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科技前沿,让阅读活起来的AR图书

图片来源:网络

芥末堆小筱10月30日报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也搭上了智能化的便车。结合AR技术,图书经历了一个从平面到立体、从可读到可视的过程。与传统的图书相比,AR图书最大的特点就是让静态的图文“活”起来,借助智能终端将静态的图画扩展到视听多方位的体验,并实现与虚拟图像的“互动”。

作为一项新技术,AR打破了人们对图像的认知,甚至启迪了下一代对于世界的看法。

但是,作为尚处于摸索期的新兴产业,AR仍有诸多不足。即使是在早幼教领域混迹多年的AR图书,限于技术研发难、成本高以及创造乏力等瓶颈,而饱受诟病。价格高、体验差是很多购买者最头痛得地方。“一本70多元的AR图书,里面只有两张图可以扫描。”一名两岁孩子的妈妈说。

高额售价与优质体验相距甚远

近年来,AR图书在市场喧嚣甚欢,但因为技术瓶颈和成本限制,大多是浅尝辄止。在亚马逊的某AR图书售卖页面中,芥末堆看到,一本32页的图书明确标明只有4-5个互动增强现实动画。这样的情况在AR图书中并不是单例,真正能够完全实现具有交互性AR体验,获得好评的图书少之又少。

尽管如此,AR图书的售价相比普通图书依然贵很多。芥末堆浏览当当、亚马逊等图书售卖网站发现,单册图书(每册30页左右)售价在50元左右,口碑相对不错的AR系列图书或AR卡片售价至三四百元不等。

原珊(化名)是一位两岁孩子的妈妈,常常给孩子买各种图书。由于自己从事教育相关工作,对于幼教产品,原珊有着十分敏感的神经。近日,原珊对芥末堆吐槽:“给孩子买了一套AR图书,我试了一下,根本没有AR,就是扫图片,最多算图像识别,价格特别贵,完全是骗子……”

一本70元AR图书,仅两页图片可扫描

芥末堆体验了原珊所说的产品。首先,芥末堆在手机上下载图书指定的APP,扫描图书指定页码上的图片后发现,3D效果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酷炫”。

扫描第一页后,手机屏幕上出现了一幅没有省份标识的中国地图,且没有任何声音和文字出现。让原珊困惑的是,书中的引导语是——“那片我们生活的国土,到底在地球的哪个位置呢”,本以为3D的中国地图会出现在世界地图的相应位置。然而,芥末堆发现,手机里的中国地图孤立地出现在扫描后的页面上,并不能告诉小朋友中国到底在哪里,书本和AR效果像是两个单独的个体,很难让体验者产生增强现实的感受。

扫描另一页,一面立体的国旗出现在图书上。然而,当把手机从书本上转移到其它地方,芥末堆发现,这面国旗仍然在。这样的现象引起原珊的担忧,既然任何地方都可以保持立体效果,那就很难保证孩子的注意力会在书本上,相反,手机上的画面成了他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754.html