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微观世界,法国的三维动画《小世界》让我印象深刻。它用三维动画的方式,用故事展示蜘蛛、瓢虫、毛毛虫、屎壳郎等昆虫们生活习性。浪漫的法国人设计了一个个特别有趣的情节来展示小动物们的特性,它颠覆了以往真实展示昆虫们生活习性的纪录片模式,所以不管是大朋友还是小朋友们看了之后,都会哈哈哈大笑。
微观世界太精彩了,可是它还有没有其他的模样呢?直到我看到了《微观世界——谜一样的小生命》,才知道,我所看到的微观的世界比较“浅显”,真正的微观世界,是“人们感官所不能直接感觉到的微小的物体和现象。”再通俗一点讲就是我们常说的微生物世界。这本书也是法国人的作品,原来,不管在浪漫方面还是写实方面,法国人做得都是这样认真而有创意。
这是一本探索我们身边的微生物世界的大型写真图画书,向读者们展示了水中、沙滩、海底、床上、厨房、森林、苔藓、死水、河中的微生物们的真实形态。科学家们选取其中的一个点,放大几十甚至上百倍之后,展示里面所有微生物的形态和生活方式。而且,每一个场景都是一个大的拉页,展开之后,各种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微生物瞬间展现,有的令人恐惧,有的令人好奇,有的让人赞叹。几乎每一种出现的微生物都有或专业或趣味的文字介绍,让小读者们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这是一本超高品质的图书,不管是初见惊艳,还是再读时候的冲击力,都不会让读者失望,所以它也能够在出版两年获欧洲三大专业奖:
法国高等教育和科研部颁发的“科学趣味奖”;
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非虚构类“特别推荐奖”;
法国上塞纳省“科学无秘密奖”青少年组奖。
这本书的科学顾问由专业人士担纲,他们是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塞德里克于巴斯和克里斯蒂娜罗纳德。中文版的译者具有生物学和古生物学背景,这一切保证了知识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这本书,可以用以下三个特点来大体概括:
特点一:有真实而具体的实体展示。
每一个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大人,可能都会被里面的插画吸引住,因为这些小生命的形态,普通人从来不会料想到它是这个样子,而且,它们还并不是一个大体的轮廓,而是被插画师们画得纤毫毕现,仿佛在放大镜下面拍了一张高清晰的彩色照片。
有人说,“在微观领域中是存在艺术美感的,这种拥有奇特效果的微生物视觉图像恰好满足了人们对于新奇事物的需求。”
而我要说的是,我们一直想要培养孩子的认识世界和观察世界的能力,就是要从真实走向真实,从细节走向细节。
孩子曾经在《海底小总队》里看到过水熊虫,知道这是一种能够在很高的温度下生活的生物,在这本书中再看到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它胖乎乎的身体和短短的腿,腿上还有一些细细的绒毛。
电视广告上卖除螨机的时候,经常会向我们展示长时间不洗的枕头、被子上的螨虫。事实上,在我们的床上的微生物世界非常精彩,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螨虫、还有人体的皮屑,还有让很多人过敏的螨虫排泄物,看完这张图片,我相信孩子会养成清洁被褥的好习惯。
我们都知道蚊子要叮人,不过肉眼哪能看到这个吸血鬼是什么骚操作。在这本书中,放大了的蚊子吸血的镜头,它将刺吸式口器插入宿主的皮肤,吸取宿主的血液。同时注入可导致宿主过敏的物质,让皮肤刺痒、红肿,场面堪称壮观。
其实,不管是展示厨房里的微生物,还是展示床铺上的螨虫,我们一方面在认知这个微生物的世界,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这些场景,让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清洁,不仅仅是肉眼所见的美观,更是为了让我们避免微生物的伤害的手段。
特点二:有科学而翔实的文字介绍。
作为科普童书,家长在意的,除了图片传递是否真实,还有一点就是,文字的表述。科学的特点是严谨,而逻辑的漏洞表述的清晰度,都将影响一本科普图书的品质。
本册图书的文字表述,还有一个特点是比较接地气。尤其是每一个场景出现之前的开场白,我们来摘抄一段感受一下:
“你仔细查看过家中厨房的角角落落吗?那儿可驻扎着好多小贪吃鬼呢。这边,尘螨围着一堆饭渣、毛发和皮屑大摆宴席;稍远一点,面包蠹虫幼虫正为了一块饼干碎片跟粗脚粉螨吵得不可开交;就在附近,几只甜果螨在一小滩果酱前就座了;墙上的一道裂缝里,一窝啮虫发现了一层薄薄的霉斑,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这时,室内迷你猎手——伪蟹到来,加入了盛宴,准备将其他参宴者一口吞下。”
把一个现实的场景,用诗意的,几乎是讲故事一样的语言描绘出来,看微生物大家庭的忙忙碌碌。这符合少年儿童的理解世界的角度。
其实,图书或者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表述出来的话和孩子理解的话,可能是不一样的,这可能就是为什么一个问题讲了很多次,有的孩子还是理解不了,一定是没有找到正确的“语言模式和故事模式”。
所以,不妨把知识做成孩子世界里的模型,这样孩子才能把这些知识装进自己的知识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除了这些可爱的文字,还有对每一种微生物的简单易懂的介绍。极大地方便了孩子,一边认图,一边学知识。
特点三:有历史而有层次的展示逻辑。
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知识展示逻辑。这个逻辑,表现的是作者对读者的关照度和自身的学识能力。
在这本《微观世界——谜一样的小生命》中,除了展示一个个微生物场景之外,在全书的最后,还有专门的名词解释。这和前面我们提到的图注有什么区别呢?
它们的区别在于,专业的名词解释,为我们展示的是科学的概念。比如它为我们展示了显微技术的发展简史。这相当于一个知识的索引,让孩子们更科学更全面地认识科学。
这个是和图片对应的趣味十足的图注这个是附录在全书最后的专业的名词注释不管是生活化了的微生物,还是科学角度的微生物,其实都是微生物的不同认识。这就为孩子们提供全然不同的思维方式。科学的真实样子也能够引导孩子继续去探索。
同时,本书的知识的展示模式,还能培养孩子寻找和发现的能力,作者在每一种需要认知的微生物旁边标注了序号,然后在侧面予以文字的表述,孩子可以一遍寻找,一遍核对。
事实上,我们还是要给孩子描述一下放大倍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就像我们以前读过的《格列佛游记》一样,格列佛在大人国和小人国里的经历,就是一个相对比例的变化过程,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故事,让比较小的小朋友理解大和小的概念。
这三个特点,让这本书从经验,到吸引,到产生兴趣,到未来的深入研究,同时,通过这本书,我们更可以让孩子养成讲卫生的习惯。要知道,他们将会懂得,在肉眼看不到的世界里的小生命一直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书中有10个放大的微型生态系统,近种与我们亲密如斯、共创世界的微型生物。每个细节都纤毫毕现,每个微型生态系统都有准确、科学的描述。睁大好奇的眼,打开好奇的心,来探索发现令人赞叹的微观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