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看了那么多本书,写作水平并没有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孩子读了那么多书,但是写作水平、表达能力、阅读理解水平依旧没得到提升?为什么孩子今天看的书,明天就玩得一干二净?为什么孩子读书不比别人少,但感觉见识、视野还没有别的孩子强?其实这样的阅读都是无效的,要想把一本厚厚的书看薄,最后看成自己的,需要一定的技巧,也需要一个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一般要想学习和记忆有效又牢靠,需要进行“编码、巩固、检索”三个流程,从而实现长期记忆的效果。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这个思维工具帮助孩子很好地完成这三个流程,从而记住书本内容。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够让知识结构化、流程化的工具,让知识一目了然,并且思维导图主要是关键词和图片,也就避免了长篇大论,提升了记忆巩固的效率,同时通过关键词和图片,可以很好地对知识进行提示和检索,通过简单的关键词信息,打开记忆之门,进行回忆和思考。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好思维导图来快速阅读并理解一本书,一般按照这么几个步骤进行。1.快速阅读,针对性精读拿到一本书,先看目录,对书籍有个大概的认识,然后对整本书进行快速阅读,阅读的速度要比平时看书至少快一倍以上,在找到自己感兴趣并且认为是重点的部分,放慢速度,并且做好标记。第一遍读完以后,针对做标记的部分,进行二次精读,精读的时候,速度一定要慢下来,把内容吃透。很多人认为这样阅读会更浪费时间,其实不然,这种阅读方式花费的时间更少,还能激发自己的好奇心、问题意识,让阅读更加有趣,也更加专注,加深理解和印象。当然如果孩子的快速阅读效率低,可以专门学一学快速阅读的方法,市面上有很多相关书籍。2.梳理书籍脉络,构建思维导图一般入门级主要还是参考目录进行,因为目录就是一本书的基础逻辑,但也不能完全照搬目录,可以根据自己阅读理解,对目录进行一些润色和增减,也就是重要内容适当增加,不重要的适当删减或者直接删除。当然如果自己对书本确实有自己的理解,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梳理一个适合自己的书籍脉络,这样的效果会更好。梳理的时候需要根据书本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以时间为主线、人物为主线、事件为主线等,关键是要让自己能一目了然,能够促进自己的理解、记忆和思考。脉络和主线梳理出来以后,这本书就有了一个基本的框架,这时就可以画出思维导图。3.提取或凝练文章书籍中的关键词或短句关键词的提取一般是伴随阅读进行,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关键词,或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会出现在标题、开头部分,还有段落之间,或者章节之间,当然也可采用自己“出题”的方式进行提炼,也就是看完一个段落或者一节以后,问下自己,这部分讲了些什么,用一个词语或者短句来回答,那么这个答案就是自己需要的关键词。这种方式效果会更好,因为在提炼的过程中,大脑已经进行了思考,并且对书籍内容进行了回顾,而不单纯只是在书本上进行简单的勾画。4.把关键词整理填入思维导图也就是对思维导图进行了全面的完善,书籍脉络相对于思维导图的一级分支,而这些细致的关键词就相当于思维导图的二级分支了。关键词提炼的越精准,思维导图也能越完善。5.根据思维导图进行回忆书本内容合上书本,看着思维导图,基本上就能快速回忆整本书的内容了,当然思维导图的关键越多,也就能越容易检索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这其实也就是一次输出的过程,要想增强记忆,输入和输出必须形成一个闭环。6.导图优化如果在回忆过程中发现有些内容记不起来,可能就是因为关键词提炼得不是很合适,就需要更换关键词,或者对那个关键词背后的内容不熟悉、不理解,就需要回过头再次阅读下书本。7.参考遗忘曲线,对思维导图进行间隔重复和检索思维导图画得再好,如果长时间不去复盘,书本的内容也会慢慢被淡忘,所以需要根据遗忘曲线,隔断时间就去看下自己画的导图,对书本内容进行一次回忆,这样才能更好的巩固记忆,并引发新的联想。当然这种方式只是针对一些自己认为确实值得多次复盘的书籍,有些书籍看完一次基本上就可以丢弃,甚至有些书籍只需要进行快速阅读即可,都根本不需要画思维导图。通过这几个步骤,孩子才能真正学会阅读,才能把书读懂、读透、读成自己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3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