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肯·福莱特
一、作者介绍:
肯·福莱特(KenFollett)现象级畅销小说大师,爱伦坡终身大师奖得主,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
36部小说被译成33种语言,在80多个国家出版,累计销量超1.7亿册。在欧美出版界,肯·福莱特这个名字就是畅销的保证。年,他凭借悬疑小说《针眼》获得爱伦坡奖,声名鹊起,从此专职写作。年,获得国际惊悚悬疑大师奖。年,获得爱伦?坡终身大师奖。
肯·福莱特擅长用现代的笔触描摹历史的厚重恢弘,用虚构的人物揭示命运的跌宕起伏。在创作《暗夜与黎明》前,他耗时3年辗转欧洲多地进行考据,如巴约挂毯博物馆、维京海盗船博物馆、萨顿胡等,只为给读者重现一个个波澜壮阔的历史现场。
二、作品介绍:
公元年,英格兰大地陷入无边黑暗——
维京海盗肆虐横行,君王贵族分庭抗礼,神职人员贪色纵欲,战俘奴隶遍地哀嚎。
造船匠埃德加,因海盗侵袭被迫迁到蛮荒之地,生活稍现转机却接连痛失所爱;
诺曼贵族之女蕾格娜,满怀憧憬远嫁英格兰,却发觉联姻是场蓄谋已久的骗局;
埃德加匆匆沿着河岸往前跑,急不可待地推开挡路的灌木和矮的树枝。他走近看,内心充满恐惧。那捆东西是个人,一半在水里。棕色的破烂衣服里是个女人,脸朝下,但身体的形状熟悉的吓人。
女人没有动。埃德加在她身旁跪了下来,慢慢地转过她的脸。他看到的正是他害怕的一一这是妈妈的脸。妈妈没有呼吸。埃德加的手放在她的胸口。没有心跳埃德加在雨中低下了头,手仍然放在那僵硬的身体上。他哭了。过了一会儿,他开始思考。她被淹死了。
可是,为什么呢没有理由要到河里去。除非……除非她是故意要死的。她杀了自己,是为了让儿子们能有足够的东西吃吗?埃德加感觉恶心。埃德加的心里仿佛被灌进了一块沉重而冰冷的铅。
妈妈走了。他能够想到她的理由她生病了,也不能再干活了,在这世上也活不了多久。她每天只不过是在吃掉家里需要的食物。她为了他们牺牲了自己,也许,尤其是为了她的孙女。如果她把这些想法告诉埃德加,他会激烈地反对;所以,她只在心里想了想,然后迈出了可怕的、符合逻辑的一步。
三、活着读后感:
故事发生在公元年前后的英国,那是黑暗蒙昧的年代,维京人动不动来劫掠,奴隶制还残存,荒年农夫会饿死,贵族不把人当人看。但黑暗之中,还是有梦想建成图书馆和大教堂的教士、决意治理领土的贵族女性、造船、造桥、造运河、造教堂的建筑师……就像黎明的光。
当然,故事里,好人战胜了坏人,但绝对不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潇洒,而是好人不断失败,最后坏人也基本上是自己作死的……有情人终成了眷属,但其中经历好多好多的磨难和挣扎,还结两次婚生四个孩子……情节进展很慢,就像普通人生活一样,不会突然就飞跃了。又像史诗一般开阔,看得人心潮澎湃。让人放不下的书,不愧大师手笔啊。
我最强烈的感受可能和一些豆友得出的不一样。有人会认为这部历史小说写的是“大女主”。我倒觉得:肯·福莱特通过《暗夜与黎明》,向我们折射出的,反而是一部人类女性的苦难史。而,能直视女性苦难的男作家,是宝藏!
我一点也感觉不到女主人公蕾格娜有多么“大女主”,反倒郁闷地认为她很“狗”,中期简直太惨了。但同时,我也十分佩服肯·福莱特,因为,他作为一位男性作家,居然在自己的历史小说中,把诸多惊艳绝伦的“戏份”,留给了女性角色。甚至,我会认为女性角色在这部小说中的光辉程度,要超越绝大部分男性角色。
肯·福莱特是个有很强人文关怀的作家,他用大篇幅地对中世纪女性境遇的描写,去直视女性群体所遭逢的苦难——有些痛楚即便在今日,或许被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所减轻,但它们从未消失,伤疤也从未弥合,反而仍然直指今日之女性所面临的困境,以及诸多同两性有关的社会议题。
《暗夜与黎明》中的女性角色,几乎涉及了那个年代的所有阶层——有王后贵妇,有农妇修女,有侍女女仆,甚至还有女奴隶。她们无论身处社会的哪层阶梯,几乎都承受着相同的苦难,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般的存在。我作为一位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女性读者,本以为自己不容易去理解当时那个时代对女性的诸多规约,但实际上阅读的隔阂很小很小,以至于我会觉得作者不过是以另一种笔法描绘今日之女性——她们并没有完全被从几千年的奴役中解放出来,至今仍然饱受压榨、漠视和苛求。
比如,最典型的,就是“生育的风险”。
肯·福莱特在描写男主埃德加的母亲米尔德丽德时,是这样写的:“她是个强悍的女人。她今年四十岁,很少有女人能够活到这个岁数,多数女人在她们成婚之后到三十五六岁之间的黄金生育年龄死亡。但男人有所不同。爸爸四十五岁,很多男人的年纪比他更大。”
米尔德丽德在家园被毁后,带着三个孩子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谋生,堪称强悍。但也就是一年左右,她的身体就垮掉了,而这在中世纪的女性中,已经算是有寿数了。和我们当代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有很大不同。中世纪的欧洲,在落后的医疗手段以及成熟的避孕技术缺失的条件下,杀死女性的最大“凶手”,不是贫穷不是疾病,而是“难产”,以及接连不断的无节制生育。
书中的老工具人,国王埃塞尔雷德二世,故事设定中,大概有三十七八岁,刚迎娶了第二任妻子诺曼底的艾玛。而他的第一任妻子约克的艾尔佛基弗,年龄大概率不会比他大,却经历了十一次生育,早早离开了人间。女主蕾格娜,在孕期向国王提出“请求权力认定”的申请,也要考虑到自己生育是否平安的问题——如果她因为难产而死,即便国王认可她有代替儿子摄政的权力,权力本身也会发生转移;这一考量在当时是正常的,侧面反映出女性难产死亡率之高,甚至会对权力移交产生影响。
女性生育带来的风险,放在今天,我们陌生吗?并不。
比如至少在东方社会,医学界一直对生育带来的对女性身体的危害避而不提,反而迎合着人口政策,鼓励女性多生育,而忽视了女性可能因生育而导致各种病症、产后抑郁的负面效应;这就更不用提因生育而丧失掉工作和社会劳动机会了——就后一点看,我们和书中的中世纪女性的区别,不过在于,她们失掉机会的方式,不是失去工作,而是失去生命。
以及,《暗夜与黎明》实际是把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描述的“女性被男性夺权”的过程,以小说的形式,向读者呈现出来。
女主人公瑟堡的蕾格娜,不但拥有美貌财富,更兼具智慧。她在书中的出场亮相,是以“英明和公正”作为主基调的。作为瑟堡领主的女儿,蕾格娜替父兄履行一部分统治职能,这包括收税以及去领地视察、调解纠纷。蕾格娜主线甫一开始,其形象是何等的明亮——她以理性的裁判、犀利的谈吐、公正的态度,赢得了治下属民对她的认可和爱戴。
#今日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