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内容简介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金融科技是我国贯彻双循环战略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一个重要抓手,我国需要高度重视并结合国情着力创新发展金融科技。《金融科技15讲》围绕金融科技这一重要议题,由15位来自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等的研究者,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银保监会等的监管者,中国建设银行、腾讯、华为等的从业者集体撰写而成,专家们从各自的角度,结合实践案例,对金融科技这一新兴事物进行深入分析、解读,有助于广大读者理解金融科技创新对于凝聚金融发展新动能、深化数字化转型的特殊重要意义,认识金融科技创新的实质、标准、发展逻辑,科学研判金融科技创新的风险、边界,进一步激发金融科技创新潜能,助力新经济发展。
2
作者与目录
3
编辑推荐
1.十四五规划已明确提出要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
2.书稿由15位研究者、监管者、从业者分别从各自角度讲述,全面呈现金融科技的真实面貌。
研究者说:完善制度/发展方向/数字经济加速金融科技/供给侧需求侧改革
监管者说:数字化转型/金融稳定/算法经济与监督/标准化
从业者说:重构商业银行发展模式/智能化转型实践风险防控/破解普惠金融“不可能三角”
3.研究者——来自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中国工程院
监管者——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银保监会
从业者——来自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建设银行、腾讯、神州信息、华为
4
前言
数字鸿沟、金融科技与跨越挑战
年,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在名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中指出:数字鸿沟(DigitalDi-vide)是在那些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进入21世纪,伴随着全球化演进,数字鸿沟始终如一道“伤疤”横亘在突飞猛进的数字化“地球村”梦想中,并且在“后WTO时代”的分化中变得更令人侧目,因为其被赋予了更多伦理内涵,即由于对数字化要素适应、拥有、应用能力的不同,而加剧了不同主体的福利落差与财富差距。
数字化浪潮已经不可阻挡地扑面而来,把所有的人都卷入其中,也深刻改变了经济社会运行模式。数字鸿沟并不仅局限于对信息、技术的担忧,而且反映了展现诸多矛盾与挑战的“时代鸿沟”。除了各界通常热议的话题,我们可以从更多元化的视角加以梳理。
最令人感觉沉重的,就是各国财富与收入的两极分化日益严重。据统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劳动份额已经开始下降,比其他发达国家都更早,在过去20年下降得更为剧烈。而在疫情影响下,这一问题持续加剧,据美联储报告显示,年美国最富的前1%和10%人口分别占有了全部家庭财富的30.5%和69%,而最穷的50%人口仅占全部家庭财富的1.9%。我国也面临相应挑战,据西南财经大学对3万多家庭的调查显示,年高收入家庭财富增加明显,而低收入家庭财富减少也很显著。不得不承认,不同阶层适应数字化、信息化的极大差异,对这些分化也有较大影响,以至于出现“折叠社会”,数字化的“高大上”与远离数字化的“活下去”在诸多领域共存。
再就是经济结构层面,失衡与分化曾一度困扰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等,都存在大量的不协调,在当前疫情影响下甚至有所加剧。即便是在数字经济内部也存在典型的“鸿沟”。数字化可包括三大层次:新“数字经济”即数字产业化、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即产业数字化,以及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过去数字产业化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