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凤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就不能不提宋应星

(采访观察者网/武守哲)观察者网:薛凤女士您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采访您。在对明朝宋应星做个案研究的时候,认为可以通过对他的生活和著作来分析哪些“文化性”和“历史性”因素影响了科学与技术知识在中国的形成。您是否在有意解构或者重新回答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薛凤:提及中国科技史,我试图重新寻找和发掘新的问题意识,绝非想完全解构李约瑟难题,虽然我完全赞同他的发问方式,即科学与技术思想与工艺实践的关系在古代中国到底是怎样的。李约瑟在他那个年代名气很大,但是他受限于他所在的那个时代(如同我们的眼界也同样受限于这个时代一样)和-年代中国特殊的政治环境。我的研究方法旨在揭示“科学”与“技术”对宋应星那个年代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在自然和文化研究中探索理性、真理和信念的方式方法。我无意于逐一辨析某些分析方法中的各类推理假说是否出现了错误,而是尽可能地将宋应星的生活和著作的剪影放置在他原本的生活舞台上,晚明的时代关怀便是投射其上的灯光,可以让读者一同欣赏那些历史提供给我们的关于科学技术思想的不同音调、多种多样的人物群组。我觉得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做得很棒,保留了历朝历代的大量的文献供我们今人研究。李约瑟(-)观察者网:在《工开万物: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一书的前言中,您承认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宋应星在整个明朝中算是一个很另类的知识分子,而且在明人笔记的书面话语中匠人形象缺失的这一情况非常显著。你认为对此种历史现象的解释要避免掉入一般性叙述的谬误,可否再具体谈谈这一点?薛凤:我没有回避这些谬误,反而想把这个议题点出来,希望学术界更加谨慎地研究。宋应星呼吁当时的士大夫阶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6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