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学贯中西的科学怪才

清朝的慈禧太后第一次看到照相机以为是摄魂的玩意,但照片印出来,觉得那么逼真好看,比宫廷画师的手艺都要好,后来一发不可收拾,简直是朋友圈里的拍照狂魔,留下大量照片存世。

慈禧照片

那时,摄影技术刚刚传入中国,似乎大多数人都认为是自此,中国才有了相机、有了摄影一说,以及后面产出无数的照片,以及后面产出无数照片的美图工具,其实早在年就有个科学狂人制造出了中国第一部照相机。

邹伯奇

今天我们能用上手机随性拍照,能用上单反追逐远方,多亏了这位佛山南海人邹伯奇。

邹伯奇26岁那年一次无意中用透镜取火,他脑中灵光一闪,找来一个木箱,在前后开孔,在前面安上一个凸透镜,后面用黑布蒙上,箱中放一张白纸,将前方的凸透镜对准拍摄对象,影像就会清晰地出现在白纸之上,这就是照相机的鼻祖——暗箱。

也许你会说,这原理还不简单,初中课本的常试而已,但从墨子做出小孔成像的实验,到利用光学原理做成暗箱,中国人花了年的时间,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科举时代,佛山很多名门望族把读书做官视作光耀家族的重要途径。

广东历史上曾出现过十位状元,其中五人来自佛山,没想到这里还出现了一位科学家。

年,邹伯奇出生在南海的一个教书人家,父亲和外祖父都是数学爱好者,没有给这个满脑子为什么的早慧少年,一味灌输四书五经,反而教他周易、九章算术等,悄悄埋下了科学的种子。邹伯奇就是在这样贫瘠的土壤里成就自己的科学传奇的。

那个时代,大多数人压根不知道科学为何物,科学家几乎是个闻所未闻的职业,当时他并无外界支持,因此,所有的花销都要由自己承担,原本有房有地、生活富足的邹家到了邹伯奇手里,日子越过越穷,昔日的高富帅不得不嚼起了菜根。

邹伯奇研制的望远镜

除了照相机,他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就是测绘出中国第一张有经纬线的地图。

当时经线纬线的绘制是地图测绘的高难度问题,尽管16世纪初,麦哲伦已通过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但地圆理论在清代仍遭受压倒性的反对声音,主流学说并没有影响到邹伯奇的判断,很快,他就摸索出用曲线来表示经纬线条的画法,并率先将自己绘制的摄影器用作绘制地图和平面测量,他先后用自己的方法改绘了当时最具权威的全国地图,成为了当时最为“洛阳纸贵”的地图。

另外,他率领弟子绘制的家乡地图——广东省地图、南海县地图,群冈州地图。

邹伯奇热爱测绘地图,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他的家乡广东正是入侵列强争夺最为激烈的地方之一。他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当时在西方列强船坚炮力的威胁下,中国人逐渐认识到科技关系到民族存亡。在这种形式下,大批年轻人出国留学,期望求得富国强兵之道,但邹伯齐走的却是另一条路。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他涉猎了数学、光学、天文学、地理学、机械制造等学科,研制照相机、气压计、日夜轨、天球仪和太阳系表演仪,但他一生未曾踏出岭南一步,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可以称得上是骨灰级科技宅。

贸易的巨大繁荣,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让广东成为了中国近代东西方交流的桥头堡。邹伯奇利用处于沿海开放地区,最早接触西方文化的优势,大量阅读西方科技文化书籍,研究外国人带来广州的望远镜、照相机等仪器,激发灵感、潜心研究、躬身实践,成为当之无愧的广东近代首席民间科学家。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与国内学术界的联系不断,不仅参与岭南地区的各种研讨活动,而且与学术同道书信往来频繁。

邹伯奇塑像

可以说,中国近代历史是从广东写起的,一批又一批掌握科技知识的西洋教师,从这里登陆中国,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通过广东这个窗口传到世界各地。中国最早的西式学堂在广东兴办,西方医学、西方数学、地理学、天文学和绘画、音乐等大都是从广东传入内地的。

我们常说的。近代化就是通过向邹伯奇、林则徐等先贤们在大胆求索的行动,言论中体现出来的,从历史轨迹一路寻来广东这一开放的特区,自清朝时就已现雏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