!风风火火干了大半年,经过设计、编辑、校对、审核、出版,终于在年3月面世。我们在地面店和网店做了铺货,尽量把销售渠道做到全面。不过,在后期的销售盘点时,发现实际销量仅在0册左右。这个销售数据,让我们停了下来,不敢再做进一步的后期选题策划。销售情况并不是很如意,但我们等来了项目图书入选科技部“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榜单的喜讯,这说明我们的作品本身没有问题。那问题出在了哪里?我们分析可能是因为选题面太窄,物理中不仅仅包含关于力学方面的机械部分,还有热、声、光、电、磁等方面。重整旗鼓,打起精神继续出发。这次,我们借鉴先前的市场经验,结合渠道商的反馈,决定变换出版形式,改之前的精装为平装,推出包含热、力、声、光、电和磁内容的作品——《我的奇趣物理书》。在新冠肺炎疫情日益严峻的年,《我的奇趣物理书》套装在8月份出版。这一次推广出去后,数据还是不理想。市场的力量无情而又残酷,它就像一个大棒子一下子把你打趴下。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失落且茫然,难道就此放弃?不甘心!内容、形式、推广、发行……问题到底出在哪?再深究:装帧太薄?套装分散?书名普通?定价不合理?还是因为营销点、折扣点……有了这两次的教训和反复复盘的经验,我们在打造原创科普作品时好像掌握了一点技巧,但又不是很明确。从出版社的层面,还是鼓励继续做,希望能把小白鸽科学馆这个板块立起来。经过与作者沟通,召开“编营发"内部选题协调会,再结合市场考察情况,并征询销售渠道意见,这一次采用了“大开本+精装合订”的形式和“基础篇+升级篇”的内容,调整了书名,重新设计了封面,确定了定价策略。《我的第一本物理启蒙书》终于面市。选品
要踩在时机上,还要性价比高
如果说《酷酷的机械书》《我的奇趣物理书》这两本书的策划有些不太成熟,那在此基础上的《我的第一本物理启蒙书》就已经很丰富饱满了。我们自己的直观体验是:精装硬皮大开本,两大本书拿起来沉甸甸的,体现了科普内容的厚重感;翻开内页,内容贴近生活,讲解详实,卡通图画清晰生动,符合孩子的阅读特性;用纸是高品质哑粉纸,不反光,减少对孩子视力的损伤;环保的大豆油墨印刷,仔细闻闻还散发着淡淡的书香味道……从销售经验来看,这样的品质品相的图书是更适合地面店的产品。只要读者拿到很容易会被吸引住,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地面店很难把新品推起来。这时,线上销售市场已经从网店售卖、社群团购融合了直播带货,并且直播带货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年上半年的开卷数据显示,少儿科普百科类图书首度超过儿童文学,成为少儿最大细分版块。分析相关数据,短视频电商成为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