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走进港中大深圳感受阅读与科技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读创/深圳商报记者王昉11月3日,深圳读书月正式启动。为配合“读书让生活更加多彩,阅读让城市更有温度”的活动主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开展大学图书馆及实验室深度游活动,让广大市民及媒体记者感受大学图书馆的丰富藏书与文化环境,亦希望让更多的人体会知识不仅留存于书页之间,更是在实验室里被孵化,在生活中被感知。图书馆:让思维和信息流动《孤独星球》中文版十月刊向大家推荐的“孤独星球新尝试”栏目中,有一张照片就是港中大(深圳)图书馆。在这里,你会感觉到阳光洒落在书页,舒适的暖色沙发,视线延伸至天花板上的玻璃顶端。一个无比舒适、静谧的读书空间呈现在眼前。从一片黄土、几块砖瓦,至拔地而起、藏书万卷。香港中文大(深圳)图书馆的成长史也是其教育事业的开拓史,图书馆从建设伊始,所有的建筑空间与装饰细节都充分为“读书求知”而考虑;建成后的图书馆,是师生的精神家园,让读书人在这里获得滋养,打开新的天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总面积约为20,㎡,共六层,设有阅览座位余个,检索和服务终端达到台。截至10月底,馆内纸本达14.4万册,包含册中文纸本,以及册外文纸本。馆内电子图书总数超万部;多媒体资料逾2,种;学术数据库(期刊、数值数据、古籍等)达个。图书馆周开馆时间余小时,网络服务每日24小时不间断。图书馆还专门设置了4个静音仓和87个师生研讨室,图书馆不仅是同学们查阅资料的地方,更是相互交流学习的空间。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王逸诚对记者说,“图书馆是我们生活当中特别重要的部分,我们更喜欢呆在这里,而不是星巴克。这里能查阅到世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资料应有尽有,而且全部电子化,即使其他同学正在借阅也没有影响。”助理馆长王雯斐则介绍了图书馆的智能化体系,员工只有14位,怎么去管理14万册藏书呢?他们专门从复旦大学引入了一台自动盘点机器人,这台机器人具备自动无轨导航,自动查书扫书等功能,能在8小时内完成全部馆藏盘点,并生成报表。舒适的氛围、完备的功能令图书馆成为了同学们最喜欢的地方,即使到了就餐时间,一至五层仍满满的人,不同功能区分布在每层楼不同位置,摆有或粽木或纯白的桌椅,供多人或一人使用的书桌。推开小组研讨室的门,就又是一个不被打扰的小世界。在一楼,还专设了手机休息区,让你把手机暂存在那里,安心阅读。实验室:聚焦科技前沿▲5G网联智能车如果说图书馆是用知识滋养灵魂的地方,那么实验室就是用知识改变世界的地方。科学与技术并非躺在书页上的几行冰冷的文字,它更在实验室中发挥不为人知的炽热。在本次读书月活动,读者们也有机会参观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两个诺贝尔奖得主领衔的实验室——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科比尔卡冷冻电子显微中心和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以及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港中大(深圳)通过对此对外开放参观实验室与研究院的活动,为公众建立起了一道书本与科技的桥梁,让读者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书中的理论知识与科技实践的融合。▲医用机器人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由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布莱恩·科比尔卡教授领衔,将、围绕天然药物(植物药、抗生素、生化药物)、合成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在医药领域开展各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将积极与世界顶尖药企开展合作,加快创新药物产业化。科比尔卡冷冻电子显微中心是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打造的高性能电子显微平台,中心将与世界顶尖高校开展深度合作与交流,推动研究院产学研创新和突破,加速深圳市和龙岗区在生物医药产业相关领域的产业化和项目转化。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由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里耶·瓦谢尔教授领衔,以成为世界级的理论生物计算中心为目标,致力于跨学科研究及成果转化,重点开展以计算结构生物学为主的基础研究及植根于数据科学的高通量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研究,并培育兼具理论与应用的生物信息及系统生物学人才。▲书法机器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机器人领域有深厚的人才和技术积累,其中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就是这样的一张名片。在本次读书月活动中,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向读者展出的机器人有:获得国际机器人顶级会议IROS的最佳机构与设计奖模块化可重构球型机器人;将来可替代医生进行7*24小时的超声常规检查的智能超声诊断机器人;采用“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网”三位一体的5G网联智能车;以及智能船等。通过此次读书月活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向公众开放图书馆和实验室的参观机会,也让更多人能够从这次体验中感受到知识与实践交织在一起的多重温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