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益源傅想容金瓶梅词话征引诗词考辨

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一、前言

《金瓶梅》的写作素材来源众多,单就诗词来说,有源于《水浒传》、宋元话本、元明文言小说、元明戏曲、历代诗词等。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诗词的征引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金瓶梅词话》相较于其它长篇小说,在征引诗词上的数量尤其可观。

历来有不少学者致力于寻找《金瓶梅》的诗词出处,成就亮眼,但还是有一些可能征引自他书的诗词遍寻不着其来源。

中国典籍浩瀚,再加上若干书籍业已散佚,我们并无法确定《金瓶梅词话》实际征引自他书的作品共有多少,只能就目前所寻得的资料来作统计和分析。

本文先呈现目前《金瓶梅词话》征引诗词的研究现况,并就诗词的征引做搜罗考证工作,接着对这些征引诗词的抄录状况加以说明,再就诗词征引统整出其规律性,期能对《金瓶梅》成书过程提出若干值得注意的现象。

二、《金瓶梅词话》征引诗词的研究现况

《金瓶梅词话》征引诗词的范围相当广泛,就目前已发现的诗词来说,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集中在《水浒传》、宋元话本、元明文言小说、元明戏曲、历代诗词1:

一、《水浒传》:

谈到《金瓶梅》,必然联想到《水浒传》,因为《金瓶梅》乃从《水浒传》潘金莲故事所衍出,故以重要性及影响性而言,将之列为第一来源。

二、宋元话本:

《金瓶梅》素材的另一个大量来源,就是宋元的短篇白话小说,还包括明代的拟话本。

三、元明文言小说:

除了白话小说,《金瓶梅》也受到了元明中篇文言小说的影响,此类与宋元白话小说区别之。

四、元明戏曲:

《金瓶梅》受到说唱文学的影响很深,这从书中大量的散曲、套曲可见一斑。除了散曲,《金瓶梅词话》也有不少诗词源自元明戏曲。

五、历代诗词:

除了上述所提及的各类小说和说唱文学,《金瓶梅词话》还有一些引用自历代诗人的诗词作品,由于这些作品不见于上述各类小说及说唱文学中,因此无法确定《金瓶梅词话》是直接引用这些诗词,抑或辗转引自上述通俗作品;

此外,还有些属于当时流行传唱的俗谚,这些俗谚能够被时人所背诵,当然也包括《金瓶梅》的作者,不见得是要引自某书。上述这两种类别,由于情况特殊,故总归为历代诗词。

《金瓶梅素材来源》

《金瓶梅词话》中有同首诗出现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典籍中,针对此现象,本文的分类原则为:

一、该诗若同时出现于《水浒传》和另一典籍中,且两部典籍的诗并无差异,则来源归为《水浒传》,取其对《金瓶梅》影响至深;

二、该诗若同时出现于《水浒传》和其它典籍中,且两部典籍的诗有部分差异,则以和《金瓶梅词话》的诗最接近之典籍为其来源,未必归为《水浒传》;

三、该诗若出现于非《水浒传》的其它两种典籍,且两部典籍的诗并无差异,那么,以该典籍影响《金瓶梅》最深者(由诗词的引用数量及情节继承等方面来判断)为其来源;

四、该诗若出现于非《水浒传》的其它两种典籍,且两部典籍的诗有部分差异,则以和《金瓶梅词话》的诗最接近之典籍为其来源。

此外,《金瓶梅词话》还有几首诗是出自于宝卷2,这是薛姑子和王姑子所讲演的佛经故事,由于与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并无关联,因此暂不予以列入。

(一)征引诗词与《水浒传》

《金瓶梅词话》的征引诗词以《水浒传》为大宗,依据学者们的考证,《金瓶梅》袭用《水浒传》的诗词数量高达六十五首3,《金瓶梅》受到《水浒传》的启发和影响,在剧情发展上有承接《水浒传》的部分,也有脱离《水浒传》而独自发展的地方。

众所周知,《金瓶梅》的第一回至第十回,取材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至第二十七回的武松、潘金莲故事,此外还有许多地方,证实《金瓶梅》也受到《水浒传》的影响。

韩南在「金瓶梅」探源一文中,从情节和诗词两部分,考证出两者密且的血缘关系:

《金瓶梅》借用《水浒传》分两类:一是武松和潘金莲故事的直接引进,其次是若干片段被广泛地改编移植于《金瓶梅》。4

除了《金瓶梅》的前十回脱胎于《水浒传》之外,韩南教授还发现有「若干片段」,亦取材自《水浒传》:

《金瓶梅》第十回李瓶儿带珠宝逃离梁中书家,取自《水浒传》第六十六回「吴用智取大名府」;

《金瓶梅》第八十四回吴月娘上泰安进香还愿,利用了《水浒传》四个片段,分别为第四十二回宋江梦见九天玄女娘娘、第五十二回殷天锡的形象、第七回高俅调戏林冲娘子、第二十三回王英强劫清风寨夫人;

此外,他还罗列出二十三笔抄自《水浒传》的诗词。

《金瓶梅西方论文集》

魏子云教授在《金瓶梅探原》一书中,再增补二十六回「来旺儿递解徐州」出自《水浒传》三十三回一例,并说明:

「金瓶梅词话」取于「水浒传」的情节部分,约分三类,一是原情节照录,只在形体的揉合上,略加剪裁,如武松打虎部分;一是把原情节取来,加以改写,如来旺捉贼部分;一是根据水浒上的多处情节,萃成「金瓶梅」的一个情节,如吴月娘泰山进香部分;其它便是诗词的照抄。

但无论哪一部份,如从小说的形体上看,它们在被运用到「金瓶梅」中的「水浒」,它已是「金瓶梅」的整体,与「水浒」的关系,仅是血统上的渊源。

……「金瓶梅」中的「水浒」,说的最亲切些个,也只能视为一双连体儿,彼此相连的部分,只是两者间的一层皮肉而已。5

《金瓶梅》和《水浒传》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就像一对相连的孪生姊妹,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间的一层皮肉,《水浒》的情节和诗词运用到《金瓶梅》中,成为《金瓶梅》这部书的血肉之一。

黄霖随之又继续考证出两者间更多的相承情节6,更可证明《金瓶梅》继承《水浒传》的血统渊源。

(二)征引诗词与宋元话本

《金瓶梅》的另一个大量素材来源,为宋元话本或拟话本:

《金瓶梅》创作于明代中叶,这是一个拟话本创作繁兴的时期,因此在作品中保留了大量的话本的特征和痕迹。7

韩南在金瓶梅探源中,详论白话短篇小说和《金瓶梅》的关系,其中被论及到的有刎颈鸳鸯会、至诚张主管、戒指儿记、西山一窟鬼、五戒禅师私红莲记、杨温拦路虎传、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及公案小说港口渔翁等,这些小说的情节被《金瓶梅》或多或少地借用8。

至于《金瓶梅》的诗词,虽然不能够确定它一定就是征引自某一话本,但至目前为止,还是能够在许多话本中找到许多可能是《金瓶梅》诗词的来源。

搜寻的线索通常是从情节上已经被《金瓶梅》借用的话本为先,这类的话本对《金瓶梅》的影响较大,在诗词上的承袭就有更强的可能性;此外,还有不少诗词被发现源自其它话本,而且并非是宋元明三代流行的套语,也没有同时见于多篇话本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先把找到诗词的话本归类为《金瓶梅》诗词的原始来源。

《金瓶梅》征引自宋元话本的诗词,学者已经明确指出二十五首9,本文还发现有三首也出现在宋元话本中:

除了上述三篇话本外,还有刎颈鸳鸯会、《大宋宣和遗事》、合同文字记、简帖和尚、崔衙内白鹞招妖、三现身包龙图断冤、郑节使立功神臂弓、沈小官一鸟害七命、五戒禅师私红莲记〉、曹伯明错勘赃记、西山一窟鬼、西湖三塔记、错认尸、吕洞宾飞剑黄龙等为《金瓶梅》所取材,若再加上那些早已失传的话本,《金瓶梅》征引自宋元话本的诗词数量应该远不如此。

《金瓶梅诗词解析》

(三)征引诗词与元明文言小说

除了白话小说,文言小说也是《金瓶梅》的素材来源之一。

由于目前能够找到的诗词出处,以《娇红记》、《贾云华还魂记》、《钟情丽集》、《怀春雅集》等元明中篇文言小说为多,因此本节以这四本小说为讨论对象。除此之外,目前还发现有一首诗源自《剪灯余话》。10

这里所说的元明文言小说,大部分指的是「元明中篇传奇小说」。

所谓的「元明中篇传奇小说」,出现在元末到明代嘉靖年间,指的是《娇红记》、《钟情丽集》等同批作品,这一批小说多穿插诗词韵文,字数多达一万言以上,有别于唐宋二、三千字上下的短篇传奇小说:

有鉴于这批作品自成体系,篇幅确实「不长不短」,形式与内容则因循唐宋传奇体制,史笔、诗才、议论兼而有之,又多以浪漫爱情故事为主要题材,正与唐传奇代表作《莺莺传》一脉相承……

这类文言爱情故事定名为「中篇传奇小说」,取其篇幅特征跟历代短篇文言小说有所画分,兼与清代《燕山外史》、《蟫史》等一、二十万言的文言作品,以及明清动辄数十万言的长篇白话小说区别开来。11

《金瓶梅》诗词出于元明中篇传奇小说者为数不少,梅节率先发现《金瓶梅词话》袭用《怀春雅集》的十七首诗,陈益源于《元明中篇传奇小说研究》中又提供了更多袭用的材料,合计已有二十七首12,现在再加上《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九回的「百年秋月与春花」:

总计《娇红记》一首、《贾云华还魂记》三首、《钟情丽集》四首、《怀春雅集》二十首,元明文言小说至少有二十八首诗词为《金瓶梅词话》所袭用。

(四)征引诗词与元明戏曲

《金瓶梅》深受戏曲的影响,其程度不亚于话本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中多有戏曲描写。其中,以明代著名长篇小说《金瓶梅》最为丰富、详赡。它既写到声腔、剧种,又载录剧目、曲文;既有演员表演的细致描绘,又有多种演出形式的忠实纪录,绚丽夺目、气象万千。13

除了小说中搬演的曲目外,《金瓶梅》还使用了许多散曲、套曲来「以曲代言」。

在小说体制上,《金瓶梅》回前诗和回末诗的使用,和戏剧开场、定场的结尾一致;在人物塑造方面,应伯爵、王婆显然模仿戏剧中的副净角色14。

《金瓶梅》实际参考了多少戏曲?目前可以确定的至少有二十五种15,如果再加上遗而不录及尚末被发现的作品,数量将不只这些。

《金瓶梅》使用了戏曲作品中的许多散曲和套曲,此外还有少数几首诗词,诗词所占的数量远不如散曲、套曲多。经由学者们的努力,已知有十五首诗词出现于元明戏曲中,再继续比对的结果,发现还有五首诗词(包含三首重出)被遗漏:

若将重见诗词一并计入,总计有二十一首诗词承袭元明戏曲。

《金瓶梅剧曲品探》

本文还发现有些宋元成语广泛流行于文学作品中,例如「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成尘」一句,被数度引用在数种戏曲作品里,以《琵琶记》为例:

命薄多年受苦辛。不如身死早分离。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成尘。(《琵琶记》第十七出)16

《金瓶梅词话》有一首诗作:「金莲恃宠仗夫君,到使孙娥忌怨深。自古感恩并积恨,千年万载不生尘。」这首诗出现在第十一回,描写潘金莲与孙雪娥两人结怨,后两句用的就是这种流行广泛的宋元成语。

由于这句成语大量出现在戏曲作品中,17可以知道这是宋元戏曲、明传奇喜欢且惯用的词语,从戏曲中汲取养分的《金瓶梅词话》也受到了这种民间文学的影响。

(五)征引诗词与历代诗词

除了上述所言的写作素材,《金瓶梅词话》的诗词还有一种征引情况,无法就现有数据判定诗词来源出处,例如诗词的原始作者为历代诗人,这些诗作目前还不被任何小说、戏曲所引用,因此无法断定这些诗词是不是曾经出现在某些小说、戏曲中,再间接被词话本所援引;

又或者这些诗词被广为应用,是时人流行的俚语,因此这类的作品,只能暂归为征引自历代诗词。

这类的统计较为困难,因为有太多的诗句是流传久远的名篇18,有些更是只取全诗流传广泛的两句19,本文择若干罗列20:

除了薛逢和谭用之的诗倾向骚人墨客的抒怀,其它大致都是广为流传的佳篇。

《金瓶梅词话》有许多诗句出自《千家诗》、《增广贤文》、《古谚闲谈》等普罗大众的诗歌选21,这可能是作者耳濡目染下所具备的诗歌素养。

另外,我们还发现在《绣谷春容》中有一首作品与《金瓶梅词话》有关:

《金瓶梅词话》作者在第七十九回引用此诗时,云:「此八句诗,乃邵尧夫所作,皆言天道福善,鬼神恶盈,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22

邵尧夫即邵雍,他的作品中并无这首诗。在宋元小说中,经常见人引用邵雍的话或诗,乃因他发明的先天卦位图,与时人深植于心的宿命观一拍即合,成为小说界讲述历代兴亡的理论依据,这首诗大概也是假邵雍之名23,在第二十六回和第七十九回皆做为回前诗来使用。

《金瓶梅与北京》

三、《金瓶梅词话》征引诗词的抄录特色

《金瓶梅词话》征引诗词的抄录方式有多种。这些更动的多样性不排除是作者袭用时所犯的错误,或者是翻刻人有心、无心的更改,因为无法加以确定,我们只能如实地呈现这些诗词的抄录风貌。

(一)改动幅度的形式不一

《金瓶梅词话》在改动诗词上呈现任意性,其一为王年双所言,体现在诗歌改动的幅度有大有小,小则改动几个字,多则至全书的一半或四分之三,有时候甚至改诗为词24,或改词为诗(如第六十八回「花嫩不禁揉」一诗)。

除了字数上的计算外,我们还可以发现《金瓶梅词话》的诗词改动在形式上有如下几种:

其一是句式不变,例如:

原诗是七言句式,改动后依然不变,这样的改动在《金瓶梅词话》的征引诗词里占了最多的比例。

其二,以增添句式为主,如:

原本是为七言四句,增为七言八句。这类的增添通常会将原诗分置于首尾。不过亦有将原诗置于前,增添置于后的例子,第一百回「劝尔莫结冤]属之。

其三,以减少句式为主,这类可分成两种:

前一首是由七言八句减为七言四句,《金瓶梅词话》这类的减缩,经常把后半部直接减掉;后一首则从七言诗变五言诗,作法是把每一句诗的前两个字去掉。

《六十种曲》

(二)重复抄录的方式不一

所谓的「重复抄录」,乃指一作品被《金瓶梅词话》重复引用在不同的章回,经过本文统计,全书总计有二十六首重录的征引诗词,分别出现在引录《水浒传》者十首、引录宋元话本者四首、引录元明文言小说者四首、引录元明戏曲者六首、引录历代诗词者二首。

重复引用表现出作者征引的任意性,其中这些重复征引的模式可大致分为:

1.同样是重复引用的诗词,其中一首经过改动,另一首则与原作相同,由此可以判定,这两首都是承自原作,如王年双所言:「由于抄录同一篇作品,而重复使用时却有意或无意地不加以对照,以致出现很大的差异。」他并举「风拂烟笼锦旆扬」一诗为例:

《金瓶梅》诗词的任意性,又见于录自《水浒传》第三回「风拂烟笼」一诗,这首诗初见于第八十九回,作者将「能添」改为「多添」,「晓垂」改为「绕垂」,可是此诗又复见于第九十八回,这些改动又恢复原状了。25

为了呈现诗词出现的差异,请看以下表格的对照:

这种重复引用相异两首诗的例子很多,例如第六回、第九回「色胆如天不自由」(引自《水浒传》),第九回、第十八回「前车倒了千千辆」(引自《水浒传》),第二十回、第八十三回「淡画眉儿斜插梳」(引自简贴和尚)等,本文认为除了作者的随意引用外,也有可能是在传抄时所产生的错误,因为这类诗词为数不少,可能两种假设兼而有之。

2.上述因为只更动了少数几字,还可以判定有误抄之可能,但还有一种情况是改动的幅度太大,难以判断出同出一源的重复抄录何以出入如此之大?例如: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先后引用自简贴和尚,首度引用时不加以更动,于后再度援引时,有意或无意不去查照,导致同一首诗出现了两次,分别指射西门庆与李瓶儿、陈经济与庞春梅。

有心的读者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许多诗词以相似的文句重复出现,指射的可能是相同或不同的事。

以这两首诗为侧,它们同样是描写男女恩爱,但是更动的地方并无法突出两对男女的不同,读者也就无法知道更动的用意了。

《瓶梅闲笔砚》

四、结语

经由研究,我们可以确知《金瓶梅词话》的作者是个饱读通俗文学的人,他读遍《水浒传》、宋元话本、元明中篇文言小说及元明戏曲,同时在他的脑中,还有一些平日能够朗朗上口的名诗佳句。

但是作者是不是已经熟读上述典籍,且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随手拈入?以下的表格可以作一个说明(历代诗词不计入):

经由表格的数据显示,《金瓶梅词话》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受到资料掌握度的影响:

一、以他最熟悉的《水浒传》而言,这部书一直是他的重要参考书目,当他在写第一回至第十回时,已经用掉了《水浒传》中他所欲挑选的一半诗词,这时候,他对其他典籍的使用率几乎是零。

二、在征引的过程中,《金瓶梅词话》的中间呈现一段比较大的空缺,始自第十一回,终于第六十回,这当中整整有五十回,占了全书回目的一半。在这五十回中,诗词的征引状况并不兴盛,勉强可以说宋元话本出现了成长。

三、征引诗词的状况再度蓬勃发展是从第六十一回开始,尤其于第七十一回至第八十回、第九十一回至全书结束这二十回中达于鼎盛。这四十回里,不仅《水浒传》重获作者的喜爱,宋元话本、元明文言小说、宋元戏曲更受到作者的青睐。

上列表格显示了一个现象,即《金瓶梅词话》的前十回和后四十回,有大量的征引诗词出现,而中间的五十回则较为稀少。

若作细部分析,这些征引诗词所源自的典籍,呈现明显的集中性。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手边拥有一批资料,从小说到戏曲都成为他写作的灵感来源,有时候可能是其中的一个情节片段,触发了他的构思;

或者当他在搜索枯肠时,可以从里面借镜一些桥段。但是,作者是不是对这些资料的掌握度相当熟悉?恐怕不然。

从统计结果来看,这些资料的引用是集中的,而不是被打散的,例如当作者在写第一回到第十回时,他经常翻的是《水浒传》这部书;当他在书写第九十一回至第一百回时,他改翻《玉环记》和《绣襦记》。

既然作者在书写作某些章回时,只特定翻阅某些书,他必须从这几本书中寻找他可以使用的诗词,但是这些书中出现的诗词末必适合他现在所使用的情节,也未必符合他的人物性格和思想主题,由于受到参考数据的局限,他只能先援引,再修改。

假设作者极为熟悉这些典籍,他应当会视情节需要择优援引,这些典籍出现的顺序可能是被打散的,因为适合《金瓶梅》内容的诗词,可能散落在不同的典籍中,在写作某十回的过程里,他可能必须分别从《水浒传》、宋元话本、元明文言小说、元明戏曲等各个不同作品中去搜寻材料和汲取养分,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是不会呈现这么明显的集中性。

因此梅节先生根据《金瓶梅词话》承袭《怀春雅集》的集中性,提出以下的观点:

这种连续引用同一作品的现象,反映词话作者对雅文学即正统文学,似乎腹笥不丰,未能博览广采,择最贴切的引用,而是逮着南瓜吃南瓜,逮着茄子吃茄子。同时也反映作者并不把编撰词话视为严肃的创作。26

此外,他还列举了《玉玦记》、薛逢诗三首、《大宋宣和遗事》、《玉环记》、《绣襦记》等作品的集中性,说明《金瓶梅词话》这种连续引用的现象。

在这个表格我们又看到,不单是个别作品而已,连文类也都出现了集中现象。

有另外一种说法,牵涉到《金瓶梅》的成书是个人创作或集体创作,如果是后者的话,陈诏针对《金瓶梅词话》袭用《怀春雅集》诗词集中在第五十九回至第八十回,提出看法:

在此以前及以后各回,却没有发现一首诗词与《怀春雅集》相同。这似乎很能说明,这二十一回都出于一人之手,而那位撰写者又恰恰对《怀春雅集》特别爱好,因此会产生上述情况。

曾经有人认为,《金瓶梅词话》最初应是民间说唱材料的底本,以十回为一个单元,好像《水浒》中以「武十回」、「宋十回」一样,是几个说唱艺人分头写成的。现在看来,确实有此可能。27

《金瓶梅》「集体创作说」的被提出,自有其个中的道理,不过由于尚未有充分的证据能够加以论断定论,因此本文并不打算在这个议题表示太多意见。

然而,经过《金瓶梅词话》征引诗词的考辨,这类诗词分别源自《水浒传》、宋元话本、元明文言小说、元明戏曲,及散见于各朝各代的诗词。

本文统计其数量分别为引自《水浒传》65首、宋元话本28首、元明文言小说28首、宋元戏曲21首。

其抄录状况以直录、增添、减句为主,而在重复抄录的例子中,却见其引用之紊乱。

这些征引诗词的文类引用呈现集中状况,其引用的水平确实不怎么高明,而且似乎留有集体创作的特征,这些都是我们讨论《金瓶梅》作者及其成书过程不应忽略的现象。

《金瓶梅六十题》

注释:

1这是本文为了研究上的方便所作的归类,但并无法概括《金瓶梅词话》中所有的征引诗词,例如第三十八回有首诗作:「自从别后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亏杀瓶儿成好事,得教巫女会襄王」,前两句出元稹的莺莺传,是唯一出自唐传奇者,既无法划为一类,也不能归入宋元话本或其他文类,因此便不予选录。而本文这样的分类方式已经涵盖了《金瓶梅词话》征引诗词的百方之九十以上。又,本文所引《金瓶梅词话》的诗词,皆出自梅节重校:《金瓶梅词话》(香港:梦梅馆,年3月),为了行文方便,不另一一附注。

2《金瓶梅词话》引用的宝卷诗词有七首:第三十九回「五祖一佛性」(《五祖黄梅宝卷》)、第五十一回「无上甚深为妙法」(《金刚科仪》)、第七十四回「富贵贫穷各有由」、「淨埽灵台好下工」「无上甚深为妙法」、「黄氏看经成正果」、「眾等所造诸恶业」(《黄氏宝卷》)。

3本文参考韩南:金瓶梅探源,收录于徐朔方编选:《金瓶梅西方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7月);蔡敦勇:《金瓶梅词话剧曲品探》(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年6月);黄霖:《金瓶梅考论》(渖阳:辽宁人民出版社,年10月);周钧韬:《金瓶梅素材来源》(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年2月);孟昭连:《金瓶梅诗词解析》(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年4月);张家英:由「金瓶梅」回前诗词看其作者,《学习与探索》年第3期;陈东有:《金瓶梅诗词文化鉴析》(成都:巴蜀书社,年2月);方纲:金瓶梅诗词漫评,《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社版)》,年第1期。综合以上学者的考证,统计出《金瓶梅》袭用《水游传》的诗词数量共计六十五首。

4引自徐朔方编选:《金瓶梅西方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7月),页4。

5魏子云:《金瓶梅探原》(台北:巨流图书公司年4月),页~。

6黄霖:《金瓶梅考论》(渖阳:辽宁人民出版社,年10月),页~。

7语见周钧韬:《金瓶梅探谜与艺术赏析》(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年6月),页51。

8详参韩南:金瓶梅探原,收录于徐朔方编选:《金瓶梅西方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7月),页10~20。

9参见韩南:金瓶梅探原,收录于徐朔方编选:《金瓶梅西方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年7月),页10~17;孟昭连:《金瓶梅诗词解析》(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年4月);陈东有:《金瓶梅诗词文化鉴析》(成都:巴蜀书社,年2月)。

10这首诗为第二十一回:「赤绳缘分莫疑猜,扊扅夫妻共此怀。鱼水相逢从此始,两情愿保百年谐。」此诗在《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作:「赤绳缘薄好音乖,姊妹相看共此怀。偶伴嫦娥辞月殿,忽逢僧孺拜云阶,春生玉藻垂鸳帐,香喷金莲脫风鞋。鱼水交欢从此始,两情愿保百年谐。」另外,《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刘项佳人绝可怜」一诗,也出现在《剪灯馀话月夜弹琴记》,因为只有一句,不大能断定两者的相承关系,故暂不列入。

11陈益源:《元明中篇传奇小说研究》(香港:学峰文化事业公司,年12月),页3。

12详参陈益源:《元明中篇传奇小说研究》第九章「《怀春雅集》研究」,香港:学峰文化事业公司,年12月,页~。

13刘辉:「金瓶梅词话」剧曲品探序,收录于蔡敦勇:《金瓶梅词话剧曲品探》(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年6月),页1。

14许志强:《金瓶梅兰陵笑笑生之谜》(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年5月),页。

15见蔡敦勇:《金瓶梅剧曲品探》(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年6月),页1~2。

16毛晋编:《六十种曲》(北京:中华书局,年5月),页74。

17就目前搜寻的结果,这句宋元成语不见于话本、拟话本中,但卻数度出现在戏曲作品里四言绝句中,例如:《琵琶记》、《运甓记》、《繡襦记》、《青衫记》、《蕉帕记》、《灌园记》、《四贤记》等,证实这是一句被戏曲文学广泛应用的诗词。

18例如第九十七回「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有文人诗和俚语诗二说,难以判定是文人诗转为俚谚,还是俚谚变为文人诗,参见傅憎享、杨爱群:《金瓶梅词话》(渖阳:辽宁人民出版社,年4月),页93。今经检阅,发现这首诗也出现在宋元话本张廷秀逃生救父及元明戏曲《霞笺记》,分别作:「分明久旱逢甘雨,赛过他乡遇故知。莫问洞房花烛夜,且看金榜挂名时」及「今宵久旱逢甘雨,況是他乡遇故知。重会洞房花烛夜,果然金榜挂名时」,证实这是一首具俚俗性质的诗。又如第六十二回:「行藏虛实自家知,祸福因由更问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爭来早与来迟!闲中点检平生事,靜里思量日所为:常把一心行正道,自然天理不相亏。」乃唐元真垂训诗,为《增广贤文》所收载,《增广贤文》将前人诗文中的警句及民间俗谚俚语,收集编纂,做为处世的行为规范,在元明之时广为流布,参见傅憎享、杨爱群:《金瓶梅词话》,页94。

19例如白居易:「为人莫作妇人身,百般苦乐由他人」,被引入《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八回「为人莫作妇人身,百般苦乐由他人。痴心老婆负心汉,悔莫当初错认真!」又如《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一回:「白马血缨彩色新,不来亲者强来亲。时来顽铁皆光彩,运去良金不发明。」后两句出自王世贞著名的养心歌。

20参见孟昭连:《金瓶梅诗词解析》(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年4月);张家英:由「金瓶梅」回前诗看其作者,《学习与探索》,年第3期。

21傅憎享、杨爱群:《金瓶梅词话》(渖阳:辽宁人民出版社,年4月),页93。

22梅节重校本:《金瓶梅词话》(香港:梦梅馆,年3月),第七十九回,页。

23丁朗:《金瓶梅与北京》(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年11月),页~。

24王年双:从诗歌在「金瓶梅词话」中的运用看小说的发展,收录于彰化师大国文系出版:《中国诗学会议论文集》,年9月,页40-41。

25王年双:从诗歌在「金瓶梅词话」中的运用看小说的发展,收录于彰化师大国文系出版:《中国诗学会议论文集》,年9月,页41。

26梅节:从套用窜改「怀春雅集」诗文看[金瓶梅词话」的作者,收录于梅节《瓶梅闲笔砚-梅节金学文存》(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年2月),页71。

27陈诏:《金瓶梅六十题》(上海:新华书店,年12月),页48。

文章作者单位:成功大学、金门大学(台湾)盐城师范学院

本文获授权刊发,原文刊于《金瓶梅研究——第七届(清河)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专辑(第十辑)》,,北京艺术与科技电子出版社出版。

(数据采集黄洋)

往期推荐

陈益源(台湾):《金瓶梅》在越南

傅想容:以《雁》解读森鸥外对《金瓶梅》的阅读

金学论著~陈益源主编:(台湾)《金瓶梅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傅想容:张竹坡评点《金瓶梅》——“中人以下”的评点模式(下)

傅想容:张竹坡评点《金瓶梅》——“中人以下”的评点模式(上)

周钧韬▏《金瓶梅》中的历史事件

周钧韬

《金瓶梅》抄引《水浒传》考探(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