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战争的神秘之门石海明等著人

叩开智能化战争的神秘之门

——石海明等著《人工智能颠覆未来战争》读后感

宋宇

(供职于某电视台)

“战争——这是未来的可能性,因此,我们不能用过去的眼光来迎接它。”这是制空权理论的创立者、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的一句名言。在人工智能和生物交叉技术广泛用于军事领域,智能化战争扑面而来的今天,我们又该怎么做?年6月,石海明、贾珍珍两位青年军官合著的《人工智能颠覆未来战争》一书由人民出版社正式推出 版。

该书的出版,是对智能化战争这一崭新战争形态的大众化的科普,让人们提前了解和探知人工智能技术如何重塑未来智能化战争面貌。这对广大读者来说是一次思想启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人们对新事物新观念的接受总有一个过程。即使在年液态金属机器人研制取得重大突破的时候,一些人虽然读到了《人工智能颠覆未来战争》这本书,可是还在对人工智能、智能化战争等重大问题心存质疑,在未来战争发展方向上犹豫迟疑,认为智能化战争离我们还很遥远,不必杞人忧天。

但是,以人工智能和生物交叉技术为主导的新军事革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会以自己的速度和力度重新塑造未来战争。正如恩格斯所说,“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的,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年的战争面貌是什么样子的。

年是世界动荡不安的一年,不仅中东地区武装冲突接连不断,硝烟弥漫,而且 空前激烈,由此引发了系列地缘政治危机,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了混合战争的新面貌。这一切,都是在人工智能技术大规模用于当代战争的背景下发生的。

年,伊朗的几位重要人物先后死于袭击暗杀,首先是年初苏莱曼尼将军被美军无人机发射“地狱火”导弹袭击,当场身亡;其后是首席核科学家法赫里扎德被装着炸弹的卫星遥控车载机枪射杀,紧接着伊朗革命卫队高级指挥官沙赫丹遭遇无人机发射导弹袭击,沙赫丹与三名随行人员全部被炸身亡。这些袭击暗杀行动有着共同特征,即遥控式的智能化打击。

年, 空前激烈,我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人工智能产业,感受到一系列遏制打压政策压力,其直接剑指“中国制造”、遏制我国崛起势头。同时,利用新闻舆情机器操纵公众情绪,煽动某些暴乱,试图造成动荡。

通过对年武装冲突和混合战争的分析研究,我们明显感受到,智能化战争正在走上战争舞台,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察打一体无人机等技术迅速发展与全面融合,无论是火力打击的物理域,经济制裁的利益域,还是舆情心理控制的认知域,都能看出智能化战争正在大行其道,并日益显出强大威力。

《人工智能颠覆未来战争》提前告诉人们,人工智能如何影响未来战争,战争需求如何牵引人工智能发展。世界战争史一次次证明:谁敢于不断否定、勇于自主创新,谁就能在未来的战争中夺取优势并赢得胜利,而沿袭陈旧过时的观点,抱着过去的老经验不放,注定只能是失败的命运。 军队设计战争,二流军队应对战争,三流军队尾随战争。正所谓“真正的战争,发生在战争之前”。

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军事大变革的时代。高技术战争的花样在不断翻新,而我军尚未有过相关领域的实践。处在这样一个历史的交汇点,如果我们的观念依然陈旧、军事理论创新不力,只有坐以待毙。看到这一点,需要的是我们整个民族强烈的忧患意识、创新精神和高度自觉。

石海明、贾珍珍两位青年军官撰写的《人工智能颠覆未来战争》,对未来智能化战争做了大胆预测,尤其是对如何夺取制脑权、制智权等前沿作战理论做了大胆探索。他们明确指出,在智能化战争中,作战领域由物理域、信息域向认知域加快拓展,人脑将成为继陆、海、空、天、电、网之后新的作战空间。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只有站在人类战争史的高度,审视智能化战争的来龙去脉,才能认清智能化战争的本质和特色。贺福初院士指出,人类文明的演进规律是从“物”到“能”至“智”之力的解放。人类文明迄今经历了三次浪潮: 次是农业革命,数千年前出现并持续数千年,释放出“物之力”;第二次是工业革命,数百年前出现并持续数百年,释放出“能之力”;第三次是智业革命,数十年前开始孕育,目前正处于初级阶段,将不断释放“智之力”。纵观世界军事史,相继涌现出金属化、火器化、机械化、信息化军事革命浪潮。其中,金属化是“物之力”的释放;火器化、机械化是“能之力”的释放,而二者可统之为“矢”之革命;如今的信息化是初级阶段“智之力”的释放,属“知”之革命;而高级阶段“智之力”的释放,将导致“智”之革命,最终实现由信息化向智能化的转换。未来,生物科技等将打造全新的“脑联网”,并将其与互联网、物联网融合,形成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认知世界的集大成,使得生物智能全面融入并超越现代信息技术,从而升级信息化军事革命;并通过宽畅的脑机接口技术与控脑技术等,洞开意识控制空间,从而引领生物化军事革命。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战争的演进永无止境,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场战争会成为人类的终结者。两次世界大战、 、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都没有成为人类的终结者。即使地球上的核武器集中起来爆炸,也不会把地球毁灭,因为全球核武器的总体威力还没有那么大,智利发生9.3级大地震也没有把地球毁灭。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尚不发达的智能化战争初级阶段,就讨论机器人控制人类,机器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等问题,这只是在构思科幻电影。面对现实中严谨而残酷的军事挑战,我们更需要做好当下,集中力量进行军事科技攻关,力争在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而不要被军事强国落得太远。

需要指出的是,智能化不是要让机器智能超越、取代或淘汰人,而是用它辅助、解放和增强人,通过人机智能融合,实现人的自我超越。它使千百年来一直利用认知改造世界、改变战争的人类,首次有能力改造认知本身,这种改造不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能力的跃升;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专利,而是整个社会的特征。当它广泛渗透到作战领域,战争形态便跨入智能化战争,认知域作战也就有了新的内涵。

比如,依靠认知塑造兵力优势,无人集群、族群作战将成为典型新战法。以多胜少是“即时优势制胜”在作战力量运用上的具体化,智能化战争的以多胜少,主要是利用认知物化,即机器智能,塑造兵力优势,实施无人集群或族群作战。自主系统走上战场,无论勇敢还是坚韧,即使 的士兵也无法比肩,无人或有人—无人协同集群作战将兼具猛烈性、饱和性和经济性。机器智能与仿生学结合形成的无人族群作战,将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协同、自我治愈甚至自我进化能力,表现出强大的体系化作战能力。

又如,依靠认知拓展空间优势,跨域增效、全域融合将升至新境界。智能化不但会催生新的作战空间,同时带来联合作战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具备一定认知能力的自主系统,可秘密机动至重点目标或重要通道附近的深空、深海空间,实施渗透潜伏作战,对敌形成新的跨域制衡优势。“守者韬声灭迹,幽比鬼神,在于地下,不可得而见之;攻者,势迅声烈,疾若雷电,如来天上,不可得而备也”,可对敌人形成新的非对称优势。利用智能感知对作战环境形成更 认知,利用智能决策对作战资源实施更合理调配,利用智能网络为作战平台提供更灵活接入,实现作战力量弹性部署、全域联动、高效释能。

再如,瞄准敌方认知攻心控脑,控制取代摧毁成为制胜新途径。较之传统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智能化战争的攻心控脑大有拓展。前者更多强调“道胜”,重视慑止对手;后者更多的是影响和控制对手。

未来智能化战争,以假乱真的声像合成,无孔不入的网络攻击,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将为影响对手认知提供更多有效手段。如利用“攻芯战”来篡改敌方指挥决策系统的算法,利用网络战、电磁战等方式对敌实施控“脑”攻击,以最小代价实现止战、胜战之目的。

年10月,美国陆军协会陆战研究所发布报告《影响力机器——让自动化信息化作战成为战略制胜机制》称,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利用算法生成内容、实施个性化的目标锁定和采用密集的信息传播组合,可形成“影响力机器”,实施信息作战,将产生指数级的影响效应。该报告认为,“影响力机器”信息作战在战略层面上的影响力远胜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因为它可以在机器学习的辅助下利用其情感、偏见筛选、锁定那些心理最易受到影响的目标受众,然后将定制的精神弹药快速密集地射向目标群体,达到影响其心理、操纵其认知的目的。年,某些局部地区骚乱,就是使用影响力机器来操纵公众的心理和情绪,从而实现混合战争的意识操纵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工智能颠覆未来战争》出版后,石海明、贾珍珍两位青年军官笔耕不辍,再接再厉,又在创作《后人类战争:人工智能、生物交叉技术重塑未来军事图景》一书,对智能化战争的远景做了大胆预测,而且书稿已经交付人民出版社审定。作者认为,“在未来,生物交叉技术已将‘自然战士’改造为‘超级战士’,正如在科幻电影中,我们常见到各种‘超级战士’的身影一样:《机械战警》中人类头脑和机械身体完美结合,身上配备各式武器,能应付各种暴力活动的机械警察;《再造战士》中通过基因设计工程制造出来的拥有超绝战斗技巧和力量的超级战士;《阿凡达》中用人类的基因与当地纳美人基因相结合,由人类的意识进驻其中以得在这个星球上自由活动的‘化身’。”“在未来的后人类战争中,可能的战争形态与今天的信息化战争会迥然不同。到那时,作战的主体是人机共同体,作战的中心枢纽是一个云大脑,它既是指挥控制中心、数据中心、情报中心,又是研发中心(实验室设计战争)、生物信息中心(血液中心)等,敌对双方的作战方式,就是对云大脑进行溯源攻击,一种开源作战的理念可能会被接受。”我们期待着,《后人类战争:人工智能、生物交叉技术重塑未来军事图景》一书早日问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