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度历史观V
人类对于大海,总是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以及想象力,这大概是因为大海是一切生命的摇篮。我国对于向往的海底世界的探索,也有很久的一段时间了。
早在《搜神记》中,就记载着“南海之外,有鲛人,其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的传说。可以看出,古人对于海底生物,总是充满着好奇与幻想的。
康熙年间一本画册:年前就已画出科幻片中“异形”,真是黑科技?这本画册如今也保存完好,那么画册中的“异形究竟长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距今的三四百年之前,就有位奇人编写了一本,关于我国沿海鱼类的书籍,其名字叫做《海错图》。这位奇人名叫聂璜,于明末清初出生在杭州。他是一位民间画家,同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苦于自古以来,没有哪怕一本海洋生物的相关图谱流传,于是他便决定要自己画一本。而这便是《海错图》的由来了。
《海错图》是内容十分丰富,并且集科学性、文学性以及趣味性于一体的,一部古代海洋生物图志。虽然,该图志问世于17世纪中叶,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其上所记载的二百三十六种海洋生物,化生、传说动物以及非生命物质之中,仍有82.6%的物种,后人可以根据其记载以及图形,所提供的分类依据,来鉴别到科、属和种。这对后人去了解中国古代海洋生物的分布、生态习性以及其利用等,均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而到了到了民国,由于日本侵华导致故宫文物南迁。在辗转中,《海错图》全套四册书分了家,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现在前三册留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而第四册则是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其实,《海错图》中最吸引人的,是其中的一些堪称“异形”的动物,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海错图》的内容吧。
“海错”一词,“错”是指的是繁多之意而并非错误。这是出典于《尚书·禹贡》中的:“厥贡盐公式,海物惟错”。
在《海错图》中,一共描绘了三百多种海洋生物,图文并茂,错杂缭乱。其中的动物,几乎涵盖无脊椎动物门以及脊索动物门全部的主要类群,并且还记载了不少的海滨植物,颇具现代博物学的风格。不仅如此,每种生物所配文字,既有观察记录,也还有文献参考,甚至有些还有相关的烹制方法,令人称奇。
在康熙年间,聂璜游历于河北、天津、浙江以及福建多地,并考察了沿海的生物。他每看到一种,就会将它画下来,并且还会翻阅群书来进行考证,要不然他就会询问当地的渔民,从而来验证古书中记载的真伪。
下面便举例在《海错图》中画出的两种奇怪的生物。
鬼头章鱼
据描述和图片看来,这似乎就是半人半章鱼的一种奇异的组合。从具体细节来看,它除了有身躯以及头肩,以及满身生有肉刺,能长鸣之外,似乎别无害处,反还被渔民网得,除了怪异之外,并无杀伤力。但也很像是科幻片中可怖的异形了。
与鬼头章鱼类似的,还有近乎人形的寿星章鱼,一次聂璜听说到:康熙二十五年,松江金山卫王乡宦建花园,适有渔人网得章鱼,异状,头如寿星,两目炯炯,一口洞然,有肉累累,如身之趺坐状而二足,盖章鱼之变相者也,渔人以足缠绕其身,置于盘内,献之王宦,谓“天有长庚星,海有老人鱼”。
钱串鱼
《海错图》里这样描述钱串鱼:“身淡青,脊上作深青色,圈纹金黄,内一点黑色,以其圈纹如钱而且黄,故曰钱串,一名钱棚。”
到聂璜在翻阅了各种的书籍之后,却说:“考诸类书鱼部无此鱼,独福州志载及。”
聂璜用生动的图片和文字,记录了他在中国沿海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各种生物。由于时代所限,因此书中有很多不靠谱的记述,关于生物习性的记载也是真假混杂。
但妙趣横生,深受清朝历代皇帝喜爱。在乾隆继位后,便非常看重这套书。他让人把这套画册放在自己的居室里。闲来无事的时候,总爱翻翻它:“朕戎马半生,这部书满足了朕对于大海的想象!”
《海错图》对光怪陆离的水族如此全面细致地表现,在中国画坛并不多见。真的有点像黑科技
对此,你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海错图》、《尚书·禹贡》、《搜神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