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对基础字词的理解提高,学校老师会开始引导孩子们去阅读各种各样的课外书籍,这些课外书籍甚至直接与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理解挂钩。
为了提升孩子们的考试成绩,不少家长会买很多书,不仅要求孩子读完,还要他们写读后感。其实,这种非常功利的阅读目的是不可取的,它会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
举个我初中同桌的例子来说,她很喜欢上语文课的时候看课外书,语文老师发现后又很无奈,因为她的语文成绩一直挺好。
可老师又怕其他同学效仿,就想了一个办法说:“你在我课上可以看课外书,但是你每看一本课外书,必须要给我写一篇读后感。”
慢慢地,我的同桌不再看书,甚至从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变得厌恶起读书来,最后语文成绩也变得平平无奇。
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时候,一定不能强求孩子去写读后感。
这就像是你带着孩子出去旅游,本身旅游的过程是非常有意思、非常好玩的,但是你要求他每天都要写一篇游记。那他就觉得宁可留在家里玩游戏,也不要出去和你转悠。
当我把这种阅读理念告诉给一些家长的时候,他们会很担忧,觉得孩子如果不记下点什么,他是不是就白读这本书了?
当然不会,我们完全可以用其他更好的形式去替代读后感。
步骤1:打造家庭阅读氛围
现在家庭中普遍特点是:衣服多、电器多、吃喝玩乐都很多。
在这种环境下要想打造阅读氛围是很困难的,我们不妨专门开辟一个房间或者一个角落,营造出一种书香气息的环境。
与孩子约定好家庭阅读时间,全家人都需要安静阅读。在这个时间段里,父母一定要言传身教,和孩子一起读书,而不是简单地要求孩子读书,自己在一旁玩手机、看电视。
用这一招,无论是多么讨厌阅读的孩子,多么讨厌学习的孩子,都能被耳濡目染地养成阅读和学习的好习惯。
那读什么书呢?
一开始阅读的书,可以和孩子一样。这样子有利于大家一同对同一本书里面的内容进行探讨,帮助孩子深度理解。一旦孩子养成了阅读习惯,并且有自己的阅读方向后,大家就可以开始各自阅读各自感兴趣的书籍了。具体可以这么做:
在每天晚饭后的半小时进行亲子阅读。
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共读同一本书,帮助孩子克服不识字、不能理解词义等基础障碍。对于年龄比较大的孩子,遇到生字生词的时候,要帮助孩子培养起主动查字典、词典的习惯。如果孩子对翻看字典、词典比较反感,可以让他用笔把这些生字生词先圈出来,然后跳过它们,继续往下读。读完整篇文章,再集中查阅字典词典,看看自己猜测的词义是否正确。这样的阅读方法不仅对语文阅读很有效,对于以后孩子学习英语阅读也非常有效。除了阅读同一本书,父母和孩子还可以阅读同一主题的书。比如狼的主题,孩子可以读《小红帽》的故事,妈妈可以读《狼来了》的故事,爸爸可以读《重返狼群》这类真实故事。这样阅读的好处是为下一步互动讨论做铺垫,通过对同一主题下不同类型书籍的阅读,让孩子亲身感受到书籍只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一扇门,每一位作者,每一位读者,对同样一种事物都会有不同的描述角度和表达方式。
图片来自:赵汀阳《观念图志》中的哲学步骤2:积极进行家庭阅读讨论
在讨论时,父母经常犯的一个错就是让孩子复述书中的故事,得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这样子的讨论只停留在表层上,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深入思考。
这里按孩子经常阅读的文体,分成了记叙文和说明文。
在中,我们可以主要讨论人物:
1、根据出场人物采取的行动以及心理描写,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2、讨论一下该人物在这个情节发生时,他所做出来的选择和行动是否正确。
3、如果孩子是这个人物,他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他采取这样的行动?
4、相反,如果是爸爸或妈妈采取了类似的行动,孩子会做出怎么样的反应?
5、如果孩子来写这样一个故事,会怎么样去表达?
就这样一个场景、一个情节地讨论,随着故事的发展,讨论的内容也就会越来越深入热烈。
在中,我们可以主要讨论要点:
1、互相说出文章的要点,如果双方的意见不一致,那就讨论一下,看看究竟是谁的更正确。
2、在达成一致的文章要点后,下一步就是要深入理解各个要点。
在这个环节,孩子很可能会向你抛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管你知道还是不知道,你就都可以装作不知道的样子,要与孩子一同去寻找答案,而不是直接告诉他。
一方面,你的答案可能是片面或者错误的,另一方面,你也错过了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时机。
那怎么和孩子寻找答案呢?方法其实多种多样。你可以带着孩子去查看家里面的百科书,或者网上搜索、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甚至打电话求助于懂行的朋友。总而言之就是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
这种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解决问题的经历,会是孩子在学习上的一大笔财富,给他增加无限的自信,让他在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也相信自己能够有方法去克服。
图片来自:赵汀阳《观念图志》中的哲学步骤3:为孩子生活运用创造条件
在这一步,父母要尝试在生活中为孩子展现阅读到的知识。举个例子,孩子阅读了大量地理方面的书,讨论结束后,可以趁孩子假期的时间,带孩子亲自去各个地方,或者去他非常喜欢的地方进行实地旅游,让他观察书中的内容和实际的情况是否有出入,哪些是书中没有,但是会让他觉得更有趣的事情?
除了旅游,你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带孩子进行真正的生活运用。比如孩子对数学的几何图形十分感兴趣,那你就可以陪他玩折纸游戏,去故宫看看轴对称。如果孩子对科学感兴趣,那你就可以带孩子去天文馆、科技馆看看。
图片来自:赵汀阳《观念图志》中的哲学通过这三步,孩子会了解到阅读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书上的文字内容,更多的还有父母的爱以及知识的实际生活应用。
这样读完一本书后,你还会担心孩子会因为没有写读后感而记不住书里的内容吗?
最后要特别说明,本文中的配图漫画均来自于《观念图志》这本哲学漫画书。
提到哲学,很多人想到的都是深奥难懂。这本书的作者赵汀阳尽力用漫画的形式,为我们阐述了66则藏在漫画里的哲学思考。
整本书分成了思想家、观念、现象三个部分,收录了近百幅漫画作品。
在思想家这个部分,因为流露出了许多哲学的经典论述,如果孩子不了解哲学背景的话,阅读起来是比较深涩的。
但是,后面的观念和现象两部分内容,初中以上的孩子都能够读懂,并且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其中有对人类社会制度与文化的一些认识与探讨,更有对现实社会问题的一些反思与思考。
如果孩子已经上了初中,这本书还是值得一看的,能够让孩子们在现代的生活世界中,用哲学家的眼光看本质。
最后,我用书中的一则小漫画来作为例子,结束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