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具有语文课堂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促进语文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与能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汲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想、丰富感情,还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1]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人,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
语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所以,无论语文教育工作者还是社会有识之士,都十分重视,或者致力于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或者为深入推进语文课外阅读而呐喊。于永正老师说:“一个人只要读到足够多的书,他的生命可以享受一切。”
在影响语文课外阅读的众多因素中,核心因素是阅读的文本、参与阅读的学生、以及参与阅读活动组织实施的语文老师。文本是关键,但因其是静态,相对容易处理;而学生是核心,是课外阅读的主体,是动态的,因而处理有较大难度。所以,如何促使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中紧密地沿着有效促进语文教学、切实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与能力,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所关心的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其中借助呈现课外阅读成果的模式是值得推广的办法。
一、模式运用能切实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管理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外活动,不同于语文课堂。学生面对的阅读文本,如书籍、报纸、杂志以及网络作品等都没有像语文教材一样经过审查、核准,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而是优劣并存、正误同在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学生只有在家长、语文教师的指导下,才能阅读到足够优秀的作品。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外活动,不同于语文课堂,有明确的时间保证,什么时候阅读全凭学生自己安排。在处处、时时充满各种诱惑、干扰的现代资讯高度发达,现代娱乐极度丰富的时代,没有语文老师的及时了解、跟踪是很难确保课外阅读的实效性的。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不同于语文课堂,只有区区的40分钟,连堂也不过是80分钟,而是一个较长的过程。短则一周,长则一个月,更长则几个月甚至一个学期。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或认识: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从事相同的工作是很难保证自始至终都有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激情。要想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一直有兴趣、有热情,必须结合这个年龄段的特征和心理需求,在激发兴趣、焕发热情方面多动脑、花心思。
给学生选择优秀的阅读文本,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让学生始终喜欢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师应该做的事,但选择文本、了解阅读状况,永葆学生阅读热情,光依赖语文老师是很难的,一是教师精力有限,二是教师时间不足,三是教师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这种情况下,引入模式管理是可行的办法。
二、有效促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常用模式
对课外阅读具有促进作用的模式有很多,很难一一细说,而且各种模式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因此,我们在挑选使用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如学校、教师、学生的情况都应充分考虑。下面是我们在开展推进课外阅读过程中主要运用的几种模式。
(一)课外阅读成果展
课外阅读的开展、发展,除了按照传统的做法,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的各个阶段都必须与学生沟通、交流,以便及时、具体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还可以通过成果汇报会,共同展示的形式去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借助学生的“面子”心理或“荣誉”需要促使学生认真完成课外阅读,以最佳成果来赢得同伴、老师的认可乃至赞许。其中常用的项目有读书心得体会优秀作品展、课外阅读专题研究成果展、文学名著读后感选辑展等。
(二)经典(优秀)作品推荐
这里的经典(优秀)可以指那些公认的经典(优秀)作品,如
《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寄小读者》《汤姆.索亚历险记》《童年》等文学名著,也可指推荐在课外阅读到,学生认为是佳作的书籍或文章。经典(优秀)作品推荐模式是相对于没有统一规定阅读
(文本)要求的课外阅读而言的,它主要通过阅读者向其他学生推荐经典(优秀)作品来检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具有较大的阅读自由度。学生可结合自己喜好、需要进行课外阅读,更受学生欢迎。经典(优秀)作品推荐的基本模式先是推荐作品,然后在所推
荐作品下附上推荐的理由,可以对作品进行内容概括,可以选辑作品中佳句美段,还可以凸显作品的特色等。教师可以预先告诉学生推荐的模式有哪些,以便让学生按大概的模式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名著。如《中国教师》中的“每周推荐”,《中国教育报》中“延伸阅读”,《中国青年报》中的“新书推介”等就是典型的经典(优秀)作品推荐模式。经典(优秀)作品推荐在语文课外阅读中更多的是在班级学习园地、年级或学校的学科园地,以橱窗、展板等形式呈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学校网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