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曾说,中国古代书其实只有十几本,你

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 http://pf.39.net/bdfyy/bdfzj/180527/6285091.html

陈寅恪曾经说过,中国古代的书看似多,其实只有十几本,其他的都是这些书里面出来的,你知道他说的道这“十几本”本都有哪些?

这大概也是陈年轶事了,但对于名人的话,总是会有人留心的,偏偏就有人记下了。大体意思是说,历史学家陈寅恪曾意思是经对人说过,他幼年时去见历史学家夏曾佑,那位老人对他说:“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他当时很惊讶,以为那位学者老糊涂了。

不要说是陈老,任何一个爱读书的人,听到到这等话都会吃惊,“书海浩瀚”,哪里有读尽的时候?但是,如果你确实是个“书虫”,而且是喜欢古代书籍的那种那,等到你也老了时,他便会觉得这话是有一定道理定的。

确实,如果按照书的“精旨”精旨归了类,中国古书也确实只有几十种,是读得完的。只有据陈老说,说这故事的人也是个老人,他卖了一个关子,而他也是忘了问究竟是哪几十种。现在这些人都下世了,无从问起了。

显然,作为学问大家,这些老前辈们是看出了古书间的关系,发现了其中的头绪、结构、系统,也可以说是找到了读读(古代)书的密码。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的书的基础,离了这些书,其他书就无所依附,因为书籍和文化一样总是累积起来的。因此,有些不依附其他,而为其他所依附的书应当是少不了的必读书,或者说必备的知识基础。

比如,只读过《红楼梦》的人,可以说是知道一点《红楼梦》,若只读“红学”著作,不论如何博大精深,说来头头是道,但他却没有读过《红楼梦》本书,那只能算是知道别人讲的《红楼梦》,所以《红楼梦》就是一切有关它的书的基础。

若是这样理解,那就有头绪了。首先是所有写古书的人,或说古代读书人,几乎无人不读的书必须读,不然就不能读懂堆在那上面的无数古书,包括小说、戏曲。那些必读书的作者都是没有前人书可读的,准确地说,是他们读的书我们无法知道。那么,这样的书都有哪些?

《易》、《诗》、《书》、《春秋左传》、《礼记》、《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这些都是古代读书人,“十年寒窗”窗必读的书,在儿童启蒙阶段就已经接触了,在进入深层理解的年龄,这些书都已经背得是“滚瓜烂熟”了。这十部书若不知道,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朱熹、明朝的王守仁(阳明)的书都无法读,连《镜花缘》《红楼梦》《西厢记》《牡丹亭》里许多地方的词句和用意也难于理解。

以上只是文学类书籍的读法,而读史书,可先后齐读,至少要读《史记》《资治通鉴》,加上《续资治通鉴》(毕沅等的)、《文献通考》。

那位老那位前辈说“书读完了”,陈寅恪说“只有十几种”,意思大概也就是这样吧。鲁迅先生曾说过,“人生识字糊涂始”。其实先生认为,启蒙教育非常重要,而主要是识字,也不必理解,但一定要记下。该读的要读到,该知道的一定要“烂熟于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面的拓宽,便自然能够理解了。

鲁迅先生作为近代丈文豪、教育家,对于读书也是很有一套的,大概也是亲身经历了。他的好友许寿裳好友清先生当他五岁儿子的启蒙老师,并请教该读什么书,鲁迅先生便开了一张书单,并附有解释,现在钞录如下:

计有功宋人《唐诗纪事》(四部丛刊本,又有单行本)

辛文房元人《唐才子传》(今有木活字单行本)

严可均《全上古……隋文》(今有石印本,其中零碎不全之文甚多,可不看)

丁福保《全上古……隋诗》(排印本)

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可知名人一生中之社会大事,因其书为表格之式也。可惜的是作者所认为历史上的大事者,未必真是“大事”,最好是参考日本三省堂出版之《模范最新世界年表》)

胡应麟明人《少室山房笔丛》(广雅书局本,亦有石印本)

胡应麟明人《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其实是现有的较好的书籍之批评,但须注意其批评是“钦定”的)

刘义庆《世说新语》(晋人清谈之状)

王定保《唐摭言》五代(唐文人取科名之状态)

葛洪《抱朴子外篇》(内论及晋末社会状态,有单行本)王充《论衡》(内可见汉末之风俗迷信等)

王晫《今世说》(明末清初之名士习气)

你同意先过吗?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