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又是一年开学季。
其实每个人的大学生活都注定会留下遗憾。
而对我来说,最遗憾的莫过于:既没有放肆地玩,也没有尽力地学。
当然,非要二选一的话,我还是愿意选学。
不过现在想想:当时之所以虚度,自己觉悟不高固然是一方面,这我承认;但同时,缺少好的引导,不知道该怎么学,也确是实情。
别的不说,如果当时能有一套适合的、实用的书单作为指引,我一定就能更早地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到方向。
(所谓“适合的、实用的书单”,就是指不包括《百年孤独》的那种。嗯~)
所以,既然我现在有了一些微小的阅读经验,干脆就与大家分享一下,至少抛个砖引一下玉。
以下推荐的几本书,都是一些重要的学科领域里适合入门的书。内容可靠,而且很好读,可以说在严谨性和易读性之间拿捏得死死的。
虽然不一定能帮你考高分、找工作,但所谓“通识”,不就是指任何人都应该有所了解的知识吗?
所以,不只大学生,也推荐所有人都看看~
(当然,我才疏学浅,一定会有更好、更适合的书是我不知道的。如果哪位大神愿意指点一二,也希望能通过私信等方式联系我,我很乐意向大家学习)
01《政治学通识》包刚升课本上有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但那是指长时间范围内。
而如果把时间的尺度缩小,比如具体到几年、几个月乃至几天之内,就会发现:短时期内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政治(中国人对此应该特别能感同身受)。
政治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就看生活中,从群情激愤的网络到酒过三巡的饭桌,国际大事、政坛风云始终是热门话题。甚至,这年头要是不懂点政治用语,都没法在网上跟人聊天、吵架。
当然了,读书不是为了吵架,而是为了更深入、客观地认识世界。
政治是一门严肃的学科,别看很多人好像聊得头头是道,有多少是真的懂呢?
这本《政治学通识》就是一本非常不错的政治入门书。作者是复旦大学教授包刚升,本书是在他所教授课程的基础上修改、润色而成,权威性有保证。而且内容及风格的编排非常适合国人阅读,对政治有兴趣的人不妨由此入门。
02《这才是心理学》[加]基思·斯坦诺维奇这本书其实不完全是讲心理,更适合叫“伪科学鉴别指南”。
我们知道:心理学是伪科学的重灾区。毕竟跟生活过于贴近,好像谁都能上来说两句。而人类又是一种很容易被误导乃至催眠的动物,有时候听起来像那么回事,也就信了。
甚至,一些流行的所谓“人格分析”还披上了貌似科学的外衣,搞得煞有介事,但其实跟星座、算命没两样(说的就是你,MBTI!)。
真正的心理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它不是“读心术”,不是“算命”,也反对简单粗暴地给人贴标签。
所以,对心理学真正感兴趣的人,这本《这才是心理学》不妨一阅。书中详细阐释了可证伪性、安慰剂效应、相关与因果、概率论等心理学中的基本原则,总之,看了这本书,你就很难被忽悠了。
而如果你真的对心理学特别感兴趣——《心理学与生活》、《社会心理学》这两本最经典、最厚重的教材在向你招手~~看完这两本,市面上绝大多数心理学书就都不用看了。
另外,最重要的:
求求了!都年了,别再看弗洛伊德了!
03《刑法学讲义》罗翔刑法值得我们每个人了解,因为赚钱最快的方法都写在刑法里因为它离我们的生活很近。
不过坦白说:法律方面我了解得不多,基本只看过罗翔老师的一些视频和书。这本《刑法学讲义》就是他写给非专业人士的普法书籍,虽然很多内容都是他视频里讲过的,但更系统一些。
关于罗翔的走红,我看到网上有些争议:一些人觉得他是“哗众取宠”,靠段子吸引人,真正的学术干货不多。
但我们知道:知识的传播力与深度注定是难以兼得的。就像罗老师在书中所说:
“作为学者,我们时常生活在一种幻象之中,认为真正的知识一定是高雅的,大众传播都是下里巴人,娱乐至死。但这是一种傲慢与偏见,甚至是另一种形式的不学无术。真正的知识一定要走出书斋,要影响每一个愿意思考的心灵。”
所以,我觉得罗翔的做法没问题。相反,真正的问题在于:像罗翔这样愿意走出书斋的学者还是太少了。
而且,对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非得掌握哪些法律条文,而是领悟法律的精神。这是当下中国亟待补上的一课。在这方面,我觉得罗老师已经尽力了。
有兴趣的话,罗老师的其他书,比如《圆圈正义》、《法治的细节》等也都可以了解一下。另外,法律方面还有一本《洞穴奇案》也很经典,讲的是一则虚构的寓言故事:面对一起“食人案”,十几位法官从多个不同角度出发进行严密的论证,最终得出了不同的判罚结论。或许没有哪个一定正确,但重要的是启迪自己的思考。
04《简单的逻辑学》[美]D.Q.麦克伦尼讲真,在我国的语文教育中,“逻辑学”的缺失是个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我甚至感觉:当今网络上那么多“杠精”,就是逻辑教育不到位的后果,至少也是原因之一。
其实往深了说,这个话题甚至能追溯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具体来说是古希腊文化)的差异性上······不过这个问题就太深了。
总之,逻辑思维也是当今中国社会亟待补上的一课。
这本《简单的逻辑学》确实非常简单,很薄的一本小书。但如果你真的能认真看完,并内化于心,你绝对能在判断力上赢过身边以及网上的绝大部分人。
相关延伸阅读:《学会提问》、《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逻辑学是什么?》、《明亮的对话》
05《科学的历程》吴国盛中国人对“科学”的态度十分微妙。
一方面,在我们生活中,“科学”常常充当着“正确”的代名词,就像我们经常听到人说:“这不科学啊!”
但另一方面,其实相当多数国人是打心底瞧不上科学的(特别是中老年人。通常他们还会认同:啥都比不上“老祖宗的智慧”)。
比如电影《狗十三》里,有一幕我印象很深刻:一个长者问女主平时都看什么书,女主说《时间简史》,然后那长者立刻露出了不屑的表情:
“那都是娃们看的书,还是得多看老经典······”
根据我的经验,生活中这样的长辈应该不在少数。
我非常认同“老经典”的价值。但如果因此而排斥科学,那只能说,这“老经典”也是白看了。
还有些人排斥科学是出于民族原因,称“科学那是西方人的玩意,咱中国人不用学”。对此我只能说:无论你是哪国人,牛顿三定律都不会放过你。
这也是我喜欢科学的原因。它如磐石一般坚定而恒久,不会因个别人的意志而改变。
这本《科学的历程》是清华大学吴国盛老师的经典著作,从古希腊科学精神的诞生一直讲述到到当今最前沿的科技。虽然稍微厚了一些,但绝对值得精读一番。
相比于具体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从科学的发展历程中领会“科学精神”。这也是中国人亟待补上的一课。
相关延伸阅读:《极简科学起源课》、《什么是科学?》、《牛津通识读本·科学哲学》、《世界观》
另外再推荐一份科普杂志:《科学世界》。中科院出品,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