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鲁迅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著作已经成为中国人不败的精神读物。但很多人不知道他还有一个隐藏的身份,那就是设计师,在那个没有PS,没有手绘板的年代,鲁迅是如何凭借着纸和笔,设计出一张张出色的作品呢?
鲁迅的美术功底很深,他自幼喜爱美术,并有过很好的艺术训练。周作人在文章中回忆说:“鲁迅小时候也随意自画人物,在院子里矮墙上画有尖嘴鸡爪的雷公,荆川纸小册子上也画过‘射死八斤’的漫画,这时却真正感到了绘画的兴味,开始来细心影写这些绣像。恰巧邻近杂货店里有一种竹纸可以买到,俗名‘明公(蜈蚣)纸’,每张一文制钱,现在想起来,大概是毛边纸的一种,一大张六开吧。鲁迅买了这明公纸来,一张张的描写……”(《鲁迅的青年时代·五避难》)。
而在他后续的生涯中,更是将设计的技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呐喊》这是鲁迅最优秀的设计作品之一,今天看来仍是无可挑剔。暗红的底色如同血液,包围着一个黑色块,令人想起他在本书序言中所写的可怕的铁屋。黑色块中是书名和作者名的阴文,外加细线框围住。“呐喊”两字写法非常奇特,两个“口”刻意偏上,还有一个“口”居下,三个“口”加起来非常突出,仿佛在齐声呐喊。鲁迅只是对笔划作简单的移位,就把汉字的象形功能转化成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设计元素。这个封面不遣一兵,却似有千军万马,从一个封面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精神所在。
《萌芽》两字笔划一边粗,一边呈尖状,显得干净,蒸蒸日上,就像正在生长的芽儿。“萌芽月刊”四个大字摆放成横折形,十分突出。红色的“第一卷”放在封面左下角也醒目,整个封面张扬,又潇洒写意。
这只猫头鹰是也是鲁迅的经典之作之一,细看会发现这只活泼灵动的猫头鹰的双眼被画成了一对男女的头。
对于书籍装帧,鲁迅非常主张“留白”的设计,他设计的很多书是“素颜”,除了书名和作者署名外,不多着一墨,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纯色的底色,配以鲁迅亲笔题字的封面设计。
不仅仅是书籍,鲁迅甚至还设计过北大的校徽,那时候的鲁迅,在文学创作上也尚未名声大噪,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邀请他设计校徽,鲁迅设计的标志采用了“北大”二字的篆书,但他巧妙地将“北”字与“大”字的篆书进行了些许变化,使得两字的构成元素几乎完全一致,“北大”两字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北大”二字还有“脊梁”的象征意义,鲁迅借此希望北京大学毕业生成为国家民主与进步的脊梁。
看了这么多鲁迅的设计,是不是惊讶他还有这样不为人知的一面,如果想了解更多鲁迅的故事,可以上咪咕圈圈,云游北京鲁迅博物馆,为满足和丰富广大人民疫情防控期间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贯彻落实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在移动》项目计划,中国博物馆协会、北京鲁迅博物馆与中国移动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易讯无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近期精心打造、强力推出了“云博物馆”5G直播公益活动。本周上线北京鲁迅博物馆,不用人山人海,不用汗流浃背,不用口罩护目镜消毒酒精……你只需要准备好沙发、保温杯,再选一个舒服的姿势就可以感受鲁迅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