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奥迪下战书全新途锐到底有哪些黑科技

我们直奔主题,全新途锐的变化为:1.底盘系统升级,配后轮随动转向、空气悬架、主动式侧倾补偿;2.安全配置升级,增加夜视系统等功能;3.全新多媒体系统,支持手势控制;4.车身增加77mm,轴距增加1mm,乘坐空间无明显增加;5.全新设计,整体减重kg,科技感增强。新的科技配置好不好用?1.多媒体系统介绍:仪表盘屏幕的尺寸为12英寸,分辨率是*,中央液晶屏尺寸为15英寸,分辨率为*,无实体按键,中央液晶屏为触控和手势控制操作。视频正在加载中...全新途锐多媒体系统展示实际使用感受:两块液晶屏的清晰度都比较好,较小的字体也能够清晰读取;屏幕最大亮度也很高,车外光线较强的情况下无明显反光;系统运行较流畅,连续操作也没有出现卡顿现象;系统个性化定制程度较高,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设置页面内容,在操作上更方便;没有实体按键在行车时操作像空调这些常用的设置时不够便利。2.手势控制工作原理:中央液晶屏下方暗藏了手势控制感应器,当在液晶屏区域挥动手掌时,可完成多媒体系统翻页操作。视频正在加载中...全新途锐手势控制功能演示使用体验:手势控制感应器的识别率很高,多次测试成功率在80%以上;中控台采用向驾驶员一面倾斜设计,即使手臂较短操作时也比较方便;控制的功能较单一,利用率一般。3.夜视系统工作原理:利用热成像摄像头在夜间识别行人和动物,并将画面传输到液晶屏上,并具有防碰撞预警功能。使用体验:由于试驾时间基本为日间,所以未能深入体验夜视系统的实用性,前置热成像摄像头除了可感应人、动物等发热物体外,还可将灯火通明的地区识别为“居民区”。在这种情况下,车辆灯光将自动从全照明切换为近光照明模式这台全新途锐也会配备自动泊车、自动驻车、HUD等这些常规的安全辅助配置,由于体验时间有限,在这里我们不做过多阐述。4.自适应悬架工作原理:可以根据定位信息和实时更新的地图数据预先调整悬架阻尼特性(相比传统的内置摄像头感应而言,不会受到天气环境影响),也会根据驾驶模式调整进行变化:特殊越野模式下空气弹簧可以将车身升高70mm,普通越野模式升高25mm,车速超过km/h时或是采用运动模式时,车身降低15mm,负载模式下车辆后悬架将降低40mm方便行李厢物品装卸。视频正在加载中...悬挂升降调整演示视频正在加载中...负载模式演示实际路段感受:在静止状态下,悬架高度调整速度在同配置车型中是常规水平,由负载模式切换到专业模式所用的时间大概在半分钟左右,升降的速度较慢;由于试驾地点限速,行驶时速未超过km/h,未能体验时速超km/h自动降悬架功能。但高速路段体验到这款车行驶的稳定性很高,车身不会有晃动的现象,转向表现也比较紧致。5.主动式侧倾补偿系统工作原理:在前后轴上加入两根电子防倾杆,车辆在弯道行驶时或遇到较大颠簸时,防倾杆通过电脑控制将两端相互抑制,减少车辆侧倾的倾向。实际驾驶感受:相比其它中大型SUV和现款的途锐,全新途锐在弯道中的侧倾明显减少,尝试在30km/h和60km/h时速下通过50度左右的弯道,车内都不会感受到车体过于强烈的倾斜,悬挂的归位也比较迅速,车体没有明显的晃动出现。6.后轮转向技术工作原理:当车速在37km/h以下时,后轮与前轮呈反方向转动最大5°的束角,使转弯半径在原基础(12.19)上缩短1米。车速高于37km/h时,后轮与前轮同向转动,提高行驶稳定性。实际驾驶感受:在市区和停车场拥挤环境调头不会有困扰,感受与轴距在mm到mm之间的前驱轿车相似。时速超过60km/h以上时尝试快速并线,车尾没有多数中大型SUV的累赘感觉,完成并线动作后转向的稳定性也很好,无需过多修正。越野能力有没有提升?四驱系统:全新途锐依然标配4MOTION全时四驱系统,以机械扭矩感应限滑差速器为中央分动机制,前后轴扭矩分配的比例为7:3到2:10之间。驾驶模式:全新途锐驾驶模式多达10种,其中雪地、自动越野、沙地、碎石和专业越野5种为越野专用模式,每种模式都会对前后轴的扭矩分配、动力输出以及悬挂模式等系统作出相应调整。车身设计及强度:依然是承载式车身,车重比上一代车型减重kg,采用了成本较高的铝合金部件以及空气悬架,不适合高强度越野。在专业越野模式下其接近角和离去角达到31°(在售现款牧马人接近角38.4°,离去角31.4°),最大涉水深度mm,高于多数城市型SUV车型,通过性较强。实际体验:由于条件所限,我们并未体验全新途锐的越野能力,不过依然参数和技术来看,应付中等强度以下的越野问题不是太大。动力系统试驾车型采用3.0TDIV6发动机,匹配一台采埃孚公司的8AT变速箱。之后会逐渐公布低功率版本的3.0TDIV6和4.0TDIV8两款柴油发动机,和一款3.0TSIV6汽油发动机,此前有消息称在国内版本中会增加入门版本的2.0T车型以及插电式混动车型,目前还无法确定相关信息。日常行驶感受油门和制动踏板的感觉保留大众传统,力度不算轻盈,但非常线性。动力响应很好,加上柴油机的强低扭特点,带动2吨左右的车身完全不会有吃力的感觉,涡轮迟滞现象还是存在。遇到急刹车情况时,车身不会有摇摆的现象,直观感受制动力度很充足,停止的瞬间悬架的稳定性也比较好。变速箱升挡感受不到顿挫,只在市区路段低挡位频繁升降挡时会有轻微感觉。空间没有太大提升乘坐空间:车身轴距比现款途锐只增加了1mm,没有太大提升,在此前我们的同级别车型对比测试中,老款途锐的乘坐空间成绩排名为中等水平。储物空间:行李厢内部空间由L增至L,直白点说就是物理意义上增加了6瓶饮水机桶装水的空间,行李厢的增强配置也比较丰富。车内储物空间数量较多,容积一般,位置设计比较顺手,利用率很高。舒适性:座椅内部海绵较软,驾驶位座椅具有一定的包裹感。后排座椅座垫稍短,对腿部支撑稍有欠缺,座椅靠背可以进行角度调整。空调为四区设计,前后排都配备了座椅加热功能。外观/内饰简介总结优势:多媒体系统视觉效果及丰富程度提升明显;操控能力提升明显;注重驾驶安全;整体设计科技感直追奥迪不足:手势识别利用率不高;空间提升不明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