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9年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1

一、课程性质--------------------------------------------1

二、课程基本理念----------------------------------------2

三、课程设计思路----------------------------------------3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5

一、知识与能力------------------------------------------5

二、过程与方法------------------------------------------6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8

一、中国古代史------------------------------------------8

二、中国近代史------------------------------------------18

三、中国现代史------------------------------------------25

四、世界古代史------------------------------------------29

五、世界近代史------------------------------------------34

六、世界现代史------------------------------------------38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43

一、教学建议--------------------------------------------43

二、评价建议--------------------------------------------47

三、教材编写建议----------------------------------------53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55

附录:1.内容标准部分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57

2.历史教学活动案例--------------------------------------58

第一部分前言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为完成这一使命,历史教育要在唯物史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为提高国民素质,加强民族凝聚力,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发挥重大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育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提高国民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历史课程的实施,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具有认识社会的功能,而且具有教育的功能。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由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组成。通过学习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走向,坚定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通过学习世界历史的重要史事,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由来,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拓展国际视野,更好地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历史素养,而且能够更好地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社会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和环境意识,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增强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责任感。历史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逐步掌握历史思维的方法,逐步形成实事求是、注重证据的意识,养成辩证地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宗旨,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历史课程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科学的、正确的思想导向,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人类社会历史的问题。

历史课程的编制,要依据历史学科的宗旨和性质,体现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要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使课程内容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课程内容的整体框架,要建立在时序发展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学习,形成较为清晰的历史时空意识,从而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逐步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视角认识人类社会的演进。在建构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基础上,要着重突出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和人物,通过丰富而生动的史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了解具体的历史情节和境况,从而更好地感知历史和理解历史,逐渐生成理性的历史认识。

历史课程的设计要有利于教学的实施,课程内容标准的制定既要明确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使教学具有基本的规范,又要有一定的弹性,为教学实施留有拓展的空间,以便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历史课程的改革要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新的教学途径;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对历史的理解,逐步发展学习历史的能力。历史教学评价要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标准,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使评价有利于学生改进学习和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三、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总体思路是: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的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主体是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

前言阐述了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历史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制定《标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

课程目标论述了学生历史学习的总目标,并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规定了应达到的目标。内容标准规定了学生在上述三个方面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内容标准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在每个板块之前以“通论”的方式概述该时段历史的基本线索及主要特征。每个板块的学习内容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时代特征。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点”要精选,切勿过多,以便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

在内容标准中的各个课题中设有若干层次的要求,首先列出“学习要点”,对学习内容做了基本规范,是学生通过学习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其次列出“学习提示”,提出学生在学习中应重点认识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在一些课题中还列有“学习延伸”,是建议教学时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学习要点”和“学习提示”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延伸”是对教学拓展的建议,在具体实施时可酌情处理。在内容标准中,还安排了若干活动课,提出活动课的主题及目的,在教学时可根据学生情况采取多种活动方式进行。在内容标准的最后,列有“能力培养和学法指导提示”,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提出相应的要求。

实施建议是为有效地执行《标准》而对教学实施、学习评价、教材编写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提出一些原则性的要求,以供参考。

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各板块的学习内容应适于学校的学年及学期教学计划,并留有适当的余地,为各地区进行乡土历史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空间。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逐步获得基本的历史学习能力,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形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科学发展观,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

了解历史的时序、地域定位,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理解认识历史的常用概念,如背景、原因、性质、特征、结果、影响,以及延续、变化、发展、进步等,并初步学会运用这些概念对历史进行思考和阐释。

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如文字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初步掌握各种历史载体的特征,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合理的历史想象。

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历史证据的意识。

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知历史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多种途径感悟历史,形成历史表象,经过归纳、分析、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的发展规律。

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异同、联系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

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判断和计算历史年代及分期的方法、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

初步掌握解释和回答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分析周全、推论得当、用词准确。

学会与教师、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能够积极汲取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历史的角度了解中国的具体国情,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了解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互相影响与融合,增强民族平等和共同发展的观念;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了解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

了解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性,理解历史上的革命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认识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增强民主与法制意识。

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逐步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从历史的演变中了解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自觉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了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初步认识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逐步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力,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中国古代史

在一百多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考古学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为研究中国古人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古老的神话传说间接反映了那段没有文字的历史。

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夏朝没有文字,但被后来的古文献一再提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西周取代商朝后分封诸侯,对疆域的控制更加稳固。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统治集团中严格的等级制度渐趋瓦解。铁农具和牛耕开始推广,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战国七雄先后实行变法,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转型。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大一统王朝,创行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制度对以后历代王朝具有深远影响。继起的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儒学逐渐成为历代王朝的主流意识形态。东汉的版图、寿命大致与西汉相当,但政局较为混乱。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推动了民族融合。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成果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农业技术领先世界,中医学已形成系统的理论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天文学、数学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状态,但很快也因暴政而覆亡。唐初统治者改良政治,发展生产,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太平局面。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中外交流活跃,国力达到顶峰。此后爆发的“安史之乱”结束了这种盛世景象。

北宋统一后强化中央集权,消除了汉族社会的割据因素。与此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由于强化集权带来的弊端,加上外部环境的压力,北宋的统治危机日益严重。北宋覆亡后,南宋与金朝形成南北对峙。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和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四大发明技术的成熟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了中国境内长期割裂的局面,重建了中国历史的大一统,版图广阔,超出汉、唐,并为东西方交流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明朝大力加强君主专制,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明朝政治上的僵化和腐败,导致统治危机不断加深。北方蒙古族的威胁,东南沿海倭寇的骚扰,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明朝最终在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族进逼的双重夹击下崩溃。

清朝入关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励精图治,建立了空前庞大的多民族统一国家。面对世界形势的剧变,清朝君臣仍旧固守传统的对内对外政策,古老的封建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人口膨胀和吏治腐败都成为统治的巨大隐患。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前期,内部民众起事不断,外部资本主义列强虎视眈眈,清朝已经走向衰亡的边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通过学习,知道中国古代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增强了解祖国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1.北京人

学习要点:北京人的发现及北京人的特征;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

学习提示: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学习延伸:了解我国境内其他古人类遗址。

2.文明的曙光

学习要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原始农业。

学习提示: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3.先民的传说

学习要点:炎黄部落联盟;尧、舜、禹的传说。

学习提示: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痕迹。

4.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学习要点:“家天下”;夏、商、周三代更替;西周分封制。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分封制的作用。

5.青铜器和甲骨文

学习要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造字特征。

学习提示:知道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来源。

6.动荡的春秋时期

学习要点: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化;诸侯争霸。

学习提示:知道西周的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瓦解。

7.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

学习要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改革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

8.百家争鸣局面

学习要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百家争鸣”使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局面。

学习延伸: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深远历史影响。

9.秦统一中国

学习要点:秦灭六国;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

学习提示:知道秦代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习延伸:初步理解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的区别。

10.都江堰与秦始皇陵兵马俑

学习要点:都江堰工程;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学习提示:了解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1.秦末农民大起义

学习要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学习提示:理解秦暴政与陈胜、吴广起义的因果关系。

12.西汉的建立

学习要点: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

学习提示: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有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3.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习要点:独尊儒术;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西汉强盛与“大一统”的关系。

14.“丝绸之路”

学习要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学习提示:理解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15.东汉的兴亡

学习要点:“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专权。

学习提示:初步了解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

16.两汉的科技文化

学习要点:造纸术;张仲景和华佗;《史记》;道教和佛教。

学习提示:初步了解古代中医学的成就。

17.三国鼎立

学习要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学习提示:了解古代以少胜多战役中的智慧。

学习延伸:了解三国的史实与《三国演义》描述的区别。

18.西晋的兴亡和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学习要点:西晋的兴亡;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民族融合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19.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要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提示:初步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2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

学习要点:《齐民要术》;祖冲之;书法、绘画和雕塑的艺术成就。

学习提示: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日常生活中的农历知识。

21.活动课

主题:让我们一齐来感受历史

目的:知道各种事物都有自身的历史;初步了解学习历史的途径和方法。

22.隋朝的统一与覆灭

学习要点:隋的统一;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的灭亡。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科举选官的意义。

学习延伸:分析隋朝速亡的原因。

23.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学习要点: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

学习提示:了解“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学习延伸:了解唐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影响。

24.盛唐气象

学习要点:唐前期的经济繁荣;社会风尚;唐诗。

学习提示:了解盛唐的经济发展和开放的社会风气。

25.民族和睦与中外交流

学习要点:文成公主入藏;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学习提示:了解鉴真、玄奘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贡献。

26.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学习要点:安史之乱;唐朝灭亡。

学习提示: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27.北宋的政治

学习要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政策。

学习提示:了解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原因。

28.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学习要点:契丹族与党项族;宋与辽、西夏的战和。

学习提示:初步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点。

29.金与南宋的对峙

学习要点: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南宋偏安。

学习提示: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

30.宋代经济的发展

学习要点:水稻种植的发展;商业贸易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1.蒙古族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学习要点:成吉思汗崛起;夏、金和南宋的灭亡;忽必烈建立元朝。

学习提示:理解游牧民族在古代战争中的优势。

32.元朝的统一

学习要点:宣政院管辖西藏;京杭大运河。

学习提示: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学习延伸:知道元朝辽阔的疆域。

33.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学习要点: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的流行。

学习提示:了解市井文化生活的丰富。

学习延伸:从《清明上河图》了解北宋东京的社会风貌。

34.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学习要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发达的中外交通。

学习提示:理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5.明朝的统治

学习要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

学习提示: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学习延伸:初步理解“八股取士”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

36.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习要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学习提示:知道戚继光抗倭是反侵略斗争。

学习延伸:了解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的重要地位。

37.明代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学习要点:《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明长城和北京城;《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和《西游记》。

学习提示:知道明代重要科技著作的巨大成就及影响。

学习延伸:了解古代人民在建筑工程方面的智慧和创造力。

38.明朝的灭亡

学习要点:吏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学习提示:初步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39.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学习要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巩固西北边疆。

学习提示:理解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重大意义。

40.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习要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

学习提示:了解经济发展为清代前期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41.清朝前期的对外关系

学习要点: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闭关锁国政策。

学习提示:了解康熙皇帝反对沙俄侵略、巩固国家疆域的贡献。

学习延伸:初步分析闭关锁国的危害。

42.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学习要点: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学习提示:了解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学习延伸:初步分析吏治腐败是激化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

43.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和典籍

学习要点:《红楼梦》《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昆曲与京剧。

学习提示:了解《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44.活动课

主题:了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历史起源。

目的:从传统节日中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二、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始自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历经晚清王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几个历史时期。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历史。在这个历史时期内,中国人民为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反抗本国封建专制统治,进行了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的斗争。同时,西方的侵略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充分暴露出中国在世界发展进程中处于落后的地位。因此,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华民族面临的另一历史任务。但要实现现代化,必须首先取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新文化运动冲击了旧思想、旧道德和旧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年发生的五四运动和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在农村建立根据地,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和平建国的新机遇。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发动了新的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政权,取得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近代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认识近代中国遭受过的深重苦难是外国列强入侵和国内封建统治的腐朽黑暗造成的;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道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知道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性;认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结论,从而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1.林则徐禁烟

学习要点:英国政府庇护鸦片走私;林则徐禁烟。

学习提示:认识林则徐禁烟的正义性。

学习延伸:知道西方资本主义向东方殖民扩张的趋势。

2.鸦片战争

学习要点:战争的爆发;关天培等人的抗战;《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学习提示:理解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学习延伸:初步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3.第二次鸦片战争

学习要点: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不平等条约。

学习提示:了解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为。

4.太平天国

学习要点:洪秀全与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京陷落。

学习提示:理解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学习延伸:初步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5.洋务运动

学习要点:李鸿章等“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延伸: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6.中日甲午战争

学习要点:黄海海战和辽东陆战;《马关条约》签订;瓜分高潮。

学习提示:分析甲午战争失败对中国人民觉醒的巨大刺激作用。

学习延伸:了解爱国官兵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7.戊戌变法

学习要点: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百日维新。

学习提示:理解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

学习延伸:初步分析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

8.抗击八国联军

学习要点: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签订。

学习提示:初步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9.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学习要点: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学习提示:了解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学习延伸:初步理解三民主义在当时的进步意义。

10.辛亥革命

学习要点:革命志士的奋斗;武昌起义。

学习提示:理解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

命。

学习延伸:了解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11.中华民国的创建

学习要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临时约法》。

学习提示:理解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巨大历史意义。

12.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学习要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统治。

学习提示:了解北洋政府时期军阀混战的局面。

13.新文化运动

学习要点:陈独秀、胡适与《新青年》;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文学革命。

学习提示: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14.五四运动

学习要点:巴黎和会的失败与北京学生游行;工商各界支持;上

海工商学联合行动。

学习提示:理解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15.中国共产党诞生

学习要点:李大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

学习提示: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16.北伐战争

学习要点: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学习提示:理解国共合作是推进国民革命的重要条件。

17.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习要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习俗的变化。

学习提示:了解民族资本发展所受到的阻碍。

18.文学艺术的成就与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学习要点:鲁迅、齐白石、聂耳;《大公报》、《解放日报》;商务印书馆、生活书店。

学习提示:了解大众传媒工具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延伸:了解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19.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学习要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

学习提示:理解井冈山道路的伟大战略意义。

20.工农红军长征

学习要点:红军的失利与遵义会议;过雪山草地;红军胜利会师陕北。

学习提示:了解红军长征中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

学习延伸:理解遵义会议挽救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21.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学习要点: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西安事变。

学习提示:理解民族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22.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学习要点:日本全面侵华与国共再度合作;淞沪战役与南京大屠杀。

学习提示:了解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抗战的意志和力量。

23.正面战场的抗战

学习要点: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学习提示:了解抗战前期在正面战场上爱国将士的浴血奋战。

学习延伸: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支持的作用。

24.敌后战场的抗战

学习要点: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学习提示:理解敌后游击战在抗战中的地位。

学习延伸: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25.抗日战争的胜利

学习要点:全民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学习提示: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伟大意义。

26.内战爆发

学习要点:重庆谈判;国民党发动内战;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学习提示:了解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原因。

27.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习要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七届二中全会。

学习提示:理解农民通过土地改革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

学习延伸: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结论。

28.活动课

主题:了解家乡有关中国近代史的建筑物、纪念馆等历史遗迹。

目的:感受近代中国对外抗争,追求独立、民主、富强的民族精神。

三、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也是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恢复经济、社会改造和抗美援朝,巩固了新政权。

从年开始,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年以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出现过“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于求成的错误和“文化大革命”那样“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全局性严重错误。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民族团结、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国防建设、对外交往等各方面都取得显著成就,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历史过程;知道改革开放的历程及其取得的伟大成就;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学习要点:政协会议;开国大典。

学习提示: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学习延伸: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含义。

2.巩固新政权

学习要点:恢复经济和社会改造;土地改革;和平解放西藏;抗

美援朝。

学习提示: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人民建设新社会新国家和驾驭建国初期复杂局势的能力。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学习要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三大改造”。

学习提示: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初步的坚实基础。

4.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学习要点: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

学习提示: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学习延伸:初步分析在经济建设方面急于求成的原因。

5.建设成就和奋斗精神

学习要点: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为人民服务的社会风尚。

学习提示:了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社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6.“文化大革命”

学习要点:全国动乱;粉碎“四人帮”。

学习提示:了解“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在“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指导下造成的严重灾难。

7.邓小平与改革开放

学习要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的设立。

学习提示:初步了解邓小平对中国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习延伸:初步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

期。

8.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学习要点: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学习提示:了解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9.改善国计民生

学习要点:衣食住行水平不断提高;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发展。

学习提示:从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了解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10.科教兴国

学习要点:两弹一星与航天技术;杂交水稻;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普及义务教育。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学习延伸:初步理解教育与国家现代化的关系。

11.维护民族团结

学习要点: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12.祖国和平统一

学习要点:“一国两制”;香港、澳门的回归;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学习提示: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学习延伸:了解香港回归的历史过程。

13.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学习要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重返联合国;全方位外交。

学习提示:理解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学习延伸:初步了解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

1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学习要点: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15.活动课

主题: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目的:通过调查所处生活环境的变化,了解改革开放的显著成就。

四、世界古代史

世界古代史从早期人类的出现,直到公元15世纪末期,其间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但有一些民族、国家未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连续发展过程。

文明出现以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分化的加剧,国家产生了。大约从公元前年起,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的爱琴海地区,相继诞生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

公元前年以后,希腊各地建立了城邦国家。罗马则在公元前1世纪后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希腊罗马古典文明对后来的西方文明有很大的影响。

公元5世纪以后,随着古典文明的衰落和日耳曼民族的迁徙,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形成了法兰克王国等新国家。法兰克王国信奉基督教,并发展出以庄园为基础的封建制度。罗马帝国分裂后,在东部建立了拜占廷帝国。拜占廷文化对东欧各国的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并为西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许多素材。从14世纪起,西欧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萌发了新的生机,近代西方文明的曙光开始在地平线上浮现。

公元7世纪,日本通过向中国学习和一系列改革,使社会政治经济获得发展。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在传教和征战过程中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8世纪发展为地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有自己的特色,并在保存、传播古典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况下,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逐渐出现较多的交往,既有战争的暴力形式,也有商旅往来、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而后者对推动人类进步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这些交往,儒家文化、印度文化、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都在向外扩散,而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更形成了古代世界的三大宗教。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在古代尤为突出。

通过学习世界古代史,知道主要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世界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民族自信心,同时初步树立起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敬、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心态。

1.法老和金字塔

学习要点:法老;金字塔。

学习提示: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学习延伸:初步了解古代埃及国王集权于一身的政治特征。

2.汉谟拉比法典

学习要点: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

学习提示:初步了解《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第一部完整的法典。

3.古代印度

学习要点: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学习提示:了解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深远影响。

学习延伸:初步了解早期佛教的基本内容。

4.希腊城邦

学习要点:希腊城邦的特点;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民主。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5.亚历山大远征

学习要点: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东征及亚历山大帝国。

学习提示:知道亚历山大东征以及建立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学习延伸: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6.罗马帝国

学习要点:屋大维与罗马帝国的建立;基督教的兴起和演变;罗马帝国的衰亡。

学习提示:了解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学习延伸:初步了解罗马帝国统治者对基督教从镇压改为宽容、利用的原因。

7.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学习要点:建筑艺术;哲学和法学;公历的缘起。

学习提示:初步认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

学习延伸: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

8.法兰克王国

学习要点:蛮族国家的建立;查里曼加冕;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

学习提示:了解法兰克王国的形成、发展和分裂过程。

学习延伸:知道蛮族国家的建立为欧洲注入了新鲜血液。

9.西欧庄园

学习要点:庄园领主与佃户;庄园法庭。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西欧庄园具有独立的经济、行政和司法权力,是西欧中古社会的基础。

学习延伸:初步了解西欧封君封臣关系。

10.中世纪城市

学习要点:城市特许状;城市居民的身份。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西欧中世纪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学习延伸:初步理解中世纪城市与国王的关系。

11.大学兴起

学习要点:巴黎大学的建立,牛津大学的兴起。

学习提示:初步认识欧洲早期大学起源、大学课程设置和目的。

12.查士丁尼法典

学习要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君士坦丁堡陷落。

学习提示: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13.基辅罗斯

学习要点:东斯拉夫人;基辅罗斯。

学习提示:初步了解基辅罗斯国的形成过程。

14.古代日本

学习要点:大化改新;武士与武士集团。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日本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延伸:了解日本的幕府统治。

15.伊斯兰教的产生和阿拉伯帝国

学习要点: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

学习提示:初步了解阿拉伯帝国的政权特征。

学习延伸:了解阿拉伯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五、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是16世纪前后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世界各地区前资本主义文明的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状态,被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所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从15世纪到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的手工工场、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在此期间,以牛顿、达尔文等为代表的科学巨匠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自然科学知识,为工业革命和其他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前提。从18世纪中叶开始,这些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艺术空前繁荣。另一方面,工业化在带来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问题已经显现。到19世纪末,随着拥有先进技术的欧美人对大洋洲和太平洋岛屿的开发,世界完全联系成一个整体,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和主宰地位的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资本的残酷剥削和列强疯狂的殖民扩张,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指明了方向。

通过学习,了解世界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理解世界越来越形成一个整体;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步性,以及其野蛮性和扩张性;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兴起的重大历史意义;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资本主义侵略扩张斗争的正义性与合理性;初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1.文艺复兴

学习要点:但丁及其作品《神曲》;达·芬奇及其名画《蒙娜丽莎》;莎士比亚的戏曲。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2.探寻新航路

学习要点: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全球航行。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3.早期殖民掠夺

学习要点:主要殖民国家;“三角贸易”。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学习延伸:了解世界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

4.君主立宪的英国

学习要点:英国革命的发生;《权利法案》。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进步性。

5.美国的独立

学习要点:华盛顿;《独立宣言》;年宪法。

学习提示:理解《独立宣言》和年宪法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6.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学习要点:法国大革命的发生;《人权宣言》;拿破仑的活动。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人权宣言》的世界影响。

学习延伸:了解拿破仑战争对欧洲旧秩序的冲击。

7.第一次工业革命

学习要点:瓦特改进蒸汽机;火车与铁路时代的来临;现代工厂制度的诞生。

学习提示:理解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并引起了生产

关系的变革。

8.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学习要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

学习提示: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方向。

9.俄国的改革

学习要点:彼得大帝的改革;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学习提示: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10.美国内战

学习要点:林肯与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学习提示: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1.日本明治维新

学习要点:倒幕运动;明治维新三大政策。

学习提示:知道明治维新在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的作用。

学习延伸:初步了解日本的近代天皇制度。

12.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学习要点: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

学习提示: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13.第二次工业革命

学习要点:爱迪生对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工业的产生;飞机的诞生。

学习提示: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决定社会发展阶段中的作用。

14.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学习要点:人口的增加;城市化;教育大众化。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

学习延伸:初步了解工业革命后的社会问题。

15.近代科学与文化

学习要点:牛顿、达尔文等科学家;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文学家;贝多芬、凡高等艺术家。

学习提示: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6.活动课:

主题:唱响《国际歌》。

目的:了解巴黎公社,知道《国际歌》的创作及流传。

六、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主要叙述的是20世纪初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构成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局面,完整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终于形成。

20世纪上半期,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的理想变成了现实,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战胜国对战后世界的安排,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资本主义在经历了短暂的和平与繁荣之后,于年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美国实行了以国家调控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德意日等国家则力图以对外扩张寻求出路,并最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以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局面。与此同时,人类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和能力大大提高。尽管二战结束后不久爆发了冷战,但是世界在整体上保持了和平状态。在这种和平环境中,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自我调节措施,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也在改革中曲折前进。东欧的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只是社会主义一种已经僵化的模式的失败,并非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世界殖民体系在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下最终全面崩溃,这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独立后的民族国家在维护国家主权、振兴民族经济、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以苏联解体为标志而结束。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在捍卫世界和平、发展全球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类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的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得到克服和解决。

通过学习,了解世界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了解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总趋势;了解当代世界已经形成一个息息相关的、多样性的整体,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增强国际意识,以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树立热爱和平的观念和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立志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1.第一次世界大战

学习要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

学习提示: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的破

坏性。

学习延伸:初步理解突发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2.列宁与十月革命

学习要点:列宁的革命活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学习提示:理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

学习延伸:了解革命领袖在历史转折关头的重大作用。

3.《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学习要点:《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

学习提示: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学习延伸:初步分析《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影响,《九国公约》对中国的影响。

4.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学习要点: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学习提示: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学习延伸: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5.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学习要点: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

学习提示:了解印度和土耳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不同斗争方式。

6.罗斯福新政

学习要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学习提示:分析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学习延伸:了解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7.德国和日本的侵略扩张

学习要点:希特勒和纳粹党扩军备战;轴心国的形成;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学习提示:分析德、日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

学习延伸:初步分析绥靖政策的消极影响。

8.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习要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联合国家宣言》;雅尔塔会议。

学习提示: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正义性。

学习延伸:了解二战给全人类带来的灾难,理解人类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

9.美苏冷战

学习要点: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对峙。

学习提示: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学习延伸:初步了解冷战导致军备竞赛。

10.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学习要点: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欧洲的联合;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学习提示:初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11.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学习要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扩大;苏联的发展与改革;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学习提示:初步分析苏联解体的国际影响。

12.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学习要点: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学习提示: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13.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学习要点:联合国和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学习提示:理解联合国的宗旨是避免世界战争,维护国际和平。

14.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学习要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

学习提示:初步了解冷战后国际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5.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学习要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妇女地位的提高;生态与人口问题。

学习提示: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与问题。

16.活动课:

主题:时事溯源。

目的: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探讨某一国际热点问题。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历史教学要依据《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课程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整合,并使其具体化为课时目标。教学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行科学、正确的阐释,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和评述;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2.要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3.要注重对基本的、重要的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运用多种方式展现历史的情境,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使学生感知历史,清楚地了解具体的历史状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历史进行正确的理解,对史事做出合理的判断。

4.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

(1)掌握历史时间概念。通过学习,掌握公元纪年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干支纪年和民国纪年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历史年代;知道历史时期在时间上的持续与顺序,形成历史的时序意识;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间中考察历史;能够将重大历史事件编制成简要的大事年表。

(2)掌握基本的历史地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不同区域的历史地理特征,初步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能够识读有关的历史地图,知道具体历史所发生的大致范围;能够将历史地图中的有关信息与所学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历史地图说明重要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

(3)学会阅读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阅读和理解历史教科书,逐步学会概括教科书中内容的层次、要点;逐步尝试阅读一些基本的、简要的历史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够对历史图表(如比较表、对照表、统计表等)中的内容进行分析,逐步学会运用图表说明相关的历史问题;能够阅读普及性、通俗性的历史读物,从中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

(4)对历史的感性认识是理解历史的基础。在学习历史时,能够认真观察历史的图片、文物等材料,感悟和了解具体的历史情境,逐步学会把握其中的主要特征;能够对历史进行合理的想象。

(5)学习历史必须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在了解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进而形成历史的概念;知道重要历史概念的涵义,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尝试运用历史概念对历史问题进行论述。

(6)对历史进行认识需要有证据意识。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懂得认识历史需要依据可靠的证据;逐步学会对历史材料进行分类;能够初步辨析历史材料的性质及其价值;初步学会将可靠的历史材料作为证据对历史进行评述。

(7)理解历史需要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学习,能够对重要的史事进行概括,认识其性质、特点、影响和意义等;能够客观地分析重要历史人物及群体的活动,正确认识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

(8)认识历史须把握历史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识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能够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逐步学会用历史的视野观察现实问题,对当今社会、时事等进行思考。

(9)学会对历史的叙述是学好历史的体现。通过学习,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讲述历史上的事情,能够概述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比较清晰地说出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及结果,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的事略、重要历史现象的基本状况;逐步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能力,能够对学习内容的要点进行简要记录。

(10)通过交流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与教师、同学一起探讨历史问题,比较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逐步学会倾听不同的见解,善于接纳他人提出的正确观点;能够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5.要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历史学科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

6.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仿制历史文物,撰写历史小论文,写家庭简史、社区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通讯、刊物,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等。

7.提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应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8.要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9.要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历史教学资源,尤其是乡土历史资源,充分发挥乡土历史的教育功能。

二、评价建议

对学生的历史学业进行评价,是历史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是激励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是历史学业评价的目标和方向。评价须以《标准》为依据,强调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运用科学的、可行的评价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在课程实施中进行基于《标准》的学业评价,对于发挥评价的诊断和激励的功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以及改善教师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良好评价活动应该具备的特征包括:评价与目标的一致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