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妖心得大器可以晚成活成自己喜欢

当世界都沉迷于年少得志,老成耐心就是我们或许还能成功的能力。

你是否觉得当代社会的镁光灯,总是追捧着那些「年少得志」的卓越人才?如果你总是觉得自己学东西学得太慢,赚钱赚得太慢、都一把岁数了还是平平庸庸?有本书或许能带给你一股安定心灵的力量,与其慌乱追赶,不如放慢脚步后发先至。

最近刚看完《大器可以晚成》,略有心得分享。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权威财经杂志《富比士》发行人里奇.卡尔加德(RichKarlgaard)。他是个典型的大器晚成者:毕业后对人生目标感到茫然,当洗碗工、夜间警卫、临时打字员,年轻的时候没有闯出什么名堂。他一直到了30岁才试着创业,多方历练之后在44岁时才打破年薪天花板,被评选为《富比士》发行人。

这本书认为“大器晚成者“这个可能被现代社会摒弃已久的族群,需要被重新重视。这群人有着别人一开始看不出来的天赋,但却比“预期更晚”发挥其潜能。他们没有咬紧牙关设法满足父母或社会的期望,反而是以超乎预期的创新方式发挥潜能。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疯狂追求尽早、尽快达到功成名就,做不到就认为自己是失败者,这导致很多人才被浪费,很多创意被扼杀了。社会不偏重个人发展的差异性,而是嫉妒偏好很早就展现考试才能,有资源上对的学校、相对的课程、找对的教练,既早慧又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人。

一直以来,我很不喜欢听到“你已经XX岁了,应该要怎样怎样”的说法,不知道是出自于本能的反抗,还是源自于对传统观念的质疑。偶尔,会觉得自己是个长不大的小孩,内心仍然怀抱许多热情和悸动,总是想和时间逆着跑。关于“什么年龄就该达到什么成就”的观念,由于从小成长环境的关系,这似乎也与我无缘。

因此,我很好奇自己这样有点“反常”的想法,是否有类似的书籍在探讨类似的事情。很巧地让收到了《大器可以晚成》这本书,入手一口气看完。至今书中有一段话还触动我的心弦:“无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每个人都能够绽放光芒、重获新生、成长茁壮,与成就非凡。”

励志讲师杰.谢帝(JayShetty)曾经在一段毕业演讲短片中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轴,不要让任何人用他们的时间表来催促你。”每个人的发展路线都是独特的,我们不该以别人成功的速度来衡量自己的成就,别人的成功是用来砥砺自己持续进步。

本书作者也在书中提到,创业的平均年龄为47岁,在医学和信息科技的平均创业年龄最低,也还是在40岁左右。他认为40岁到60岁是一段特殊的年纪,这个时候“创意”和“经验”两相结合,还有想获得人生意义的普遍人类渴望,人们想要做出在死后仍会继续流传的正面贡献。报章杂志大肆追捧的成功青年创业家其实只是少数极端值,大多数创业家是在所有年龄的光谱上发光发热。

看完《大器可以晚成》,感到书中观点有许多共鸣之处,例如避免落入主流价值观“标准化”的陷阱,懂得发挥“个体化”优势、追寻“自我实现”目标价值的人,反而显得更满足、更快乐。

也许是因为自己已经到了“晚成”的年龄,总要找到点心灵的安慰吧。所以就拿这本书的读后感作为本账号的开端。

当然,我想要在这里传达的核心精神:“大器不仅可以晚成,只要找到自己的步调,在任何人生阶段都能有不同的发挥,获得各式各样的成就。”不管书中引用的各行各业人们大器晚成的精彩故事,那也终究是别人的故事,自己的故事还需要自己谱写。

让我们透过不同的视野,看到与平常生活中截然不同的世界。

成功与否也并非单单以拥有财富多少来定义,也许随着年龄的渐增,许多人反而越来越不喜欢自己过的生活,甚至成为了自己当初不喜欢的样子。所以《大器可以晚成》——“只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