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古代人的生活条件,很多人会觉得落后不发达,和我们如今的生活相差甚远,从而形成古人不如现代人聪明智慧的印象。
可台湾学者欧丽娟教授曾经讲过,从古代神话中就能够看出古代人对自我和自然都有着十分清晰的认识,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与自然抗衡,一步步从刀耕火种走向自给自足。
且不说大家耳熟能详的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便利和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人发明的四个奇技淫巧的东西,放到今天来看,甚至都能够称得上是让人眼前一亮的高科技。
不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四样奇巧的工具。
一、木牛流马:以车代步,纾解物流我们都知道,汽车飞机等高速交通工具都是近代以后才出现的,古人想要搬运货物,要么依靠人力,要么求助牲口。
可是尽管骡子和牛马可以帮助人们减轻运输负担,但在战争期间这种特殊时候,仍然显得效率不够高。
三国时期蜀国的诸葛亮,可称得上是一位妇孺皆知的智勇双全的军师,不仅依靠空城计、借东风等巧思在战役中取得上风,甚至还发明过一种代步工具来帮助蜀国军队在战争期间提高效率。
这种工具就叫做——木牛流马。
东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裴松之就曾经考据过《诸葛亮集》并做出如下判断:北伐时期,诸葛亮曾三次使用木牛流马,且用这种器械走完了二百五十多公里长的栈道抵达五丈原。
不过最开始的时候,诸葛亮只是发明了木牛,后来经过进一步改造又发明出来了一种叫做流马的改良版机械。
这种工具具体是怎样操作的,史书上有如下记载:首先将机械做成牛马等牲口的形状,在肚子里安装齿轮,臀部后面安装扳手,运输时只要人在后面轻轻按下扳手,牛马就会相应地往前行走。
可以看出来,这个机关运用的原理类似于杠杆原理,能够有效地节省人的力气来运输体量相对较大的货物和粮草。
更何况,一辆木牛流马一次负重能够达到四百斤以上,也不会像牲口一样还需要吃饭休息,完全可以连轴转,可谓是一举两得的好工具。
二、记里鼓车:计程工具的始祖我们乘坐出租车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司机师傅的驾驶位旁边有一个计时打表的仪器,司机师傅通过这个仪器就可以得知这一单跑了多少公里,该收多少钱。
在古代社会,其实也有类似出租车的生意,不过并不是用汽车,而是用牛马拉的车。
那么问题就来了,古代并没有先进的电子设备,如果租用别人的车子应该如何计算费用呢?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曾经做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那就是“书同文、车同轨”,让六国境内的车轮大小标准得以统一。
既然大家车轮的尺寸标准都是一致的,那么车轮滚动的频率时速也就大差不差了,这时,古人就想到了一个绝妙的点子。
在车轮附近安置一个计时用的器械装置,车轮每滚动一定的次数,这个装置就会响一次,驾车的车夫只要记住这个装置响起过多少次,就能够推算出一共走了大致多远的路程了。
可见在没有电子设备的年代里,古人们也都能运用自己的才智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三、司南车——最早的导航仪如今人们驾车出行,多亏有导航系统在,哪怕是从前没有去过的地点,也基本不会出现迷路的状况。
我们都知道古代为了确定方位发明了指南针,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司南车的存在,而司南车,同样是一种能够指明方向使人不至于偏航的机械装置。
不过司南车的原理和指南针有些不同,指南针依靠的是地磁效应,而指南车利用的则是齿轮转动。
史书上关于司南车运行原理的记载只有寥寥几句:“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仔细解释一下,其实就是当人去推动司南车行走的时候,带动了车中齿轮的转动,传递出来两个车轮的差动,车上的指向木人就会指向车运行的方向,不论后续车子向哪边转动,木人始终都还是指向最初的方位。
这样一种充满机巧的装置的发明,不可不谓是古人智慧与技术的完美展现。
不过这种机械是何人在何年发明,至今仍然众说纷纭。
东汉张衡、南齐祖冲之等著名的古代科学家据说都曾研究过类似于司南车的装置,但司南车的数据与原理具体详实的记载则是到了《宋史》中,因此学者一般推测认为司南车的发明三国到宋代之间。
但尽管来源存疑,但司南车的确也在古人的生活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例如出行去陌生的地点就很需要这样的仪器来把握方位,甚至在军队出征的时候,也会应用到司南车。
四、浑天仪:丈量天体的方位浑天仪制造的灵感来源,要追溯到中国古代最早的宇宙理论。
古人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蛋丸”,而浑天仪的发明,其实也就是基于古人对天体的这种印象而发明的一种演示天象的仪器。
浑天仪主要是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叫浑象,其实就是在一个很大的金属圆球上刻画镶嵌上赤道与黄道等,和今天的天球仪非常相像。另一部分则被称作浑仪,里面放置有窥管,用来测量天体的赤道坐标等位置的数据。
据说浑天仪最早的发明者是西汉的落下闳,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在他的基础上对浑天仪进行了改进,才有了今天我们在史书中看到的浑天仪。
我们生活在当今这样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中,对于宇宙和天体的研究尚且有许多未解之谜,而上千年前,在生产工具尚且十分落后的时代,古人便能制造出如此细密的天体观测仪器,这种执著精神与创造能力,怎能不令人惊叹呢?
所以说古人的智慧其实也是不容小觑的,而我们能够有今天的生活,也并非是区区一代或者几代人凭空变出来的,归根到底,无论是文脉还是科技,没有前人的试错与积淀,也就没有今天的丰厚和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